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度假的定义与属性

度假的定义与属性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不同的情形相比,度假显示不同的特征。由于度假服从居住地的秩序与稳定,度假可以作为一种权益为各级政府所主导发展。也即,如今的温泉旅游,度假是首要而认知为发展。
度假的定义与属性_旅游地理与温泉度假

第二节 度假的定义与属性

一、度假

发生在假期的举家外出,目的地是旅游资源所在地,并非单纯为了探亲访友,也没有其他可盖过消遣的传统生活理由,假期外出变成了一种经常行为,或者只要是长假则必要奔向知名度假地等。一方面度假者可以时尚地自称去度假,另一方面在邻居羡慕的眼光中,以及一路遇到的人们视野中,他们也是在度假。与不同的情形相比,度假显示不同的特征。名山是观光资源,但可以兼具度假功能;海滨是度假资源,但也可以兼具观光功能;举家前来的度假性强一些,在旅游地有自己房产的前来度假性较强。

不管怎样,度假是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与移动相关的一类现象,其以城市聚落体系为初始依据的客源格局而流向包括聚落在内的各个旅游目的地,度假发生在年内节假日,因而度假毫无疑问可称为一种地理现象。

二、度假的社会积极

(一)积极正反馈

生活给予我快乐和满意,但快乐的获得需要付出,因而假期里需要去休整,休整的目的还是要为了回到生活世界中而将休整的结果消费在求得生活中的快乐上,这样的逻辑便是积极的正反馈。在温泉旅游、温泉休闲、温泉旅行等众多概念中,本书选取温泉度假做主题研究,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是社会结构顺向逻辑产生的概念。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属性等是环境决定的,也很类似我们平时说的“位置决定脑子”、“情景决定心情”,这样的说法虽然忽视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并非着眼于个体的大社会系统而言,结构主义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非常有积极意义。

度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度假之说法没有任何反居住地社会的成分在其中,是一个屈从生活的能指概念。由于度假服从居住地的秩序与稳定,度假可以作为一种权益为各级政府所主导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倡导旅游是因为可以将其他地区居民的钱财掏出来,让本地区居民获得外域居民的财富

以往我们会用一条线连接旅游与生活,现在我们可将那条线一分为二,其一为生活积极而其二为生活羁绊,在旅游中我们需要忘却羁绊,不忘生活积极则是旅游度假,如果连生活积极都忘记了,那就是观光和体验了。不忘生活积极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活动,比如可以选择体能消耗较小的活动,这样可以让我们保持旅游中的休整初衷,一旦完成了活动选择,在接下来的体验过程中便可以忘记生活积极而全心体验,当做完这次体验而需要重新选择时,则需要重新连接起生活积极而再做选择。

(二)与旅游体验、观光和休闲的区别

因为生活(工作)中有缺憾,某种要素的长期匮乏造成了人们前往异地去旅游,这是旅游体验的观点,通过体验去补充生活中的缺失。度假则不是这样的情境,度假者认为生活是美好的,度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中我们有责任、有努力,那种责任和努力让我们身心疲惫而去度假,那种疲劳可谓是取得幸福的成本。

img44

图6-2 旅游度假与生活积极的连接及一时的体验中切断

观光是旅游中最早、最基础的活动。观光即认知,更多的认知当然有利于生活。做个形象的猜测,观光开始于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时代,那时人们虽然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但若在自己田地里干活时,累了还可以直直腰和擦擦汗,工作强度远不如工厂里的工作强度。即便是到了工业化时代,劳动强度加强了,但那是简单枯燥的加班,身体很累但心情并不很累,那个时代一旦获得了旅游机会,人们或有心或有体力而热衷于动感的观光。到了现代乃至于后现代社会,闲暇虽然增多了,但当今的人们比以往身心更疲惫,此时的旅游多是静态性的或慢动性的休闲度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旅游的第一重要让位给了度假,先休整,在休整好了的基础上才需要观光,恢复后才有发展的潜力。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知,观光是过去时代旅游的基础,而现代旅游的基础是度假。因而,现代社会将度假放在了首要位置,将以往的旅游形式(观光)推向了发展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前面坚持以认知为核心,而后在温泉专题研究上,将注意力放在了度假上,既表明观光(也即认知)为认识过程的基础,也表明认知在当代让位给了度假。也即,如今的温泉旅游,度假是首要而认知为发展。

休闲与度假有着同质的属性,但休闲的归属词根为闲,因而没有执白提示休息后还要继续工作,休的结果是闲,休有积极意义但只占修饰位置,闲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无所事事,因而休闲的概念不如度假积极,因为度假的“假”提示着休是有时间终点的。

img45

图6-3 旅游基础活动的演变

img46

图6-4 度假、观光、休闲、体验的路线关系

三、多属性的度假

度假拥有多种属性。当满足了温饱,人们对非物质的需求渐渐成为迫切,而对自贫穷时代就有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物质需求,慢慢变得习以为常和不以为然。非物质需求也即文化需求或精神需求,其具有种类无限和多种交集的特征,这种难以计数和相互缠绕的原因就在于其是非物质性的。

度假最初发生在富庶阶层,历史上贫困阶层是不度假的,这是不用分析的历史事实。对富有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社会中拥有财富的阶层,二是指超越温饱的程度。好在如今社会提出了中产阶级的概念,该阶层人数众多,回避了原有平民仇富的规范主义定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从富有阶层的奢侈走向了中产阶级的权利,也会渐渐渗透到劳动者阶层。

家元素(举家旅游或前往异地别墅)、假期(发生在假期且有时间跨度)、休整(低体力付出,移动舒适且到达目的地后的惬意活动)、非传统生活理由(并非访亲探友)、认知性、活动安排(度假课表),这里用六个方面圈定了度假范畴,其实还可以找到第七、第八个方面,考虑到先出现的因素独立性很强,后续出现的因子容易与已经提出的那些因子发生内容重叠,故分析问题只需选取前几位就可以。本书作者曾提出温泉六边形概念,日本学者江本胜也阐述了水结晶六边形的观点,或许是因为好看,或许是因为真的存在这样的机理,这里也选用六边形结构。

四、度假的本质核心与发展

上述的圈定可谓基本情形,事情总是在发展的。从源头上看本质,度假的核心理所当然是休整,但这并不否定随时代会有变化,确实允许存在因人而异的看法。确定度假的休整本质,谦虚地讲那只是确定一个逻辑原点,将其他性质作为原点也往往可以到达终点,只是休整的观点更符合人们传统的认识,其与先前流行的体验相对应。

从时间量值上看,度假就是要完美地度过并完成假期。度假情景随着时代发展,虽然传统的度假多为举家前往,但如今一个人前往也可以是度假(梳理心情)。度假虽然以休整为主,但年轻人度假却也经常会很消耗体力,有些脑力劳动者在度假时则愿意消耗体力,体力劳动者度假时也可以消耗部分脑力(欣赏文化)。故而,度假可以分为基本型与发展型,两种类型的统一是度假活动直接地有利于返回居住地的生活再开始,最低不能有悖于生活与工作。再如,旅游与度假可谓是两个不同但也有一定关联的概念,如今也出现了旅游度假的概念——即以旅游的方式来度假,也可以说成度假旅游——具有度假性的旅游,只要旅游不很严重地消耗体力,大凡都可以算作旅游度假或度假旅游。图6-5给出的度假六边形还只是个参考,虽有部分突破但保持了一定度假元素的异地活动,仍可以称为度假。

五、旅游度假的历时

关于度假本质的讨论,其实是结构性认识问题的一种视角:凡事必有一个核心,其实这也等同于放弃了历时性认识问题的视角。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保持静态且不变的观点,那是典型的本质论表现,这种思维方式适合于诸如婚姻、家庭、责任、健康等永恒的范畴,因为这些作为基础的范畴一旦出现巨变可能会让社会出现混沌状态,而像诸如旅游那样即便是发生重大变化也不会让社会大乱的领域,结构性认识和历时性认识唯有交替作用才可为真实与客观。

img47

图6-5 度假的发源、度假六边形与度假发展

历时性认识即认为研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随时间的变化性。上述以度假的各种属性将核心围起来的表现,其实也就是兼顾了发展但不放弃以本质为根本的一种修正。休整为根本和相对不变,六条边代表着发展可变,多边形的各边也确实是沿着历时那个维度搜索出来的概念。为了更加显现其轴线发展,这里以图的方式展现那个路径。

img48

图6-6 旅游度假的三阶段历时

六、度假旅游资源

各种旅游资源在质上对度假的贡献不一样,虽然目前还鲜有学者做这方面的研究,但从人类一路走来的旅游实践可知,温泉、海滨、林区、高原、山区等都是优秀的度假旅游资源。关于这个问题,本书将在后续文字中做较为具体的讨论,但有一点可以即刻指出来,那就是迄今人类对度假旅游资源的认知,很在乎其是否容易导致来访者身心能量的大量消耗,这也是本书坚持度假的本质核心为休整的原因。度假其他方面的属性都可谓是界定、外延和发展演化的结果,即便不同意休整是核心,也应认可其作为认识的起点。

七、旅游度假的定义

以非常简单的话语定义度假,即旅游度假既是以休整为主目的的异地活动。换言之,旅游度假就是以旅游的方式保质保量地度过并完成假期。至于具体的旅游方式及怎样编排那些活动则因人的理解而异。显然,这是为了区别旅游而做出的定义。作为地理现象,旅游度假的核心属性仍然以异地性标注,这样便区分了居住地休闲,而在旅游范畴内则以休整性区分其他旅游形式。

这里加入目的性是为了将度假概念与先在的旅游等概念区分开来,通过目的性考虑也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适合度假的活动,度假活动可以有所发展,但不能违背居住地社会的价值共识,因为度假可谓受生活之托,度假不是逃离与逃避现实世界的旅游。有学者认为度假旅游特指异地的休闲活动,那就意味着度假旅游等同于休闲旅游,这只是初步认识的结果,因为那种观点没有认真思考度假的前置情景,度假旅游是带着生活与工作的印记和要求来到异地的。度假在活动的质上要服从于在此前和今后的工作要求,在量上要达到生活世界提出的时限水平,而休闲没有时间量的要求。

八、度假时间

作为一个概念,度假存在着时间限定,上限就是假期本身长度,超假就不是度假了,而下限应该大于旅游的长度。专家最初定义旅游的时间长度要大于24小时和少于1年,但旅游者的实际离家情形多趋向以24小时为参考,离家接近1年的旅游人数确实不多。旅游给予人们的印象是匆匆离去、疲劳而归,时间紧张可谓时下旅游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度假应该具有有闲的性质。综合上述,作者认为度假在时间限定上,可以确定为以一泊二昼的36小时为下限,以少于1年为上线(与旅游的时间上限相同),以3日度假为多,以黄金周度假、10日带薪休假旅游为典型。如此可知,度假与旅游在时限上有很大的重叠,度假时间较长而旅游时间相对较短。

这里特意提出度假的时间长度,目的在于强调度假包含了质与量两个方面,质是指休整性,而量是指要在度假地滞留到假期结束,滞留的时间长度与假期相匹配。

九、非度假情境

许多前往异地的活动,可以是度假也可以说成旅游,其实,度假与旅游虽有交集但也有不重叠的地方,以下列举一些非度假情境,以区分度假与旅游。

(一)俱乐部登山活动

登山活动属于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其压制了居住地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不属于度假活动范畴。不仅如此,专业性登山活动的体力消耗很大,除非有绝对大段的时间用于登山后的休整。具有专业性质的登山或探险活动一般为参加者的兴趣所在,那种热爱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兴趣,因而失去了与工作、生活的因果逻辑关系,虽然在消磨时间上可以起到度假的作用,但我们不会将这类活动归于度假。

(二)职场团体旅游

职场团体旅游有助于增进集体团结,但由于职场上的权力秩序会带到旅游中,引发成员行为上的不放松,难以达到身心双重放松目的,故而不易作为度假项目。虽然职场团体旅游有时也会被称为度假,但那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人们在许多情况下的说辞与行动、说法与想法经常是不一样的。职场里的等级制度与竞争关系如果带到旅游中来,度假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三)个人出游

在出差性质的旅游情形中,人们经常独自前往而不带家属,有家室却不带家属而在假期里前往异地,那种旅游不能称为度假。人们可以对度假有自己的解释,度假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但将古有对家庭的忠诚确定在度假核心要素位置上,不会得到多数人的反对,顶多是得到一些人的置之不理。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单身及家庭成员间彼此独立活动的情形也比较多,个人性独自旅游度假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四)速去速回不是度假

半个月的假期,然而三天就回来了,假期并没有度完,如此的做法不算做度假,充其量再用后续的活动补充而美其名曰组合度假。也即,我们努力不去破坏传统价值观对度假的认识,一旦突破就要有强大的积极意义。度假不可匆忙,这层意义旨在区别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也是区别只注意活动本质而不顾及假期长度的旅游认识。

(五)狂欢旅游亦不为度假

原因很简单,狂欢旅游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精力和心情。度假旅游并不排斥度假期间有限度和少量的欢乐活动,但不能堆积激情活动,欢乐性活动不能贯穿整个度假期间。从经济效益和从人性发展角度上讲,确实值得大力宣扬旅游体验,但若从度假角度上看,旅游体验是需要把握的范畴。

(六)以度假的名义

某种意义上,度假是工作杰出者与生活优秀者的选择,因而可以看到社会在度假背后放置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某些不是度假的旅游也被贴上了度假的标签,因为度假很时尚也高尚。形象的比喻:旅游是小康的时尚(有钱了),度假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时尚(有品位,成功者的兴趣)。正因为高尚的原因,让许多第一位目的不是度假但却要以度假的名义出现,那种活动也确实拥有度假元素,但最主要的原因不便在大庭广众面前展开,度假只是一种借口。我们尊重个人对度假的理解,但也应该意识到存在着以度假名义出现的这类现象。

十、旅游度假的地理情景

(一)温泉度假村的湖边婚礼

有一类温泉酒店以承办婚礼为主营手段,新郎新娘在教堂结束结婚仪式后,会被以船载的方式摆渡到洞房,对此我们常规的反应是感觉很浪漫,但多遍耳熟的结果一定会聚焦于载舟之水的度假意义。在接近目的地时的涉水提升及丰富了旅游兴趣,水的这一先助兴后留住客人的双重功能,我们以往确实没有在学术上充分地给予察觉。对这样的情景,作者暂且抛出水体的助兴隔留说法。

img49

图6-7 水体在温泉地前的助兴隔留作用

(二)温泉度假地理情景总结

此前本书给出了弥散类温泉度假地概念,森林温泉、海边温泉、高原温泉、山中温泉、古镇温泉等属于这一类,优美且健康性或遗产性环境让客人进入忘我或客我境界,乐(愉)不思蜀从而达到完整度假。这里我们又发现了前置水体的助兴隔留机理,以此我们可推论出海岛温泉、山上温泉、千里温泉地(远方的温泉地)都可属于这一类,助兴而让你不知不觉中进入既来之则安之的度假状态。兴、隔、留、忘,可以用这四个字从外到里构成温泉度假地理情景的结构。

(三)温泉度假的地理情景选址与建设

发现助兴隔留机制不仅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机理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有温泉度假酒店的选址与建设意义。温泉水可以通过管道做适度距离的移动,我们可以将温泉度假酒店建设在有助兴隔留功能的地段上,也可以通过人工建设设计这样的项目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客人进入度假状态。助兴隔留的作用只是在心理上潜意识地留客,并非真正物理上的不方便,因为可以通过桥梁、索道、快艇等科技手段改变可进入性及可退出性,俗话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在高科技介入下也可以做到上山容易下山更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