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管理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胎雏从破壳出生至1月龄左右,全部依赖亲鸽呕饲哺育,称雏鸽,又称乳鸽。1月龄后,从断乳开始独立生活时起,至6月龄左右进入成熟期,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称幼鸽期。对于拉稀、皮肤发红、胫爪成节、发育不良的僵雏应果断淘汰,虽此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和康复,但此雏必将发育成为亚健康鸽。保姆鸽在整个孵化期间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孵化条件,保姆鸽与种亲鸽之间,并不存在何种差异。
育雏期管理_赛鸽全书

胎雏从破壳出生至1月龄左右,全部依赖亲鸽呕饲哺育,称雏鸽,又称乳鸽。1月龄后,从断乳开始独立生活时起,至6月龄左右进入成熟期,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称幼鸽期。而有的鸽友主张应以幼鸽出棚(出舍)能上天飞翔——开始家飞作为雏鸽与幼鸽的分界线。对以上两种不同观点,与鸽友自己鸽舍的设置、建制和开家方式等有关,前者建有幼鸽舍,后者出自混养鸽舍。

鸽属晚成鸟,在自然制饲养条件下,亲鸽的自然呕雏期可延迟到35日龄,个别甚至要到50日龄左右才出巢,自己寻找水源饮水、啄食进饲,独立生活。有的甚至已上天飞翔了,还会落棚后寻找亲鸽讨食,于是会发生上窝雏与下窝雏同时讨食的情况,偶尔也常见有多羽幼鸽群起向邻窝育雏亲鸽(雄鸽)求食的景象。由于鸽有前视角盲区,因而常常无法近距离辨别,而只得轮流呕上一大群幼鸽,这也是养鸽中十分有趣的景观,也证实“人有惰性,幼鸽也有惰性”。离了窝的幼鸽不肯自食其力,努力去寻水找食,这并不利于它们的健康发育。而对采取老幼鸽同舍混养的鸽友们,受饲养条件限制,出现上述情况者,实属无奈。老幼同舍饲养惟一优点是,有利幼鸽的教乖,即由老鸽带着幼鸽进行家飞,减少幼鸽的“游棚”。

设有幼鸽舍的鸽友,通常在23~24日龄,有些早熟品种甚至在21日龄就将乳鸽移入幼鸽舍,与亲鸽分开饲养,强制断乳,以锻炼它们能早日独立生活。这样对今后的健康成长、生长发育会有更多好处。

(1)胎雏期选汰赛鸽爱好者对自己培育出的雏(幼)鸽存在的某些缺点,总是长期包容,不忍心淘汰。这样做,无论是从优选劣汰,还是从优生优育角度而言,是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强豪种鸽梯队的,也不可能让您成功地培育出自己的优良品系种群的。

要知道,无论您的种鸽群何等优良高级,对孵育出的雏(幼)鸽群合理选优汰劣是维持强豪鸽舍、保持优良种群的必要手段。因任何种鸽也难以保证其育出的雏百分之百是优良雏。特别要求新养鸽鸽友,要充分理解谚语“淘汰好的,留下最好的”。这是保持自己鸽舍高起点、建立优良种群优势的捷径。否则,会让您步入虽拥有庞大鸽群以众博少,而仍处于胜券难握的境界。

因此,在雏出壳时就应选汰。检查出壳后留下的蛋壳(有可能会被亲鸽叼出巢箱外或舍外),如蛋壳内血管网纹理清晰,齿线齐整稍向内卷曲,胎粪清洁无臭味,则说明该雏健康;反之,如血管网有出血点,纹理干湿不匀、有腥味者为弱雏。

(2)成雏期选汰

①出壳第2天选汰:待雏鸽羽毛干燥后,即可将其轻轻地捉在手中,观察脐部是否收缩得很平伏而完整,如是局部湿润并有渗出,脐部块状突起或有僵块者均为弱雏,应果断淘汰。

②出壳第5~7天选汰:此时雏鸽开始长出羽管,到了应给予上环的时候了。此时再复检一下脐部,看是否干净而平伏,局部不应有硬块、溃疡、渗出或结节等。然后检查胸骨是否平直,两边胸肌是否对称,胫爪是否对称。雏鸽发生胸骨歪曲(曲胸病)、胫爪畸形的非常普遍,虽不至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赛绩发挥,但其留下的骨骼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注定要伴随其终身,成为遗憾。

而此时更为重要的观察检查项目是粪便、体液平衡情况和发育状况。雏鸽粪便含水量较成鸽稍微高一些,但仍应是软而成形;体液平衡与否主要观察皮肤色泽,尤其高温季节育雏,常会出现皮肤发红,甚至胫爪成节等脱水问题。对于拉稀、皮肤发红、胫爪成节、发育不良的僵雏应果断淘汰,虽此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和康复,但此雏必将发育成为亚健康鸽。

③出壳第14天选汰:2周后对雏鸽必须进行一次选汰,尤其对于种鸽繁殖场、送公棚鸽、特比环鸽十分必要。因此时雏鸽已经基本成形,继续饲养会增加饲养成本和浪费精力,对于准备送公棚和套特比环的不合格鸽,由于受到交鸽时限的限制,如能及时淘汰,或许还能及时替补,以减少损失。

④离巢前选汰:21~30日龄时,雏鸽已羽毛丰满,能独立生活,其智商、活力等都有独特的表现,即将要进入幼鸽期,在此时再选汰一次。对那些不可能纠正、弥补和存在缺陷的鸽进行清理是完全必要的。如曲胸、胸骨过高、骨骼软弱、骨骼肌肉左右不对称、耻门松坠久开而难以闭合、羽毛结构畸形而出现僵条和紧迫纹、脚过高、翅膀和尾羽不协调等缺陷鸽和发育不良的僵雏、佝偻病鸽、体型过大或过小鸽等,都必须果断高标准淘汰。这些条件对育鸽人而言或许过于苛刻,而对精选和培育优良种群而言却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坚持数年,必然使您的种群上升几个台阶。

孵化蛋选汰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种蛋的先天性缺陷和消除孵化过程中的不良影响。而雏鸽的选汰则是除了清除先天带来的缺陷和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不良带来的影响外,还涵盖着呕雏、育雏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影响。因而,对其中凡能通过日后精心养护进行后天弥补的,则可暂留观察;对后天难以弥补,且必然会影响到它往后参赛或可能会遗传给后代的,则应果断及早实施无情淘汰。

以上选汰的操作应是长期的,且随时随地进行着的。对赛鸽而言,训放和参赛本身就是一种无情选优汰劣形式;对于参展和评选,也是选汰的另一种人为评判形式,这些对于培育优良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3)保姆鸽运用采用保姆鸽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种鸽孵蛋、呕雏的繁重体力消耗,保护种鸽能继续参加竞赛,或缩短种鸽的产蛋间隔期,提高优良种鸽的繁殖率。

保姆鸽必须身体健康、体格强健,不得带有传染病,更不允许带菌、带病毒、带虫,且要有良好孵性。保姆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①保姆鸽必须具有良好呕性:表现为除早晨和傍晚的放飞、饲喂、饮水外,一般不会轻易离开窝巢。在整个呕雏期间,能不厌其烦地迅速进饲,满足雏的求饲需要,表现为雏鸽的嗉囊总是鼓鼓的,始终保持有充足的鸽乳或食糜,且能按照雏鸽的发育进程,逐步提高供饲的数量和质量。

②保姆鸽的素质要好:“吃奶像三分”是鸽友们常用的鸽界谚语。保姆鸽在整个孵化期间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孵化条件,保姆鸽与种亲鸽之间,并不存在何种差异。但对于保姆鸽与种亲鸽所提供的鸽乳成分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保姆鸽与种亲鸽之间所提供的鸽乳有相同的营养成分、免疫抗体,因而并不会构成任何影响,因而即使用肉用鸽作保姆鸽,也不会给雏鸽的智力发育和飞翔能力带来任何影响,且肉用鸽体型大、呕力足,能呕出体格满意的雏鸽。而持“吃奶像三分”观点的鸽友却认为,赛鸽通过人们无数代的驯化提纯、择优汰劣,已是鸽族中高度进化的非凡之物。而在赛鸽呕饲的体液中不仅有免疫抗体,而且其中可能含许多人类至今还没有掌握的“未知因子”,这些未知因子会影响到其后代的智力、定向力和赛绩,且会将它转录入变异基因内部,在其后代的基因里表现出来。笔者认为,在对此课题的研究尚没有完全被破译否定之前,不妨还是认同“吃奶像三分”为好。持有这种观点的鸽友进一步用实践证明:种鸽亲自孵育的后代赛绩表现往往总是要比保姆鸽代孵的后代要强得多。

③活翅保姆鸽与死翅保姆鸽要区别对待:进行比较活翅保姆鸽与死翅保姆鸽育雏效果,可能是无须过多讨论的议题,而实际上鸽友们一般饲养的种群都并不大,保姆鸽往往也极其有限,尤其在繁殖季节往往是供不应求,且鸽舍内引进的种鸽大凡都属死翅鸽,即使是自己舍内作出赛绩的优秀育种鸽,谁也不会将心目中“价值连城”的镇宅爱鸽放在外面忽悠,于是基本上也都采取关棚饲养,成为终生关棚饲养的死翅种鸽。

死翅鸽育雏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动量问题,二是营养物质的保障问题。作为特殊“运动员”的赛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再说赛鸽的飞翔能力与训飞有很大关系,因而在可能的条件下,提供适当的活动场地很有帮助。

(4)“二呕二”与“二呕一” 雏鸽须在亲鸽或保姆鸽的哺育之下才能存活。刚出壳的雏非常软弱,必须依赖亲鸽嘴对嘴地喂哺透明淋巴乳糜浆液——鸽初乳(又称“头浆水”)。2~3天后,亲鸽所喂哺的乳浆已渐渐转为乳白色的鸽乳。1周龄后,逐渐转变为通过肌胃磨碎后,再掺和有腺胃消化液的食糜浆、半食糜、全颗粒和水的混合物。因而在整个孵化育雏过程中,亲鸽是十分劳累和辛苦的,尤其在呕雏的整个过程中,真可谓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因而大部分亲鸽在呕雏后就变瘦了。由于雌鸽在20天左右又会产下夹窝蛋,因而此后呕雏的任务几乎全部移交给雄鸽,且还得在白天接替雌鸽孵化夹窝蛋的任务,于是运动量明显减少,因而作为“光荣父亲”的雄鸽尤为劳累。不过有的鸽却相反,而是在通过育雏呕雏后,反而结实而丰满了,这主要与鸽的个性有关,它们在育雏、呕雏期间,新陈代谢加快了,食欲也更旺盛了,食欲和进饲量的大量增加是越育越强壮的根本原因。

鸽友们为体恤育雏、呕雏鸽,而采取将原本是一对雄雌鸽呕饲二羽雏鸽(简称“二呕二”)的自然规律现象,改变成一对雄雌鸽只呕饲一羽雏鸽(简称“二呕一”),以减轻亲鸽、保姆鸽的消耗。

此外,有的鸽友在春季育雏季节,采取几对种鸽同时配对、同时产蛋、同时孵蛋,而在出壳时或出壳后,淘汰几个弱雏,而采取“二呕一”,同时还留下“夹窝蛋”,再转交由其他保姆鸽代孵,达到子健父母壮。

但也有的鸽友对上述做法持有异议。他们认为,雏鸽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2∶1),按鸽的生理功能,一对亲鸽喂一对雏鸽,完全能胜任,不会影响到种鸽的健康,育出的雏也完全正常,关键在于保证优质饲料的供给和良好的鸽舍管理。对于种鸽,应每年至少给它们提供一次哺育雏鸽的机会,这样会更有利于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转。而对于那些青年鸽,通过一次哺育雏鸽后,它们的体形会发育得更为匀称,球形前胸会显得更加丰满。也因此而主张,对于隔年参赛的青年鸽,最好能提供一次哺育雏鸽的机会,且可同时增强它们的恋巢欲,如同时能采用“恋巢法”、“配对法”等来提高竞翔欲,将会更有助于提高归巢性能、翔速,从而获得佳绩。而对于培育幼鸽赛的参赛鸽,则考虑到哺育雏鸽毕竟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艰巨任务,因而不主张提供配对育雏的机会。

(5)雏鸽的移孵是鸽友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且要灵活运用。

①初雏、低日龄雏移孵:雏的移孵相对于种蛋的移孵要简单得多。移孵原则是“往前靠”,也就是高日龄雏向低日龄雏靠。如出壳2~3天的雏,可(将刚出壳淘汰)移入到刚出壳的呕雏鸽下继续呕取头浆(俗称“呕双浆”)。于是有的鸽友为全力呵护参赛种子选手和特别珍贵的种苗,就采用呕双浆的办法来提高雏的活力和体质。

②高日龄雏移孵:高日龄雏移孵比低日龄雏更为容易。除高日龄雏向低日龄雏靠的原则外,对于日龄的控制已不再那么严格,因鸽并不像哺乳动物那样,对于自己的子女分辨得那么清楚。但有的鸽也非常在乎,为避免雏被啄伤,一般在晚上并窝移孵。在饲料保证供给亲鸽体质不下降的前提下,20龄左右的雏常会出现群呕,即发生一羽甚至于几羽雄鸽会混在群雏中,分不清谁家的“孩子”而采取一起轮流呕喂雏鸽的有趣景象。

(6)雏鸽管理在正常情况下,雏鸽一般无须过多地去观察、摆弄。亲鸽护雏是鸟类的本能,而鸽与人之间的亲和总要逊于亲仔,因而当我们伸手去摆弄亲鸽“婴儿”时,它会发出“呜!呜!”声,会转过身来啄您,甚至用翅膀来击打您的手。因而在需要去观察、检查时,动作一定要慢慢接近它,轻轻地插入胸脯底下抓取雏放在另一手的掌心观察、检查,观察后要尽快放入原位。对于刚出壳的雏更要尽可能地少去摆弄。这对于初养鸽者往往出于好奇而更难以做到,一般可利用亲鸽在“换岗”和离巢“用餐”时进行观察,也可拿几颗亲鸽平时爱吃的食物来引诱它们离巢“用餐”,或转移它们的注意力,趁机窥视它们的“宝宝”。

对于那些平时与主人疏远而性烈、孤僻的亲鸽,在遇到此类特殊“干扰”的情况下,有时会非常“恼火”地弃雏而去,或将雏“驱逐出巢”,这可能是“干扰”了它的平静心态。另外,在反复“摆弄”时,也会无意中不慎将雏拨弄出巢。

为防止外来干扰,在育雏期可在巢房外装上一扇活络的栅栏门。正在育雏期的亲鸽,常会对偶然的“来访客”给予先发制人,迅速站起主动出击驱逐外敌,过激防范时会将双脚下的雏带出,造成雏摔伤,甚至打架而踩踏导致雏夭折,如寒冷天还会发生雏冻僵或冻死。

①呕雏期:雏鸽出壳后,亲鸽多数会将空蛋壳叼出巢外,刚出壳的雏全身湿漉漉的,头歪斜在一边,眼睛也没睁开。要等待初雏胎毛干燥,能晃动小脑袋时才会开始呕雏。此时的亲鸽护雏特别严谨而不肯离巢,待等细软的黄绒毛干燥。

雏鸽出壳需2~4小时,有时需4~6小时,这与出壳时的季节和气温有关,也与出壳时处于白昼还是黑夜有关。当雏鸽的头部稍微能抬起时,它会反复地晃动小脑袋,以此来表示“我饿了”。当它闭着眼反复向上用头顶亲鸽胸部的敏感区时,亲鸽此时会主动张开嘴,轻轻地啄它的小嘴且凑合它的小嘴,将小嘴含进咽腔(气门后前食管腔),开始喂给初乳,然后亲鸽不断地定时呕雏,直到将“宝宝”的嗉囊喂得饱饱的。

呕雏的早晚与亲鸽的生活规律和初雏的活力有关,还和雄雌鸽孵化的交接班时辰有关。鸽友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整个育雏呕雏过程中,雄鸽的孵性和呕性往往占主要地位,当雄鸽在接班后和交班前,雏鸽的嗉囊总是鼓鼓的,如初雏是雄鸽值班时出壳,初雏接受初乳的时间就会提前,而初雏出壳时正当雌鸽值班,初雏接受初乳的时间会略微有所滞后。

初雏的活力对于呕雏起到非常重要的催促作用。同窝雏的活力相同,所得到的乳汁也相等,发育也基本相同(此时需注意的是,在正常情况下,雄雏和雌雏有时可有一点大小差异),刚开始时只要将雏的位置相互对换一下就可得到自然纠正。在大小差异明显时,有的鸽友建议在每天投放饲料时先将大雏取出,待亲鸽进饲后,喂完小雏后再放入大雏,几天后,雏鸽间的差距会缩小。而有的鸽友则认为,从优生优育角度而言,应该淘汰弱小雏,以保持种群的高品质。

呕雏期的营养补给十分重要,至于是否需在育雏箱内另置补食罐问题,鸽界仍持有两种不同见解:按照常理,在育雏箱内另行放置补食罐补食,以补充供饲不足并无不当;但通过实践证明,放与不放补食罐并无明显差异,而其前提是日常供饲、供饮的规律性切莫随意改变。

②成雏期:雏鸽出壳3~4天后,身体渐渐地强壮长大,鼓鼓的嗉囊几将占去雏体的1/3。4~6天后,雏鸽的腿力也日渐增加且能活动,有时会由于巢盆边缘的过浅而跌落到巢盆外,在冷天而被冻死;或在巢中爬行时不慎跌落于巢盆、巢箱外,而惨遭鸽舍内其他鸽的排外驱逐而致头皮啄伤,甚至将头皮撕得鲜血淋淋。到10日龄左右,新的羽毛已渐渐长出,亲鸽会按照气温的变化进行孵护调节,随气温的升高,对于雏鸽的孵护供温力度也逐步减少。

雏鸽出壳时重18~31克,1周龄200~250克,4周龄达400~450克(相当于成鸽体重),体型较大的可达500~600克,一般赛鸽450~550克,有的小型赛鸽仅350~400克。

雏鸽20日龄左右,发育已基本成形,雌鸽进入下一轮产蛋阶段,常常会驱逐雏鸽,如巢箱里有两个巢盆,雌鸽会进入另一巢盆,基本上不再理会雏鸽,而将喂雏的繁重任务几乎全留给雄鸽来完成。雄鸽所喂的也是刚刚饲用的颗粒料加水,亲鸽的饲喂次数和时间会进行自动调整而减少,以逼迫雏鸽在饥饿时也会勉强啄食几口颗粒料。此时雏鸽的体重增重减慢,似乎会有“消瘦”现象,这些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说明雏鸽即将要出巢、出棚,为上天飞翔做准备了。它的骨骼、肌肉的重量和比重逐日调整,体格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强壮起来,而体内的水分含量也从此前的76%下降到56%。雏鸽也会跃跃欲试飞到巢格外活动,逐步提高飞翔能力,增加体能和运动量,直到出棚、认巢、家飞。

23~25日龄的幼鸽,也有早到21天的幼鸽,已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了,此时应及早地让它离开亲鸽,有条件的可移到幼鸽棚,任其交结新的伙伴,共同寻水、觅食、独立生活。

刚断乳离开亲鸽进入幼鸽期的幼鸽,正处于从哺乳期走向独立生活的转折阶段,此时的幼鸽有的还不会采食,不过只要经几个小时的饥饿后,大部分幼鸽很快能在食槽里找到食物。开始几天或许进饲并不多,但几天锻炼下来,很快就会进入幼鸽状态,抢食、饮水无所不能,但为了及早使它们获得经验,可故意放几羽大龄幼鸽在一起为其示范,或在食槽周围另放些小颗粒饲料,任其学习吃食,当然偶尔也会出现有个别不会采食的落伍者,不妨另外给予特殊“开小灶”,可少量塞些泡软的饲料,直至独立采食为止。对个别“愚笨”、屡教不会的劣幼鸽,应坚决淘汰。

雏鸽出壳几天后开始生长羽毛,羽片开始形成。到28日龄时,羽毛基本长齐。这些雏鸽离巢出舍不久,1.5~2月龄开始练习飞翔之时,初生羽就开始由里向外脱落,更换第一根主翼羽,以后每隔15~20天,双翅各更换一根主翼羽,直至4月龄全部换上飞行羽,然后进入每年一度的年度大换羽。在此阶段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2%~3%火麻仁、油菜籽、维生素、氨基酸类营养添加剂。

5~6月龄的幼鸽即可达性成熟期。对于少数早熟品系,也有在换到第4根主翼羽,即4月龄时情欲开始萌动,一般雄幼鸽3月龄时便开始有雄性鸽特征,雌幼鸽的性成熟往往明显早于雄幼鸽。副翼羽则在主翼羽换到6~7根时,才逐渐开始由里向外更换。

③断乳期:即亲鸽停止呕雏、呕饲,雏鸽开始离窝自己寻找食物、饮水,开始独立生活的转折过程,至此即进入到幼鸽生长发育的阶段。

在整个育雏期间,对于亲鸽的照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既要保持饮水的满足供应、清洁卫生,又要求能提供营养全面而丰富充足的育雏期饲料。此时应适当增加豆类和小麦类饲料的配比,也可加些易消化的能量饲料,如糙米。注意不能喂粗糙的稻谷或带芒的大麦。

在育雏期,亲鸽会患细菌性嗉囊炎,俗称倒浆病。在亲鸽处于嗉囊乳的分泌旺盛阶段,由于雏鸽突然夭折、缺失或人为移去而造成呕雏中断,嗉囊乳的大量积聚造成嗉囊内条件致病菌、原虫等病原体的大肆繁殖而继发感染,引起细菌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嗉囊炎或原虫(毛滴虫)性嗉囊炎。当然也可能是由于强应激、病原体导入等,造成嗉囊内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急性细菌性嗉囊炎。它首先是引起雏急性死亡,而亲鸽却是先期发病,鸽友却是在雏死亡之后才发现嗉囊炎。细菌性嗉囊炎的临诊表现为:亲鸽突然呕雏停止或雏死亡,病亲鸽精神萎靡,嗉囊下坠,脚凉,体温升高,舌尖和胸肌发紫而产生酸中毒,嘴内充满秽酸臭味,嗉囊内充盈酵化酸臭的嗉囊液,且嗉囊软乎乎的,有灼热感。严重者很快出现败血症而死亡。

(7)人工育雏与人工助饲

①人工育雏:指在完全摆脱亲鸽孵化、育雏、呕雏的情况下,待等亲鸽产下蛋后,将鸽蛋取出集中保存,然后在完全由人工操纵下,完成孵化、育雏、呕雏,直至幼鸽能独立生活为止的全过程。

对于人工孵化,目前来说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能提供相适应的温、湿度,至孵化出雏一般并不困难。而人工育雏就完全不一样了,除早期仍需继续提供温、湿度保持体温外,还需按照雏鸽的日龄变化,提供不同日龄的嗉囊乳。而其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能为刚刚出壳的初雏提供最早几天的人工乳来替代亲鸽的初浆嗉囊乳。

目前对人工育雏研究,应该说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虽人工育雏技术目前仅仅运用于部分肉鸽饲养场,但赛鸽饲养鸽舍、种鸽繁殖场不妨也可从中借鉴或部分吸取参考运用,以提高繁殖场的经济效益。

②人工助饲:指在没有脱离亲鸽育雏、呕雏的情况下,采取的人工辅助育雏技术,帮助雏鸽度过生长发育阶段,直至进入幼鸽期的育雏过程。

在育雏过程中,育雏鸽经常也会突然出现亲鸽患病、丢失、应激、拒孵、呕雏不良等现象,从而导致雏鸽乳浆不足或呕浆突然中止;或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饲主为防止雏鸽呕僵情况的发生,尤其对于那些高价引进、特别珍贵品系的种赛鸽,准备参加特比环、大奖赛、公棚赛的种子选手雏等,需要进行强化育雏时,都要及时采取人工辅助育雏技术或特殊强化育雏的饲喂技术。因而人工辅助育雏鸽友们称为“助呕”或“助饲”,这也是目前赛鸽鸽舍中经常使用,且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人工辅助育雏技术。

人工助饲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优良种蛋孵化中,出现亲鸽受惊应激而拒孵;尤其青年鸽刚开始孵第一窝时,由于经验不足、贪玩而孵性不佳;再有就是孵蛋期间亲鸽突然丢失等,而又没有合适的保姆鸽替代育雏,在雏弃之可惜、续呕又可能发生呕僵的情况下,鸽友们采取临时救急的辅助育雏措施。

此外,为挽救已出现呕僵先兆的雏鸽,不妨先采取一些简单的人工助呕法,即塞入水浸泡豌豆、蚕豆(需掰开、掰小),同时塞入一粒育雏宝等,每日2次(此法只局限于10日龄以上的雏鸽)。

(8)鸽乳的营养成分 对鸽乳营养成分的研究,全面了解鸽乳中使雏鸽超速生长的机制,提高鸽育雏能力和提高乳鸽的健康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随自然鸽乳采集样本不同和亲鸽采食饲料成分不同等原因,所获得鸽乳成分数据并不完全一致(表4-4)。

表4-4 鸽乳的营养成分

(续表)

①摘自Carr和James(1931),Dabrowska(1932),Reed等(1932),Davies(1939),Farrando等(1971),Leash等(1971),Hedge(1972),Desmeth和Vandeputte-Poma(1980),Hickman(1986),KirkBaer和Thomas(1996)。②摘自Hedge(1972)。③摘自Desmeth(1980)。④摘自KirkBaer和Thomas(1996)。

0~3日龄和4~6日龄的鸽乳含粗蛋白分别为52.6%和44.6%,粗脂肪分别为38.16%和32.97%,且前者无碳水化合物。鸽乳中水分的含量相当高(和气温有关),随乳鸽日龄的增加,水分含量保持相对恒定;钙磷比也有所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能及盐分等均有下降趋势;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是从无到有;氨基酸中除组氨酸和胱氨酸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有下降。0~3日龄鸽乳中酸性氨基酸谷氨酸或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7.85%,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7.7%。

①鸽乳的特性:鸽乳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及各种脂肪酸含量保持不变达1~3天。鸽乳中干物质量在分泌的第1天为30%,第27天为73%。以干物质计,粗蛋白的相应含量分别为46.5%和17%,而脂肪含量则从27%下降到3%。

0~3日龄鸽乳中的粗蛋白含量高达52.6%(表4-5),比4~6日龄鸽乳高15.2%,说明在乳鸽刚出壳的前3天,鸽乳中粗蛋白的浓度较高,在3天后有下降趋势。并测出鸽乳中含较高的免疫球蛋白,从而对乳鸽的生长发育起免疫调节作用;鸽乳中含很高的碱性磷酸酶、半乳糖酶、亮氨酸氨肽酶、γ-谷氨酸转肽酶、酸性磷酸酶、半乳糖酶等。8日龄时,雏鸽须消耗占其体重的10%的蛋白。因而雏鸽的高速生长及雏鸽饲喂鸽乳时的高速生长,都与在鸽乳中发现的一种分子量为6000的多肽——乳鸽生长因子有关,但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结构尚不甚清楚。

②鸽乳中的脂肪:鸽乳中的脂肪含量相当高,粗脂肪水平达30%以上(表4-5),说明鸽乳中含大量的脂肪,对乳鸽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益的。在配制人工鸽乳时,需提供大量的脂肪,以确保人工鸽乳的能量。不过有的研究资料分析认为,粗脂肪的含量在乳鸽出壳后是逐日上升的,直到第10天后才开始下降。脂肪含量中占81.2%左右的甘油三酯,以及占12.2%左右的磷脂,其中总共已辨别出了21种不同的脂肪酸,十八碳烯酸(18∶1)是最主要的脂肪酸。

表4-5 鸽乳的常规成分

③鸽乳中的碳水化合物:0~3日龄鸽乳中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4~6日龄的也只含少量。鸽乳中碳水化合物特征性地显著缺乏,表明了分泌的鸽乳是一种全浆分泌物—淋巴乳糜液,主要由上皮细胞(蛋白质)及脂肪滴组成。但用25%葡萄糖配制的人工鸽乳,哺喂0~7日龄的乳鸽,结果表明雏鸽对于碳水化合物并不排斥,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所以,在人工鸽乳配制中,可含碳水化合物,但须控制含量,特别是0~3日龄的人工鸽乳。鸽乳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都高于其亲鸽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CP12.2%,ME12.85兆焦/千克)。

④鸽乳中的氨基酸:鸽乳中19%的总氮为游离氨基酸,鸽乳蛋白中的90%是与磷结合的酪蛋白类型。0~3日龄鸽乳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48∶52)。这样的氨基酸配比模式,显然与其他动物的配比模式不同,这可能会更利于乳鸽的快速生长。0~3日龄鸽乳中的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相当高(表4-6),表明此龄乳鸽快速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的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天冬氨酸(或天冬酰胺)和谷氨酸(或谷胺酰胺)。由此证实,对鸽(和某些动物一样)来说,谷氨酸(或谷胺酰胺)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而对其他家禽而言,第一限量氨基酸蛋氨酸,在0~3日龄和4~6日龄鸽乳中含量均较低(表4-6),表明蛋氨酸仍是鸽乳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表4-6 鸽乳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

⑤鸽乳中的盐分:0~3日龄鸽乳中的盐分含量特别高,比4~6日龄鸽乳高2倍左右,这与鸽嗜盐有关,也与育雏期间观察到育雏鸽保健砂和矿物粉消耗量倍增情况是相吻合的。

⑥鸽乳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从以上资料来看,尽管对于鸽乳的营养成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但对于鸽乳能使雏鸽超速生长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明晰,尤其鸽乳中的消化酶、未知生长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对雏鸽生长发育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总之,鸽乳的构成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脂肪,而明显缺乏碳水化合物。深信随着鸽乳营养成分的剖析和促进生长发育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工鸽乳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将会更为完善。人工鸽乳虽然能替代亲鸽自然育雏,但在正常情况下,刚出壳的初雏最好能得到初乳,因为任何一种人工代呕技术也无法做到替代天然鸽乳中母(父)源抗体作用,因而能得到亲鸽初乳中的母(父)源抗体,对该雏的免疫力、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健全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人工育的雏尽管外表体貌看似十分健康,但终究不如“母乳喂养”的健康,必须加强后天免疫接种,来保持雏鸽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健全发育。毕竟对培育赛鸽“运动员”有别于肉用鸽。

(9)人工育雏操作技术

①雏(乳)鸽日营养需要:在实施人工育雏前必须了解雏(乳)鸽的平均日营养需要量(表4-7),才能灵活调节和应用。

表4-7 雏(乳)鸽日营养需要量

②雏(乳)鸽日喂量:日平均喂量见表48。

表4-8 雏(乳)鸽日平均喂量

(续表)

注:饲喂从乳浆→糊浆→厚浆→软食→湿料→干料。由于饲料量∶水比不同而数据有所波动。

③雏(乳)鸽增重情况:见表4-9。

表4-9 雏(乳)鸽称重

随着人工鸽乳配方的日趋成熟,进行人工孵化、人工鸽乳育雏已并非难事,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雏存活率和新生雏的健康素质问题上。

④人工育雏哺育设备:

a.针筒式哺育器:用20毫升注射筒改装而成。前面接塑料或胶质软管,容量较小,一次仅喂1~2羽乳鸽。适用于家庭鸽舍、专业户和小型鸽场。

b.胶罐式灌喂器:多用矿泉水瓶或可乐瓶改装而成。一次只喂1~2羽乳鸽。饲养量少的已足够。

c.吸球式灌喂器:按照乳鸽日龄选用不同规格的橡皮或塑料吸球。适用于各种鸽舍、鸽场。

此外,还有吊桶式灌喂器和脚踏式制式填喂机等。适用于中、大型肉用鸽、观赏鸽繁殖场,恕不再一一罗列。

⑤育雏室或育雏箱:主要是提供乳鸽保温小气候环境,室或箱内需配置加热和通风换气装置,大小可按实际需要随意设计,能保持均衡的温、湿度,第一天为38℃,以后每天可下降0.5℃,往后一般维持在25℃左右即可,待到与室温相接近时即可撤温。

⑥哺育饲料的配制:根据乳鸽的日龄、食量、消化情况酌情进行调节。

a.1~2日龄:可将脱脂奶粉、新鲜熟蛋黄加多种维生素(维他肝精1滴/日)、多种氨基酸(康飞力1滴/日)、复合育雏营养素(育雏宝1粒/日)、10%~20%葡萄糖,加水调制成糊状灌喂。

b.3~5日龄:可在稀粥(或玉米糊)中加入脱脂奶粉、鸽蛋(或鸡蛋)及多种水溶维生素(维他肝精2滴/日)、多种氨基酸(康飞力2滴/日)、复合育雏营养素(育雏宝1粒/日)、20%葡萄糖,加水调制成糊状灌喂。

c.6~7日龄:脱脂奶粉或蛋白粉20%~25%(或40%蛋白粉40%~50%),加多种维生素(维他肝精2滴/日)、多种氨基酸(康飞力2滴/日)、复合育雏营养素(育雏宝2粒/日)、75%~80%玉米粉,加水调制成糊状灌喂。

d.8~9日龄:脱脂奶粉(可减量到3%~5%)或40%蛋白粉(25%~40%)、玉米粉,加水调制成糊状灌喂,也可逐步填塞经水充分浸泡过、已充分软化的颗粒饲料。

e.10~14日龄:继续采取灌喂法,或逐步填塞经水浸泡过的颗粒饲料,同时注入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育雏营养素的饮用水(可添加少量“啤酒酵母粉”、益生类活菌),直到能自行进饲为止。

⑦赛鸽鸽乳配方:赛鸽极少采取人工育雏,而当鸽友好不容易觅得一窝优良种蛋,却由于入孵日龄差异过大或亲鸽孵性不足,亲鸽一方丢失,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鸽代孵,只能采取人工辅助育雏,或在保温条件下采取全人工育雏技术。

用上海龙园赛鸽制药厂生产的育雏宝胶囊1粒,加玉米粉、淀粉各45%,奶粉或玉米蛋白粉10%,最好放入1枚生鸽蛋,用温水调和成薄糊状,供饲用。注意宁可稀薄些,不宜太厚,以免导管堵塞而造成注入困难;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引起黏膜灼伤,过低则会刺激嗉囊,引起体温骤降而发生育雏失败。随后用注射器接一胶管,经食管注入嗉囊,至嗉囊稍充盈(70%~80%)即可,防止发生呕吐而引起窒息。在注入前,每次再滴入维他肝精和康飞力各1滴,以后增至2滴。对于初出壳雏,需每2小时1次,然后随日龄增加,可适当延长灌浆间隔时间,随着消化能力的增强,嗉囊腔的逐渐扩大,而逐步增加人工乳浆注入量,并减少灌浆次数。7~10天后,则可逐渐添加浸泡的湿颗粒饲料。在整个人工育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温,高温季节要多加水,以防高温脱水。

⑧简化实用配方:用玉米粉(玉米蛋白粉更好)或面粉(淀粉)加水(粥汤、米浆替代)调和成浆状,加入育雏宝1粒、维他肝精和康飞力各1滴,混匀,用针筒抽取注入嗉囊腔,注到嗉囊腔稍充盈至70%~80%即可,余操作同前。10日龄左右可塞入少许浸泡的豌豆、蚕豆(需掰碎)等小颗粒种子饲料,加入康飞力1~2滴,同时塞入育雏宝1粒。直到能自己啄食独立生活为止。

⑨哺喂操作方法:1~3日龄乳鸽可用注射器,针嘴处接小软胶管。操作时一手持鸽,一手将胶管慢慢通过口咽插入食管,将人工鸽乳直接注入嗉囊,待嗉囊充盈至6~8成即可。

⑩灌喂注意事项:灌喂用的胶管直径要与乳鸽的口咽大小相适应,前端要去除锐角,插入时动作要轻,防止胶管插入气管和损伤食管。一般9日龄前每日灌喂4次,10日龄后可每日3次。灌喂用具用后要清洗干净,人工鸽乳、饲料要保证新鲜,最好现用现配,如冷藏保存,一般不宜超过6小时,冷藏取出后需放置在室温下待复温后充分调匀使用。

(10)育成后乳鸽主要营养成分标准见表4-10。

表4-10 育成后乳鸽主要营养成分标准(100克)

(续表)

(11)雏鸽上环 足环是鸽终身不变的身份标记。对赛鸽而言,足环既是其身份、血统书记录的识别标记,又是信鸽协会会员参赛资格审定的重要标记。一羽没有佩戴固定足环的赛鸽,由于无法确定它的身份,是无法参赛的。

雏鸽出壳后的5~8天,要及时给它套上足环。过早上环,雏鸽的脚趾太细而易脱落;太晚上环,雏鸽的脚趾已经长粗,会造成上环困难,强行上环,会造成脚趾的损伤。

如上环困难,可在雏鸽脚趾上涂些肥皂水或洗洁精等润滑剂,然后在足环中穿进多股丝带,再准备一根鸽舍中脱落的羽条。将雏鸽的外侧趾、中趾和内侧趾三根长趾并拢,将足环套上,并轻轻地向后推进,直到后趾露出,将羽杆插入后趾根部与三根长趾之间,将后趾撬出即可。上环时感到过松,第二天检查一下,足环脱落还得补套。上环时感到过紧,第二天也得检查,看是否伤及足趾,转动一下足环,防止足趾与足环卡得过紧而发生嵌顿粘连。如上环时不慎发生足趾皮肤撕伤或出血,可涂些红汞或百多邦软膏,将撕伤的皮肤对齐,用胶布贴紧,任其自然愈合。

套上环的雏鸽,几天后环与鸽就终身相伴,一般很难取下。不过有些牟私利者蒙骗鸽友,采取不道德手段更换足环,且有的地方设立有专门“服务”点。除此外,足环的制作应是天下惟一的,但目前仿冒制作一只假环已不再是难事,应提醒鸽友们在引进时必须加以注意防范和识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