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假说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有着不同的假定前提及不同的含义,用理性预期概念进行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导致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如果说,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承认短期的而否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即他们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局部否定,那么,理性预期理论就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全面否定。因此,理性预期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三、理性预期假说——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全面否定

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的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局部否定或修正,从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分析进入了新的阶段。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却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进一步的否定,并因此而对弗里德曼等人的上述理论提出了责难。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F·穆斯(John F.Muth)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gent)及尼尔·华莱士(NellWallace)等人相继阐述了这一理论,并把理性预期的概念应用于稳定性经济政策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经济学流派——理性预期学派。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依赖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区别,并认为人们的适应性预期总是追逐真实值调整,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即使在长期中能被充分预知,在短期对经济的影响中也是非中性的。只要预期调整过程没有终止,失业率和产量就会偏离它们的“自然”水准;而后者则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中不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甚至会在短期中也是中性的,即所谓的“超中性”。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可分解为“有规则”部分(被经济人正确预期的部分)和未预期到的“意外”部分,有规则部分的变化同时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和真实通货膨胀率,它不会影响实际变量,而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是由货币供给中未能预测到的“意外”部分引起的,该部分的变动是完全随机,因此不能被有规则的经济政策利用。

两种理论的分歧是基于货币主义学派采用适应性预期假定而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理性预期假定而产生的。如上文所述,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区别是适应性预期机制的一个逻辑结果。但在理性预期学派对适应性预期存在两个异议:(1)适应性预期隐含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经济人可能会犯系统性预期偏差的错误:预期值和实际观察值会持续地相互背离;(2)适应性预期是经济人利用经验性规则形成的,目前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过去所有已经实现的通货膨胀率的一个加权平均值,这意味着经济人行为没有达到最优化、没有充分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尤其如果经济人除了掌握被预测变量的一系列过去的观察值以外,还掌握别的信息,那么运用适应性预期就会浪费掉这部分信息,这显然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是矛盾的。基于此,理性预期学派的学者才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所谓的“理性”是指,经济人实际上可以领会到他们所处的经济制度的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预期。而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则是假定人们在做出通货膨胀预期之前能够掌握并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经济信息,包括政府将要实行的经济政策以及这种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从而能够对将来发生的通货膨胀情况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理性预期可以表述为下面的方程:

img140

其中,It-1是在t-1时期所有信息的集合。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从相关的经济理论中推得的预测一致的预期,是根据通货膨胀率的统计期望值来得到的。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的理性预期是对通货膨胀率的无偏差估计。可见,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有着不同的假定前提及不同的含义,用理性预期概念进行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导致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解释。

由于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增长率减去真实的经济增长率,理性预期模型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真实值由一个确定的,与有计划实施的货币政策相关的规则部分和一个随机性的误差部分组成,该随机性误差部分是由于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犯的随机性错误产生的,其平均期望值为0。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规则部分可被公众理性预期完全预期到并对它加以考虑,因此不会对经济产生任何真实的影响,只有不可能被预期到的随机误差部分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应该具有如下形式:

img141

其中εt是均值为0的随机变量。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一信息,并确切地预期到这一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率,于是他们在作决策时就已事先考虑了这一通货膨胀因素。由于这一通货膨胀率能被所有的经济当事人准确地预期到,因此,尽管绝对价格(即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了,但整个经济的相对价格并没有变化。所以无论是工人的劳动供给还是雇主对劳动的需求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动,从而失业率将固定不变。GDP将一直保持在其自然水平,除非受到随机性的政策误差干扰,而随机性政策误差是无法掌握的。这意味着政府不可能系统地有计划地通过货币供给来使通货膨胀率对其预期值产生系统性偏差,从而影响失业率。因此,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中是一条与自然失业率相适应的垂直线,而且即使在短期内,它也同样是这样的一条垂直线。

这一理论蕴涵着如下的政策含义:无论在长期中还是在短期内,政府的旨在降低失业率的经济政策统统都是无效的,即实际部门的行为与货币当局预期的货币政策完全无关。这个结论也被称作“政策无效性”命题。

如果说,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承认短期的而否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即他们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局部否定,那么,理性预期理论就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全面否定。可以看出,理性预期理论对适应性预期理论提出了尖锐而又切中要害的批评,这对于推进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大有助益的。但是,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经济当事人都具有先见之明,都能百分之百地掌握并运用全部有关通货膨胀的信息,因而都能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情况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期,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从理性预期模型中导出的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偏差为两个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的函数,但实证研究表明,失业率数据具有很强的序列相关性。因此,理性预期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