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管理伦理

护理管理伦理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医学、护理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并经常了解国内外医护管理发展动态,熟悉现代管理学中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决定等理论,并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护理管理伦理

一、护理管理与护理伦理

(一)护理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为护理管理下的定义是:“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系统地应用护士潜能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医院总系统的制约下,使护理系统(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得到最优化的运转。

护理管理分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而以技术管理为重点。技术管理需要建立各项护理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要求实施的技术手段必须安全、可靠、准确、有效。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确定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制定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等。

护理管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是对护理工作诸要素(人员、技术、设备、信息等)进行科学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

从系统和系统管理的观点来看,护理管理在医院总系统中属于直接运行系统的组成部分。仅就护理管理来讲,它要求把全院护理人员、技术、设备和信息等当作一个系统来处理,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出系统大于部分之和的优越性,将这几个方面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协调控制,以相对少的人力和物力,取得最大的效率。护理管理还要求把护理人员和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状态当成一个系统看待,从系统论角度处理好护患关系、护医关系、护际关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管理系统的运行中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护士工作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住院部和门诊部,而且扩大到社会,具有范围广、内容多、庞杂具体的特点。从护理对象来看,护理人员面对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患者和各种不同的疾病、病情,而且还要逐渐转向面对社会上的健康人;从护理内容上来讲,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护理和整体护理等;从护理方式上讲,有责任护理、心理护理、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

2.科学性

现代的身心医学研究表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与人的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护理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即用整体化的观念看待和护理患者。一个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有人认为,护理工作只限于被动地执行医嘱、发药、打针、输液等一般技术操作而已,不需要什么带大的学问,其实这是一种曲解。

护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观察病情、查对和执行医嘱、进行各种护理技术操作、预防各种病症等情况时,要做到及时、准确、无误。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护理管理是一项智力劳动,具有理论指导的组织活动。护理管理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知识结构,并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评价能力等),才能进行管理决策。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医学、护理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并经常了解国内外医护管理发展动态,熟悉现代管理学中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决定等理论,并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以提高工作效率。

3.艺术性

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正如南丁格尔指出的:“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和病情又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本身就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她还说:“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就要求护士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精工细雕那样去做护理工作。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通过恰当的方式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和行为,使患者感到安慰、舒服和愉快。护士热情细致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管理制度和生活设施,对患者体贴关心,热诚温暖,常可消除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恐惧、想家情绪。护士耐心的解释和诱导,又可以消除患者接受诊治的种种顾虑。此外,端庄的仪表、良好的语言、美好的病房环境布置也是护理艺术的具体表现。

4.可比性

护理管理中质量目标管理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旨在按照护理质量形式的规律,应用多种科学方法,以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首先要限定以什么质量为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工作,并验证工作是否合乎标准。病人自入院至出院每个护理环节都离不开质量的标准要求,如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质量标准、病房管理标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标准等。因此,护理管理目标有客观标准,是可定性定量检验的,它具有客观可比性。

5.人文性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是一切为了患者。要教育护理人员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不论与患者关系亲疏,也不论患者态度如何,在工作中自觉地尊重患者和关心患者,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管理的标准和方式上也强调人本思想,只要是对患者有利的规章制度就要坚决执行,对患者不利的就要改进。其次是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也要强调人本思想。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管理的要素越来越多,但人的因素仍然是管理的首位。抓住了人,管理就抓住了关键。从事护士职业的大多是女性,她们肩负着工作、家庭两副重担,夜班辛苦,实际困难较突出。护理管理中要重视护士的主管、客观因素,注意人的不同需求,了解护士的优缺点,关心人,帮助人,团结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6.预见性

护理管理者要运用科学方法统观全局,纵横分析,全面、全方位、全系统地进行预见性管理。在平时培养护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培养头脑清醒,细致周到,忙而不乱,能分清轻重缓急和井然有序的好作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事件能进行前瞻性控制,特别是要将导致差错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遇到突发事件时或自然灾害发生的特殊情况时,有救护预案,有物质准备,做到有序应急、果断处置,拉得动,抢得下,救得活。

(二)护理伦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护理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并以道德原则、规范去协调护理行为。护理伦理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促进护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高低一般取决于护理技术条件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如果护理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无论在任何时候或任何情况下,都会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保证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规程的正确执行,确保护理质量,最终让患者感到满意。

2.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护理人员在从事技术工作的同时,还负担着具体多样的管理工作,无论是门诊、病房、手术室、急诊室,还是供应室等科室,都承担着物资、器械、设备和药品等管理责任。此外,护理人员还担负着病房管理和环境管理任务。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

3.有助于建立新型医际关系

在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交往最多。几乎绝大部分治疗、观察、照料工作,都是由护士人员直接付诸实施或在护理人员参与下实施的,并且在许多场合下护理人员充当着医生与患者、医技人员与患者的中介者的角色。因此,是否具有一支道德素质高尚的护理队伍,对建立起平等互尊、合作共事、和谐待患的新型医际关系与协调医际关系都至关重要。

4.有利于促进护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这种转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正如我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护理界老前辈王秀瑛所说:“护理技术和质量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向精、难、高前进。现在的护士不仅要为病人做生活护理,还要掌握各种疾病的特殊护理方法;掌握各种穿刺、急救、各种监护仪器的操作技术等,还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观察和护理。”这就意味着,现代护理队伍应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群体。然而,要造就这样的一种专业人才是离不开护理专业和护理道德教育的。

5.有利于推动护理科学的发展

过去的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只是从属地位,护理人员被动执行医嘱,只注意对患者进行躯体生理性护理。现代护理拓宽了护理工作的领域,护理工作的独特性、社会性、科学性、专业性日益增强。在护理理念中更加强调人的整体性,更加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权利。这些进展都对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护理人员,就会主动去探索新问题、认识新情况,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从而去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

二、护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1.执著追求敬业精神

护理管理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不仅是护理管理者心理意志素养的表现,更是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有这样的护理管理者,其下属的员工才会干劲倍增,工作有奔头,事业有干头。

2.情操高尚的道德精神

情操是情感的升华,是最深厚最稳定的社会情感。高尚的情操不仅是护理管理者重事业淡名利的风貌,也是科室集体及社会形成良好风气的基础和原则。

3.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民主意识强烈,“滥竽充数”的护理管理者必将很快淘汰。因此,护理管理者自身的学习和尊严精神十分重要。只有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才不会被前进的时代淘汰;只有自强不息的护理管理者,才会得到下属的尊重和依赖。

4.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现代的护理管理者必须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一颗永不衰老的进取心。管理中老经验只能解决同类性质的问题,新时期的新问题必须有新作风、新方法,才能得到解决。因此,护理管理者的创新职能应放在重要位置。

5.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

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勇于决断,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须有处惊不变、遇事不乱的气魄与大度,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6.严于律己的自制精神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护理管理者在权利、金钱、荣誉的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警、自醒、自控、自制能力,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树立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好形象。

7.宽宏待人的民主精神

宽宏待人是护理管理者的美德,是心态良好的标志。护理管理者的作风民主,有利于团结,是创造心情舒畅氛围的基础。在现代领导中,智商(I Q)固然重要,情商(E Q)更不可少。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同情、关怀、宽容的心态,善于做员工的知心朋友,以人格的魅力感染人、吸引人、号召人。

8.知人善任的伯乐精神

护理管理者要熟悉员工的各种能力,知人善任。要有爱才之心、用才之略、护才之胆,使每个员工的潜力得到最佳发挥。

三、护理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管理及其基本伦理原则

1.目标管理与护理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预期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目标”为基础,对整个组织实行全面的综合管理,以使每个人自觉地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分为制定目标阶段、过程管理阶段和对成果进行检查、评价阶段。其特点是对质量要求的计划标准具有统一性,可以用数量统计对比,进行动态的评定质量的进展程度,使管理工作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的科学管理方面发展。

护理目标管理是指在护理工作全过程中,每个护理环节都有质量标准的要求,它是提高护理质量和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是衡量评价护理人员护理道德水平的尺度,也是护理科学管理的基础。

2.护理目标管理的基本伦理原则

护理目标管理的道德要求,体现在目标管理的各个阶段及全过程中。

(1)在调查研究阶段,对其管理现状及护士素质分析研究中,要突出一个伦理思想,即对护理人员要有明确伦理要求及具体标准,要从培养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严谨、技术过硬的队伍着眼,要求护理患者体现“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身心健康服务”的伦理原则,对患者要关心、耐心、热心、细心、虚心,这是护理管理的伦理目标。

(2)在制定目标方案时,既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目标不能过高,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又要体现护理伦理要求。如病房护理质量目标的合格率,对危重病人抢救配合合格率应达98%;基础护理合格率应达98%,压疮反应发生率不超过0.1%;急救药品、器械使用完好率应达100%;病房管理“四化”合格率应达95%。护理质量目标本身既包含着技术指标,又蕴含着伦理责任,护理质量目标要靠伦理原则保证来完成。

(3)护理目标实施中,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伦理思想,使护理伦理原则、规范贯穿在整个护理的始终,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而且能够锻炼和培养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道德修养也得到相应提高。

(二)经济管理及其伦理原则

1.经济管理

近年来,由于卫生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医院已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型向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转化,从注重医护服务质量向兼顾折回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首先决定了医院是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次,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不能实行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统起来的制度,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其发展又要同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由此决定了强调医院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医院的经济核算和经济管理,它同样受价值规律的制约,要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人力、物力、财务等),取得最大的医疗效果。因此,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职业道德三者的关系。

2.经济管理的基本伦理原则

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宗旨,以高信誉、高社会效益为目标的经济管理,必须以伦理作为保障,为此提出以下伦理要求。

(1)经济管理必须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护理管理人员要受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始终体现在优质、高效、低耗费的服务中。为此,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道德修养,加强岗位责任制的检查和落实,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护理伦理原则和规范教育。同时要考虑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床位使用率,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提高治愈好转率,真正体现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2)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在经济管理中,护理人员应该珍惜物资,减少消耗,要从经济效益着眼,更要看重社会效益。对于危重患者绝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而耽误了抢救,更不能片面强调经济核算原则,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给患者开列重复的检查项目或不必要的药品,甚至滥开贵重药、营养品等。这样,不但加重了国家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消费了资源,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或药源性疾病。

(3)在经济管理中贯穿社会公益原则。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由面向单个患者扩大到面向整个社会,其责任要求不仅要对患者负责,而且还要对社会负责,要考虑患者的利益,更要考虑全社会的公益,尽量体现社会公证,在卫生资源分配上尤其是这样。

(三)护理人才管理及基本伦理原则

1.护理人才管理

护理人才是医院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医院职工总数的1/3,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1/2。护理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而护理人才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多年医院管理实践,护理人才成长及其管理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护理人才主要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护理实践中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并不断提高护理理论和技术水平,去指导实践。根据这个特点,护理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检查、考核措施,是促进护理人员在实践中接收专业知识和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要措施。

(2)群体性。护理人才的成长不是孤立的,如同治愈一个病人离不开有关科室和医疗、护理、技术人员的协同配合一样,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护理集体的支持和合作,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可以带动每一个护理人员。因此,护理管理人员要重视群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建立继续学习、在职培训制度。

(3)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保持护理队伍合理的结构既是人才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护理科学的重要问题。首先,要保持护理人才等级的合理结构,高、中、初级技术职称比例要合理。其次,要保持护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人才流动制度。

2.护理人才管理的基本伦理原则

为了保证人才的科学管理,使人才结构合理,必须遵循护理人才管理的伦理要求。

(1)一视同仁,任人唯贤。医院改革以来,大多数医院实行了聘任制,它是任人唯贤、促进人才流动的制度。在对护理人员的聘任、培养、提拔、使用上要一视同仁,人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思想、作风、能力、知识上比高低,坚持择优使用,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决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亲疏决定取舍,杜绝人才管理中的不正之风。

(2)尊重人才,更新人才观念。为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奖惩等方面,要更新人才观念,尊重人才,要鼓励勤奋好学,自学成材,重视冒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反对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片面讲学历。要敢于把德才兼备、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大胆提拔到护理领导岗位上来,要重视护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建设。

(3)关心人才,爱惜人才。护理工作昼夜不间断,任务繁重而紧张。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她们的实际困难不少,特别是在护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不高的情况下,护理管理部门和领导应给予关心、爱护,经常对患病、婚丧、有家庭纠纷、经济有困难的护理人员进行走访,关心她们的疾苦,并尽心妥善解决,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处理护理纠纷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

1.护理纠纷

护理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医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必须经过行政的或法律的裁决方能解决的纠葛。在日常医疗护理活动中,护理纠纷尽管为数较少,但却很难杜绝。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各方的权益问题、人格问题及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同时对护患关系产生影响,因而也使护理纠纷的处理具有极大的严肃性。

2.处理护理纠纷的伦理要求

(1)实事求是,秉公处理。发生护理纠纷,除少数无理取闹者外,有相当多的是由于医护中的差错事故、并发症及服务态度问题引起的。及时、认真地调查研究,弄清纠纷的性质和原因,依据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以及损害的程度如何以确定承担的责任,做出公正处理。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不可为了单位或个人私利文过饰非,隐匿包庇,弄虚作假,这是医护人员道德品质的起码要求。

(2)克制讲理,宽容谅解。在处理护理纠纷中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对护理纠纷做出正确结论和处理。如属于差错、并发症、意外缺陷或护理技术事故等,医院、科室领导及医护人员要克制讲理,向病人、家属及其所在单位,讲清所发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补救办法,使对方了解事实真相,以便妥善解决纠纷。护理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及其所在工作单位的某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过激、行为粗暴是常有的事。作为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对痛苦和不幸应深感内疚,并竭力挽救,尽力弥补,做好善后工作。

(3)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当护理纠纷发生后,首先要尽一切努力救治患者,争取把事故或差错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努力使患者转危为安。其次,要经常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严格要求,认真总结教训,分析造成事故差错的原因,从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找差距,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并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对当事人及护理人员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四、改善护理管理行为的途径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

1.适应护理需求的增加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带来更多的机遇,社区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将成为护理工作新的发展点。卫生服务要求也向“四维”发展,即从生理无病状态的“一维”,到生理、心理正常的“体、智二维”,再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的“体、智、美三维”,直到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完善的“体、智、美、德四维”。护理工作更加强调服务的“六性”,即全面性、综合性、协调性、可及性、连续性、社会性。要求护理人员做一个全面的护理者,即心身疾病的护理者、病房的管理者、初级保健的提供者、社会服务的支持者、心理障碍的沟通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患者的需要。

2.服务模式转型

随着保健需求发展,护理的服务模式也转向多层面和多样化。人们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法律制度的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不仅较高,也呈现了多样化,如日间病房、夜间病房、双休日病房的出现,私立服务、宾馆式服务、上门保健服务等,都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护理管理的思想和体制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变化而发展。

3.知识更新加快

人类近30年取得的科学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激增,全世界每年批准的创造发明专利数量已达120万件。当今的学科总数已达6 000多门。21世纪,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将引起新的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和遗传工程也将迅速发展,护理管理者只有观念更新、知识更新、管理更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4.适应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和药的分家、医院的分类管理以及分配、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护理管理怎样参与改革、适应改革、融入改革,是管理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5.新理论的运用

(1)结果管理的运用。结果管理(outcomes management)是通过卫生保健运行程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整、评估,改进医疗工作,以获得高质量低能耗的卫生保健效果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它包括持续质量改进、临床资料管理、科学工作程序、定量定性分析、财政报告、全程护理管理和医疗市场管理等。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院将结果管理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管理,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2)CS经营方式的运用。CS(customer satisfaction)经营起源于美国。customer指的是顾客,satisfaction意为满意。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如何求生存已成为医院经营最大、最深刻的研究课题。在CS经营的过程中,经常被引用的是真实瞬间理论,它是瑞典一位营销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倡的一种理论。譬如,在医疗系统各专业中,24小时唯一在患者身边提供服务的是护理人员,瞬间的微笑与关怀,首次接触的真实印象,会对病人的满意度、信任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的服务质量在C S经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二)管理队伍专业化

现代护理管理的最新观点认为,一个合格的护理管理者,其管理技能和知识比临床经验更重要。管理人员必须懂得和掌握护理、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在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护士长强调的是管理水平,而不是高级临床护理技能。新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已广泛用于医院管理,护理技能与护理服务以商业形式进入社会,单纯依赖临床经验型管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管理的需要。

(三)管理体制合理化

管理体制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要强调医院护理管理理念的创新。如“重新构建”是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最风靡的管理体制创新方法,其出发点则是组织重建,创造良好的工作程序和环境,这是现代管理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和创新。“重新构建”在知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相关的方式。

1.同步工程

把过去在“分工制”下的管理方法,通过整合、压缩工序时间,改变原来分工过细、专业太窄的组织结构,要求人员变专才为通才。相互熟悉和了解,增强团队精神,创造同步和谐的工作环境。

2.灵活生产

这是生产过程的重新构建,通过重新安排工种并组成工作团队,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医院开展整体护理中的一些分工形式如弹性排班等,也是符合灵活生产的方式。

3.横向管理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正在向“扁平式”横向管理结构转变,其基本原则是:“消灭内部分工以及由分工带来的控制、制约和协调,创造最短的信息流。”也就是说,护士直接向医院管理人员或临床主任汇报工作而不通过中间管理层,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约经费,又能明显发挥临床优势,信息反馈迅速有效,使护士长所具有较高的权利和家长式的工作方法逐渐消失,而以尊重事实和弹性的领导方式来管理病房。

(四)管理行为人本化

现代管理中强调人是第一要素,把对物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结合起来: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用新的管理方式和行为,着力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奋进、向上的工作环境,达到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人才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学科发展的战略资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主要手段。作为管理者重要的是给发展人才创造投资环境,人才的投资是一种高回报的投入。中国已加入WTO,人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WT O为人才资源的国际化共享提供了可能。当前培养知识丰富、技术娴熟的临床专家,成为护理管理新的关注点。在人才管理中引人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育人是后劲。要特别注重开发护理理论型人才、护理教育型人才、护理管理型人才、护理科研型人才以及各项专业的护理专家型人才,促进护理学科全面发展。

(五)管理效益最优化

1.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

护理管理要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护理管理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成本核算机制,实行护理服务的全员、全程成本核算,使护理技术、劳动价值与收费价格相对应,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还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拓宽护理服务的领域,为病人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优质服务。

2.管理职能的拓展

市场经济下的医院,管理的职能不仅限于一般财务管理,同样要注重市场的需求、投资的分析预测与论证。在领导和指挥职能上,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竞争规则,规范行医,依法竞争,保证医院的发展;在其控制和反馈职能上,要从单纯的数据收集、统计报告向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发展。

3.服务意识的增加

在新世纪的医院管理中,护理工作更关注患者的需求变化,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尊重患者的权利,珍视患者的选择,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突出护理服务的特色,争创护理服务的品牌。

(六)管理手段智能化

系统管理和医嘱处理等系统已开发,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推广运用,并总结了一定经验。医院信息系统以病人原始资料为基础,从挂号开始到出院全过程直接录入,治疗用药等第一手资料都由计算机处理,生成各部门、各单位所需的信息,既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又能增加护理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

(马 格)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医学科研伦理的意义?

(2)你认为护理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3)为什么说护理道德是护理管理的内在要求?

【案例分析】

病人程某,女,40岁,因患溃疡性结肠炎入院治疗。住院后,医生告之有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需要一部分病人做临床疗效试验,医生还告诉病人自愿参加,但希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都参加。程某原来不想参加这项试验,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便参加了。用药1周之后,她自觉效果不好,便中途退出了试验。主管医生对她的做法很不满意。为此,她很苦恼,担心医生今后不会认真给她治疗。

对医生上述做法和态度的改变从医学科研伦理的角度进行伦理学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