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

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1.综合防治农药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新的防治病虫害方法,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如选育抗病虫害优良品种,采用生物防治、采用冬季灭虫、诱杀等方法,减少农药用量。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和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措施。这种转基因作物成为植物农药。

二、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

1.综合防治农药污染

综合防治、研究新的防治病虫害方法,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如选育抗病虫害优良品种,采用生物防治、采用冬季灭虫、诱杀等方法,减少农药用量。我国的植物保护措施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包含:栽培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类技术措施。我国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大量采用抗病品种,保护害虫天敌,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改进施药技术,利用沼肥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订工作,制定允许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搞好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式,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这方面有易分解的有机磷、氨基甲酸类、生物农药、诱引剂和昆虫激素等。

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采取科学施用技术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防止措手不及而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造成大面积作物的污染事故。对症下药,农药的使用品种和剂量因防治对象不同应有所不同。如对不同的害虫选择不同的药剂;根据害虫对一些农药的抗药性合理选择药剂;考虑某些害虫对某种药剂有特殊反应选择药剂等。其次是适时、适量用药,应在害虫发育期中抵抗力最弱的时间施用农药。同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的药剂选择最佳施入剂量。不同农药要交替和混合使用,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天敌。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和一类农药,往往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用药量和次数都被迫增加,增加防害费用,也破坏农田生态平衡。改进农药使用性能,如增加农药增效剂,在农药加入其他一些辅助物质。还有可开发新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农药新品种的主要发展方向。采取科学的农药施用技术,应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法、确定适宜的施用时期、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中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做了明确规定。这些条例和标准就适当农药品种选择、农药在具体作物上的使用剂型、常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最高用药量、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以及农药在作物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参照值等都做了明确说明。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和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措施。

3.推广生物防治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种植作物多样性,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此外,使用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也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减轻药害是新的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单一提供高度集合的资源和单一生态条件而便于适合此环境下的害虫迅猛发展,另单一生态条件不能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食物及繁衍与栖息场所,故益虫减少。作物多样化不仅有益于害虫防治,对作物病害和杂草的控制同样也有很大作用。具体有:种植前整理田块、除去枯树烂叶、杂草,以清除藏匿的病虫及休眠体;提早或推迟种植日期,回避某些害虫发生高峰期;使用微生物农药杀虫。由害虫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称微生物杀虫剂,由植物病害病原菌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抗菌素制成的叫药用抗菌素。微生物农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杀虫效率高,可达80%以上,不产生公害,对人畜无毒,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施用植物杀虫剂,如除虫菊素、沙巴草、苦本等,它们降解快、无残留。但这类杀虫剂对益虫有一定影响,故只是在虫害相当严重时才使用。利用转基因作物进行防治。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标基因插入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虫和耐除草剂等特性,从而达到提高病虫草害耐受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这种转基因作物成为植物农药。例如,将杀虫基因转入植物,使植物获得对某些害虫的抗性,当害虫取食植株时,幼虫消化功能被干扰,厌食,最后导致死亡。通过这种技术,可显著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同时可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要实现上述措施,只有在农药种类、剂型、施药技术和施药时间等诸多方面服务到农户,在基层服务组织的具体安排下才能顺利实施。

4.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物理学原理杀灭有害生物和控制危害,可分为捕杀法和条件控制法。很多物理方法还是常用的农业措施,因此对农业环境不会带来危害。

①人工捕杀。根据害虫或鼠的活动习性、栖息地特征等,利用器械进行捕杀。例如,根据金龟子的取食习性或假死习性进行打落或振落,加以捕杀。

②诱杀。利用害虫某种趋性、潜藏或产卵特性,以及越冬对环境的特定要求等,采用适当方法或器械加以诱杀,常见的有灯光诱杀、植物诱杀等。

③热处理。利用蒸汽、热水、太阳能、烟火等热度对土壤、种子、植物材料进行处理,可以防治病虫。将种子或苗木浸泡在一定温度的热水中,即可杀灭有害病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病方法。

④隔离法。通过果实套袋方法,阻止果类食心虫在果实上产卵,以及阻止空气传播的病菌侵染。

5.新品种农药的开发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农药毒性和环境风险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高效、安全无毒、无污染,性价比高的农药是农药品种的发展目标。手性农药有效体拆分、农药分子中引进新元素,以及生物源农药开发是主要发展方向。在农药剂型加工方面将向着安全、便于使用的方向发展,主要涉及:(1)液剂减少有机溶剂用量,向悬浮剂或水乳剂发展;(2)提高制剂中活性成分含量,以减少制剂体积,便于储存于运输;(3)乳油、悬浮剂等液剂转变为固体剂如水分散粒剂,尽量减少玻璃瓶与塑料瓶等包装物的应用;(4)发展微胶囊剂与水溶性袋剂,提高对施药者的安全保护,回收包装物并循环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