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杜森贝里提出来的。杜森贝里指出存在两种重要的效应,即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棘轮效应是指消费支出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水平会逐渐进行调整,但这一调整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一、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income Hypothesi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杜森贝里(James.S.Duesenberry)提出来的。他认为正统理论中对消费者的两个基本假设存在错误,凯恩斯理论中隐含的第一个假设是消费者是以个人自身最大化决策为基础的,不受其他个人或家庭的影响,即消费者不考虑与其他个人或家庭的横向关系。第二个假设是收入变化后,消费支出可以迅速改变。杜森贝里指出存在两种重要的效应,即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

示范效应。示范效应也称为攀比效应,是指一个家庭在决定其消费支出水平时,要参考与其处于同等收入水平、同一社会阶层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结构。这种效应是一种水平的、横向的效应。消费者不会偏离同一社会阶层平均的消费支出水平太远。换言之,某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同一社会阶层的平均增长速度时,消费支出水平增长速度就会低于同一社会阶层的平均消费增长速度;反之,某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同一社会阶层的平均增长速度时,消费支出水平增长速度则会高于同阶层的平均消费增长速度。因此,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受到同一阶层消费水平的制约,是同一阶层平均消费水平的函数。例如,中等收入家庭往往不会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既是收入所限,同时也受所处社会阶层一般的消费模式的限制。消费者在作出与其所处阶层不相适应的消费决策时,会受到自身及周围家庭无形的压力,这种因素限制了消费者脱离所处阶层“既定轨道”的动力。

棘轮效应[1]。棘轮效应是指消费支出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杜森贝里指出人们的消费决策基于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完全出于生理上的需要,即为了活下去或满足起码的享受;二是便于参与适应本人所属文化习俗系统的活动;三是为了便于获取其他物品;四是为了取得或维持社会地位;五是为了享乐。由于消费决策是以学习、社会常规、个人习惯为基础的,过去的经验成为消费者当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水平会逐渐进行调整,但这一调整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当实际收入突然大幅度增加时,消费者会增加消费,但增加程度要小一些。反之,当实际收入突然大幅度下降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会维持在原有消费水平一段时间,只有在收入下降持续较长时期时,消费支出水平才会缓慢地向下调整。

无论是示范效应还是棘轮效应,都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的波动性小于收入的波动性,存在某种黏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