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

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部科研项目的实证研究,指出景观意象是古镇保护和旅游的共同对象和共同点,提出了基于景观意象导向型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以协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旅游流的实证研究,对古镇的景观意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遗产保护和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

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

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1)

——以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为例

张捷1 赵勇2 许振晓1 李东和1 李亚兵1

(1南京大学国土与旅游系,南京210093;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古镇(历史文化名镇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往关于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规划一直存在矛盾,而关于古村落的意象研究尚有较多的研究空间。本文通过对建设部科研项目的实证研究,指出景观意象是古镇保护和旅游的共同对象和共同点,提出了基于景观意象导向型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以协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旅游流的实证研究,对古镇的景观意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遗产保护和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景观意象导向型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景观意象的实证调查及在此基础上的遗产鉴定和评价、景观意象导向型的遗产类型划分、景观意向导向型的物质规划体系以及旅游规划体系。

【关键词】古镇;景观意象;遗产;保护;旅游规划;知觉

1 历史文化名镇村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问题

遗产旅游是近来旅游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学术界研究已经超出一般访问遗产地的遗产旅游方式而开始关注核心遗产旅游方式(3)。历史文化名镇(村)(常简称古镇或古村落),是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重要赋存地方场所。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古镇的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开发存在明显的矛盾,尤其在近期古镇旅游的兴起,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往往成为难以协调的矛盾,在进行旅游规划和保护规划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和目标,导致了具体规划方案选择等问题和矛盾。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旅游业的发展又使得人们对古镇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新予以关注和新的发掘。从目前研究看,人们对古镇文化遗产研究主要涉及古镇的物质遗产如历史建筑、园林、空间格局(4)以及古镇意象等方面,对古镇的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及其旅游业价值也有相关研究。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问题,目前已经为人们所关注(5),这是一个涉及了文化文物部门、建设部门、园林部门及旅游部门的领域,从行政上由于管理的基本学术出发点和实际视角不同,往往难以协调,其中主要问题在于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是保护与开发是否存在共同出发的基本点;其次,各种文化遗产能否有效地结合进行保护或者记录。以往关于古村落意象有了一些研究(6)(7),但是对于具体适宜于古镇的意象的概念理解、知觉维度类型研究和具体应用尚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即拟笔者承担的建设部科研项目为例,通过对古村落景观表象理论提炼深入,发掘其在古村落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理论。

2 古村落景观表象理论及其特征

本文所谓景观意象(image of landscape,或称景观表象),是人们对自然和人工构成的一定地理景观单元及其物质空间的知觉过程中形成的、以视觉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能够直观和概括地反映景观综合信息的知觉心理产物。古村落的景观表象,是由古村落的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历史建筑、文化氛围等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古村落的意象作为人们知觉的结果,其基本属性遵循心理学中知觉规律。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古村落意象(表象)或广义的景观意象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空间意象、景观意象、文化意象、旅游服务意象乃至符号意象、综合意象等,而以往对传统民居的精神、结构和表象三层次划分(8)从侧面说明了景观意象的综合性特征。目前大多研究着重于古村落的空间意象。古村落的景观意象研究,1990年代主要是内省式研究,缺乏实证研究。2000年后出现了较多的实证研究。关于水乡古镇的意象研究,有的得出了与Lynch城市意象相类似结构的结果。同时从意象特征的成因角度分析,则意象的特征形成与旅游流构成、目的地规划及景观设计实施建设、区域旅游营销的属性密切相关。有关古人关于古村落的意象,可以追溯到各古村落地方志尤其是古代的村、镇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记载。从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古代村镇地方志中对古村落典型景观的描绘,通常也有宏观格局、路径、边界、标志建筑、聚落建筑群(区域)等方面(图1)。

笔者的研究则显示了从空间物质构成上,古村落的意象根据不同调查方法和侧重点可以有不同的构成方式(图2)(9)(10),但整体上则以水陆节点、区域、路径、村落外围边界、标志建筑及豪宅为基本特点,反映了古村落的景观意象的一般属性。而这些景观意象要素在作为规划元素,则从几何学上可以分为面状、线性和点状的类型。

图1 清代古村落地方志中景观意象元素(《黎里镇志》、《平望镇志》、《震泽镇志》)

图2 同里水乡景观意象知觉维度调查结果(左:古镇意象,右:书法景观意象)

3 基于景观意象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规划体系研究

3.1 历史文化名镇村迫切需要保护规划及相应编制技术规范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显示出与旅游开发和村镇发展日益加深的矛盾(11),制订保护规划迫在眉睫(12),而目前尚缺乏系统编制规划的规范指导。古镇保护规划必须结合名镇(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前国内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实际需求,而名镇(村)保护规划(含旅游规划)的编制应该有合理和前瞻性的原则、规范系统全面、内容与科学先进的方法、丰富的成果、合理的经济投入产出匡算,必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评价新方法,探讨名镇(村)历史文化遗产评价、保护和旅游开发相协调的规划模式。以往关于古镇保护规划案例研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旅游规划问题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13),但是对于基础理论似乎仍然显得缺乏。笔者通过江苏古镇型旅游地——吴江市旅游规划项目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古镇文化遗产、空间格局、物质保护、区域旅游功能定位、旅游产品策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14)。然而,制订规划的理念的理论基础,虽然宏观上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者关于古镇规划遵循天人合一诗情画意等美学概念(15),但是否存在一个对于古镇保护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基础理论,是规划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尝试,笔者认为景观意象理论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理论基石。值得一提的是,旨在保护文物遗产的《雅典宪章》提出了“文化建筑的环境应该保护,包括如画的景观应该保护”的观念,已经涉及了景观,但惜仅仅考虑了外围景观和审美角度,而没有考虑文物本身的景观以及本身的文化景观价值问题,也没有从景观知觉或者景观意象角度进行考虑。而《威尼斯宪章》提出保护整体环境、《阿姆斯特丹宣言》提出整体保护、《华盛顿宪章》提出保护历史特色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组成部分(16),但是如何确定、如何统辖这些特征,仍然存在较多研究空间,笔者认为景观意象则是一个有效途径和确定依据。

3.2 基于景观意象的古镇规划的基本原理

基于景观意象的古镇规划的基本原理或出发点是,景观意象是古镇保护的基本要求和综合目标,同时景观意象也是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旅游吸引物,通过古镇景观意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实证调查和分析,得出古镇意象特征元素及其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规划和非物质文化策划,重点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遗产类型和价值特色评价、保护范围划定、空间格局形态保护、传统街巷和重点地段保护、建筑保护与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规划和近期保护规划等名镇(村)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方案制订。

具体而言,基于景观意象理论,依据节点、地标、通道、边界和区域、民居、典型院落等乡村景观要素,可以从古迹建筑、街巷地段、空间格局3个层面构建名镇(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立体网络框架体系,并兼顾古镇入口、古镇与水面及田野的边界地带景观规划,借此解决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问题。同时开展基于民俗学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研究,从历史影响、文化传承、生活延续等方面明确名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同时通过非景观文化遗产的可视化模式和相应旅游产品策划,笔者在吴江旅游规划中着重以地方古诗词为例尝试了非景观遗产的发掘、量化评价、景观建设(图3)、产品策划、市场营销等新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3.3 基于古镇综合意象理论的古镇遗产类型分类体系

古镇保护规划的基本物质对象是历史建筑遗产及其空间格局和整体环境。其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对历史建筑遗产等进行鉴定和评价。目前国内关于古村落的评价已经有所进展(17)(18),但是专门从景观意象角度进行的较少。如上所述,景观意象在更广泛的角度看,或者说广义层次来理解景观意象,可以包括空间意象、景观意象、文化意象、符号意象乃至旅游服务意象、目的地综合意象。基于这种景观意象综合性理论,综合其他多学科理论方法,可以将名镇(村)作为一个整体,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遗产资源的基础上,从价值特色、保护状况等方面将名镇(村)的遗产资源进一步划分为3个大类、15个亚类和69个小类:即建筑古迹(下分传统民居、园林小品、日常生活设施、生产防御设施、宗教建筑、陵寝建筑、其他遗址遗迹等7个亚类)、自然环境(下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3个亚类)、历史民俗(下分事件名人、口头作品、表演艺术、民间习俗、生产方式及手工艺等5个亚类)3个大类。这一分类体系反映了景观意象的综合性特征,同时融合了地理、建筑、旅游、园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学科的分类方法,可以为建筑文物保护规划、遗产保护规划、旅游开发规划的整合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方法,笔者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而研制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综合评价体系,得到了建设部和鉴定专家的认可,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入选评价的基础。

img73

图3 吴江旅游规划中对颜真卿吴江平望诗碑拓片电脑模拟碑刻策划

3.4 基于古镇景观意象理论的保护规划体系

基于古镇意象的保护规划,首先必须进行古镇意象的实证研究,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明确古镇的遗产类型和价值,同时可以与公众知觉模式相衔接,增加古镇遗产评价的客观性。因此,在意象理论基础上,依据意象要素——节点、地标、通道、边界和区域、民居、典型院落等乡村景观要素从古迹建筑、街巷地段、空间格局3个层面构建了名镇(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内容的立体网络框架体系,同时强调标志性建筑物、重点建筑群在遗产整体性保护中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名镇(村)整体遗产价值得到充分保护。对名镇(村)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巷和重点地段、空间格局形态及自然环境需要进行全面保护,而对古镇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的具体保护措施,需要从建筑鉴定分析、拟定保护清单、保护建筑分级、确定保护与整治模式、建筑高度控制、建筑体量、色彩的控制要求等方面来进行;名镇(村)传统街巷、重点地段保护,则在兼顾居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原有街巷地段的肌理和景观连续性;空间格局形态的保护内容,包括对名镇(村)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上形成的平面形态、整体高度及景观视廊等方面的保护,明确可持续发展为保护目标,同时运用民俗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系统研究,从历史影响、文化传承、生活延续等方面较系统地明确名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笔者这一规划概念体系得到了建设部和鉴定专家的认可(19)

3.5 基于遗产可持续性保护和古镇景观意象理论的古镇旅游规划框架

遗产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旅游热点(20)(21)。通过古镇意象实证调查和分析,依据古镇意象保护的原则针对古镇提出与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相协调的、旨在促进名镇(村)可持续性保护的旅游规划,是促进古镇有效保护的重要措施。我们对名镇(村)保护规划框架下的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提出了由调查评估系统、主题定位系统、保护整治系统和保障机制系统组成的名镇(村)保护规划内容框架与编制方法,确认景观意象是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共同基本出发点,最终形成了协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协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含旅游规划)编制导则,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与旅游开发的理论进行了探索。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古镇意象研究,提出了基于古镇意象的遗产保护规划和旅游开发的理念,从理论上有效地解决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本研究同时基于古镇综合意象理论提出了古镇遗产资源的分类。基于古镇意象的保护规划的基本程序是首先进行古镇意象实证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产评价、确定保护对象,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景观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景观可视化(22)规划。运用景观意象理论建立历史文化遗产全面保护框架,弥补了过去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实践中只重视单个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也比已有历史文化名城三层次保护模式更为深入具体;对历史文化名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观念到方法均有所拓展。将景观意象作为保护与开发的共同基点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并将旅游规划纳入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协调了保护规划与旅游规划,有利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本文研究虽然提供了初步框架,但是近年学术界的研究表明,遗产原真性(Authenticity)的公众认知可以出现差异(23),因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古镇意象研究并客观地评价古镇遗产进而有效地保护,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Image Oriented Planning Theory of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Vernacular Town

ZHANGJie ZHAOYong LI Dong-he LI Ya-bing XUZheng-xiao

(School of Geograph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

Abstract Vernacular or ancient towns are precious either as cultural heritage themselves or as carrier of cultural heritage.There is an incoordin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vernacular town in recent days,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resolution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On the other hand,image is a special area on which is need to be paid more academic attention.In this paper,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mage of town can be a joint common ground for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and then a image oriented planning theory for both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of vernacular town is proposed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n ancient image of vernacular town revealed b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modern image of town revealed by questionnaire on public.The theory consists three basic components,i.e.,imag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image 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heritages,and the image oriented planning system for both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non phys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vernacular town;image;heritage;conservation;planning; perception

【注释】

(1)本研究为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0)和建设部基金项目部分成果。

(2)Waitt G.Consuming heritage—Perceived Historical Authenticit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4):835-862

(3)Poria Y Butler R Airey D.The core of heritage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1):238-254

(4)段进,季松,王海宁.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刘源,李晓峰.旅游开发与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与思考.新建筑,2003(2):29-31

(6)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1998,17(1):32-38

(7)蒋志杰.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旅游学刊,2004,19(2):32-36

(8)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4-20

(9)ZHANG J(张捷),ZHANGJ H(章锦河),XUZ X(许振晓),etal.Place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ic landscape in tourist vernacular township-Case study of two famous water towns,Zhouzhuang and Tongli,Jiangsu,China.In Holger H(ed).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pirical Aesthetics,Avignon,France.2006

(10)李亚兵,张捷,王跃.水乡古镇景观意象知觉研究——以周庄、同里为例.边境旅游与事件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文摘.西双版纳,2005

(11)朱小明,冯国宝.历史·环境·生机——古村落的世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12)阮仪三.江南六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45-152

(13)张松,吴承照.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见:何依主编.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历史文化城镇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5-58

(14)张捷等.江苏省吴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苏州市旅游局2003年验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2003年鉴定为国内领先。

(15)陆志钢.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1-12

(16)(美)J K欧文著.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秦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7)张祖群,赵荣,杨新军,等.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8-22

(18)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中国园林,2002(5).76-79

(19)由笔者主持编制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已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采纳。

(20)D Herbert.Heritage Places,Leisure and Tourism.In DHerbert(ed.):Heritage,Tourism and Society.New York:Mansell,1995.1-20

(21)Alzua AO'Leary JMorrison A.Culturaland Heritage Tourism:Identifying Niches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ers.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Studies,1998,9(2):2-13

(22)张捷,余颖,张静.城市非景观文化遗产的旅游可视化研究——以南京市书法文化旅游产品概念规划为例.见:周武忠主编.旅游学研究(第一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8—63

(23)Fawcett CCormack P.Guarding Authenticity at Literary Tourism Sit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8):686-7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