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市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方案

全市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方案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项目建设青岛市一直高度重视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工作,把重点项目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一批重点项目的投入建设,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了社会民生条件。全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铁路、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助推形成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长三角“4小时经济圈”。

重点项目建设

青岛市一直高度重视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工作,把重点项目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一批重点项目的投入建设,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了社会民生条件。

一、2011年重点项目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严格重点项目标准,优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26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58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推动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蓝色经济战略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创新重点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加大重点项目协调会和实地调研力度,解决影响项目进展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重点项目顺利进展,有力带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2011年末,26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82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超过年初目标3个,全部项目完成投资82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260个开工建设项目中,山东L NG一期工程工业领域项目81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占全部项目完成投资的20.6%,竣工27个;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等服务业项114个,完成投资323亿元,占40.3%,竣工35个;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和交通能源项目35个,完成投资261亿元,占32.6%,竣工15个;青岛市专科医疗中心等社会民生事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71亿元,占8.9%,竣工6个。

青岛市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完成情况汇总表

(续表)

(二)主要成效及特点

1.项目结构优化,引领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升级。

(1)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制造业开工建设一批龙头项目。新兴产业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大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投资18亿元的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海霸能源锂电池项目等近20个项目主体竣工,崂山生物产业园、台湾元通绿能科技集团半导体科技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成为青岛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制造业突出龙头项目带动,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以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为目标,产值将达千亿元以上,引进一汽商用车等项目20余个,一汽特种车等5个项目竣工试生产。总投资23亿元的中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海工建造基地一期工程完成,产品覆盖国内外海洋工程市场。全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

(2)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支撑服务业跨越大发展。40个投资过10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占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80%,带动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会展旅游中心之一,总投资100亿元的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一期项目(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弥补了青岛高端会展业的弱势。总投资46亿元的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正式营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总投资44亿元的青岛国际贸易中心项目主体封顶,将成为青岛地标性建筑。总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建成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等项目,正式开门纳客,青岛文化创意总部基地、台湾宏广动漫、崂山电影交易中心、即墨数字电影文化博览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达到48%,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个百分点。

2.一批战略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1)“一桥一隧四环”的环湾路网体系形成,系连环湾发展各节点。青岛海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竣工通车,结束“青黄不接”的历史,青黄进入同城发展时代。总投资150亿元的地铁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有效缓解市区交通“东西不通、南北不畅”问题。桥隧接线、快速路三期、重庆路快速路、新疆路快速路加快建设,构建“三纵四横”城市快速路网,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2)北接环渤海,南连长三角,重点铁路、公路建设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铁路“四线一站”建设稳妥推进,青荣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海青铁路完成工程量近60%,董家口疏港铁路项目建议书获铁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青连铁路接入青岛的方案上报国家,铁路青岛北客站项目征地完成85%、站房工程完成约64%,总投资71亿元的青龙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铁路、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助推形成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长三角“4小时经济圈”。

(3)打造世界级大港,董家口港区开发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港城。华能通用码头等4个泊位实现试运营,西防波堤一期主体工程竣工,世界最大规模的30万吨主航道工程具备通航条件,青岛港集团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项目获国家核准,大唐码头一期核准开工,青岛港集团与中石化集团合资建设的30万吨级大型原油码头项目、青岛港投与新加坡万邦集团合资建设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4)超前谋划,重大能源项目为青岛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宁东送电项目大幅度提高青岛供电能力,新增400万千瓦,提高现有网供能力的80%。总投资106亿元的中石化山东L NG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形成山东天然气海陆双气源供应。河海新能源一期、华能风力发电、青岛西海岸生物质热电等12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有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

3.项目质量整体提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全市260个重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4亿元,比上年提高2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89个,同比增加25%。在产业大项目质量提升的同时,社会民生领域重点项目也呈现投资大、社会效益好的特点,总投资121亿元的15个项目进展顺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和民生保障步入新层次。西海岸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国医堂、青岛市中心医院等新建改建工程投入使用,妇女儿童医院迁建项目二期、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市专科医疗中心顺利推进,新增床位4000张,提升了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医疗设施趋向均衡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平度市民活动中心、胶州“三大中心”、胶南文化馆、莱西市民活动中心等县域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加快。总投资5亿元的市体育中心二期项目主要建设的10万平方米运动员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沧口体育场改造完成。

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产业类重点项目竣工62个,实现产值500亿元,增加税收4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6万人,间接促进就业10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

4.谋划长远,一批重大项目深刻影响青岛未来发展。重点项目在构建环湾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社会民生、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董家口港全面开发建设,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新港城,将再造一个青岛港。地铁一期全面建设、地铁二期2012年开工,重庆路等城市快速路加快建设,全面推进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光谷软件园等65个投资过10亿元(总投资2600亿元)的高端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投入运营,为未来服务业跨越发展增加了强大动力。总投资近千亿元的1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市政府与中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橡胶谷国际交易中心一期建成营业,促进形成石化、橡胶、环保等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4世园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二、2012年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思路

(一)严格项目标准,体现龙头作用

为突出重点项目建设这条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2012年进一步严格项目标准,规范筛选程序,制订“总投资3亿元以上、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300万元/亩以上”的三大申报条件,提高重点项目门槛,提升项目质量。采取“申报—调研—核实—反馈—调整—完善—确定”等层层把关,重点突出蓝色经济、产业升级、园区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优选出规模大、质量高、结构优的重点项目,切实体现重点项目的导向性、带动性和示范性。

(二)注重实体经济,强化集约发展

2012年重点项目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以打造好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项目筛选上,重点倾向于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切实把实体经济落脚到优质项目上来。安排产业园区类重点项目,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

(三)完善联推机制,畅通“绿色通道

协调责任部门畅通绿色通道,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联合推进;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区(市)及项目现场进行政策宣讲,针对项目做好延伸服务、主动服务、现场服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深入项目建设地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督促拟开工项目单位完善前期手续,分层次、分重点研究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体系,发挥重点项目专门推进机构作用,形成上下一致的组织保障体系。

(四)加大督查力度,推动项目进展

每月召开由市领导主持的重点项目调度会,研究部署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根据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督查调研,跟踪项目进展;针对项目阶段性目标及存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年内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安排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准备相关单位的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或现场办公,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重点项目专报形式提请重点项目调度会研究。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