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蓄电池行业改造升级的个案分析

蓄电池行业改造升级的个案分析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产业治理:蓄电池行业改造升级的个案分析长兴县是全国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称号,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左右。在对蓄电池行业进行大规模整治之前,长兴县7个乡镇共有直接熔铅的生产企业40家,其中,铅冶炼生产企业16家,铅极板生产企业24家。蓄电池行业的职业病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二)产业治理:蓄电池行业改造升级的个案分析

长兴县是全国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称号,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左右。蓄电池种类繁多,其中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镍氢蓄电池最为流行。长兴县首家蓄电池企业始建于70年代初,90年中期陆续增加了数家,初步形成行业体系。随着我国电动助力车的兴起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兴县助动车蓄电池行业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长兴蓄电池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环境污染的治理及行业的技术升级方面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岁月,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直接熔铅的企业数量过多。在对蓄电池行业进行大规模整治之前,长兴县7个乡镇共有直接熔铅的生产企业40家,其中,铅冶炼生产企业16家,铅极板生产企业24家。每年有12000吨左右的铅原料被加工成铅合金和蓄电池极板,生产过程中大量的铅雾、铅尘在排放和飞扬,其危害程度有待环保部门的检测鉴定。熔铅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是雉城、小浦、煤山。蓄电池企业平均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在全部175家蓄电池生产企业中,规模型企业不足20家,有60%属小型、作坊式和家庭式企业,职工平均人数在10人左右(最小的企业职工仅3人)。许多生产厂家面街临村或紧靠住宅,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章程,生产现场较乱。蓄电池生产工艺装备也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由于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是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较差。蓄电池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偏重企业经济效益,轻视环保和职业病防治的倾向。除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没有环保和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也未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极板生产企业的污染防治措施滞后,导致项目投产后造成环境污染、职工健康受到危害。大部分蓄电池组装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污染防治效果较差。合金铅冶炼企业主要污染工段虽然配备了治理设施,但仍没有企业做到达标排放,对周边村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2004年4月14日,环境保护监测站对电子电源公司、众成电源公司、华源蓄电池公司三家极板企业污染物监测分析,处理后废气(和膏、浇片、磨片车间)铅排放均超标准。标准限值为0.70mg/m3,而最好的电子电源公司浇片车间出口铅值0.90mg/m3,最严重是华源公司和膏车间出口铅值12.77mg/m3。对23家组装企业监测,厂界无组织排放的铅及其化合物有7家超标,超标率30.4%。

三是废蓄电池回收后处理不规范。大多数铅冶炼生产企业都回收废蓄电池,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企业对废蓄电池的处理方式却很不规范,敲碎处理废蓄电池时,其中含铅量极高的废酸液直接流在场地上,用水冲洗渗入土中或被雨水冲涮后流向河沟,造成环境污染。废蓄电池回收后处理不规范引起的另一个后果是职业病呈上升趋势。根据县防疫站情况介绍,铅中毒治疗(排铅)非常繁忙,每天有数十名患者需要治疗,患者以轻度铅中毒为主,以生产铅极板的企业职工为多。2003年对3585名在岗职工的身体检查,有1859人轻度以上铅中毒。2004年1-3月以来,门诊铅中毒病人289人,其中148人是自己感到不舒服而去医院治疗。蓄电池行业的职业病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针对蓄电池行业存在的问题,长兴县自2004年初按照提升一批骨干企业、规范达标一批企业、关闭一批作坊企业的思路,扎实开展了蓄电池行业整治。尽管整治工作十分艰辛,但县委、县政府毫不动摇,依然强势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2004年10月长兴县被列为“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后,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了彻底整治的决心,坚持“四铁”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强势推进,成效明显。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长兴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2003年8月,县委、县政府察觉到长兴蓄电池行业发展较快的势头以及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苗头,专门部署蓄电池行业调查工作,在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聘请中机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总院制订了长兴蓄电池行业的发展规划。为从根本上消除影响长兴蓄电池行业良性发展的障碍,进一步规范长兴蓄电池行业发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蓄电池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四铁”精神,开展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以县发改委、环保、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为骨干,相关乡镇为主力的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关于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和《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同时,于2004年6月7日召开了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全县175家蓄电池企业负责人,有关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新闻媒体等参加的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主要领导签订了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从而形成了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齐抓共管的局面。为了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专门出台了《长兴县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危害生态官员问责制

2.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整治工作的自觉性。在整治开始时,对全县蓄电池企业法人代表(包括个体工商户)实施职业卫生、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同时,多渠道宣传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环保整治标准、职业卫生整治要求、生产许可证考核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对蓄电池行业整治的要求。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对规范管理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环保和职业病防治的自觉性。二是合理选址,划定蓄电池禁区、限区、集中整治区。根据本县原有175家蓄电池极板生产、组装、铅冶炼企业分布在县开发区和13个乡镇的现状,委托省环科院编制完成了《长兴县蓄电池行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全县16个乡镇划定7个乡镇为蓄电池企业禁区;6个乡镇为限区,雉城镇工业小区、林城镇工业小区和煤山镇工业小区为集中整治区。禁区内作坊式小企业,2004年7月底已全部注销;要求限区、集中整治区内的蓄电池企业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全部到位。三是规范审批,提升蓄电池企业规模。限区内停止蓄电池企业扩建、改建,集中整治区内只允许原蓄电池企业提升档次,投资工艺装备先进的大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铅酸蓄电池项目、铅冶炼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工商一律停发营业执照。四是明确标准,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企业。依据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蓄电池行业必须在整治的同时加快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办理,任何企业不得生产或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蓄电池产品。同时,县相关部门也分别出台了《长兴县蓄电池行业环保整治标准和要求》、《长兴县蓄电池行业职业卫生整治标准要求》、《长兴县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要求》、《长兴县工商行政管理要求》等文件,明确整治标准,逐个限期整治,限期内整治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原则,严格按标准组织验收。在开展日常监测的基础上,成立了环保、卫生联合验收组,对在限期内已开展整治申请验收的企业,对蓄电池组装企业分三批进行现场验收,第一批通过17家,第二批通过14家,第三批通过8家,共39家,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同时,县质监局分三批上报申证材料,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组派了4个组,对长兴组装企业进行考核,通过39家。

3.克难攻坚,强势推进。长兴县蓄电池行业整治最大的难点是一些环保法律法规缺乏刚性和现实操作性、环保装备不到位、监测科技较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污染治理和执法效率。虽然一些蓄电池企业依法取得相关生产资格,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客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环保防护距离为400~500米以上,而一些蓄电池生产企业周边600~700米以上儿童还发生血铅超标。同时,一些企业虽然符合环保要求,但由于周边群众的铅恐慌心理,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为此,长兴县高度统一思想,明确决不以牺牲环境和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为代价,以“四铁”精神,以提升一批骨干企业、规范达标一批企业、关闭一批作坊企业、彻底整出一个新兴产业的思路,针对蓄电池生产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一厂一策的整改意见;对一些周边群众意见大、村委会又不支持整改的企业,乡镇、整治办就联合做企业的工作,建议企业选择关闭。在整治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蓄电池企业积极参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及新闻媒体加强监督,强势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在全县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动员大会上,重点整治乡镇和示范企业向全县人民就整治计划、工作方案和整治决心作了表态发言,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

4.加大投入,强化激励。为了确保整治到位,全县上下联动,齐心合力,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对选择整治的企业,要求污染治理方案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选用的环保治理设备应取得国家认定的合格产品证书,验收合格后,根据环保设施和防护设施的投资额,县里将给予设备投资额4%的奖励;凡在村中的蓄电池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自愿申请停产,凭营业执照注销手续,给予补助1万~5万元。补助资金额度由会计事务所对注销企业资产损失进行评估确定,由整治办征求乡镇意见,并报县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后再下发。在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中,蓄电池企业投入环保、卫生治理设施共7000多万元;政府对注销和关停企业共发放补助资金294.4万元。

5.深化整治,彰显成效。“天能事件”发生后,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了蓄电池行业深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依法关闭冶炼企业、深化极板企业整治、进一步规范组装企业的工作思路。一是依法关闭冶炼企业。全县铅冶炼企业只保留2005年2月经环保监测已达标,并列入浙江省循环经济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燃气式反射炉生产工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需要的林城超日公司外,其他铅冶炼企业全部关闭。二是深化极板企业整治。对2004年已通过验收的12家极板企业进行了深化整治。关闭1家,停产1家,天能极板生产线于05年12月底关闭,5家已深化整治到位并通过联合验收,其他企业强令进行深化整改。三是进一步规范组装企业。2005年10月,以县卫生局为主,总工会、劳动保障局和相关乡镇配合,出台了《长兴县蓄电池企业职业卫生整治试点方案》,在超威电源、铁鹰电源等4家企业试点的基础上,对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辅助卫生用房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洗衣更衣和工作服集中清洗等工作进行深化整治。

2006年,为规范长兴县蓄电池产业发展,县政府委托北京大学编制了《浙江省长兴县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由县发改委等6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实施方案(试行)》(长发改经62号),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在经历了发展、整治、规范、提升后,2008年长兴县蓄电池产业迎来了发展、集聚和产业升级的黄金时期,掀起了新一轮发展浪潮,成为本县工业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长兴县共有蓄电池生产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主要分布在县开发区、雉城镇、小浦镇、煤山镇和槐坎乡。全县生产的铅酸蓄电池均为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产品从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扩展到电动道路车、铁路机车、电动叉车电动汽车等领域。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具有正极材料制备和应用能力,基本完成中试阶段,逐步转入产业化阶段。通过近几年的专项整治和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已取得预期成效(参见表5.3),主要表现在:

一是减少了污染点、污染面。到2007年11月底,长兴县蓄电池组装企业由135家减少到54家,减少数达60%,极板生产企业从24家减少为10家,减少58%;冶炼企业从16家减少为1家,减少94%;基本实现了扶强汰劣,解决了“低、小、散、乱”的问题,使蓄电池企业规模水平提高,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的预期目标,并按要求加强了对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工作。

二是缓解了群众、企业、媒体、政府的紧张关系。在限期治理的过程中,尽管企业与政府、群众与企业有想法、有冲突,但从总体上看,通过县、乡(镇)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扎实细致的工作,企业与政府的对立情绪逐渐化解;企业关闭了或者企业上环保设施,群众对企业不满的情绪稳定下来;群众看到了关停的效果,看到上环保设施的效果,也看到了环境好转的希望,对政府和企业增加了信任,媒体对长兴的关注和报道也转向正面。

表5.3 长兴县蓄电池产业整治前后对比表

三是企业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污染防治水平。限期治理企业的负责人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从多次对治理企业环保设施检查和检测情况看,企业对上环保设施的效果、作用和《生产许可证》考核都是认可和满意的。现在企业都采用了国家认定的有合格产品证书的治理设备,铅尘、铅烟工序的岗位都安装了吸风装置,废气采用了湿法除尘、布袋除尘,污水沟、池也采用了防腐防渗的材料,废水处理后能做到循环回用。极板企业逐步采用自动浇铸机、自动合膏机,且设置沐浴间和更衣室。职业病危害警示、公布、告知等工作都比较规范。根据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监测,目前长兴蓄电池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转率达到100%,环保设备出口铅尘排放浓度达标率为100%,排放速率达标率93.3%;根据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监测,长兴蓄电池企业现场铅尘、铅烟样品监测合格率87%,比2003年同期提高60%。企业职工铅超标率6%,比2003年同期下降54%。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蓄电池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整治,铅酸蓄电池落后的工艺装备、生产设备已基本淘汰,企业的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得到了明显提高,由于主要生产环节使用了机械化设备,企业规模和总量稳中有升。技术创新力度明显加大,锂电子、镍氢电池、聚合物锂离子项目已进入长兴。2005年1月25日成立了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总部设在长兴,对整治、规范、管理和发展蓄电池行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蓄电池检测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