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Zucker、林英晖等中外学者,已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信任及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展开相关研究。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建立在网络成员对中小企业及其行为的长期认知基础之上。在处于企业边界的中观社会信任网络中,这种影响作用尤为显著。

四、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Zucker(1986)、林英晖(2007)等中外学者,已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信任及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展开相关研究。本文重点结合Zucker(1986)提出的过程型(process-based)、特征型(characteristic-based)和制度型(institution-based)三大类信任来源,来分析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一)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主要形成机制

1.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过程机制

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与企业社会资本基本同步的动态演化过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任关系从中小企业内部向企业边界,再向企业外部环境的溢出、传导和扩散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企业社会网络的扩张;二是在初始信任形成之后,网络成员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程度有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建立在网络成员对中小企业及其行为的长期认知基础之上。因此,中小企业与各网络成员之间的持续交往、沟通和互动,是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得到维持、发展和扩散的根本保证(Zaheer、Mcevily and Perrone,1998)。还应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摧毁它却只在瞬间,企业的一个失信行为,就足以对信任网络造成严重损害。

2.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特征机制

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与企业内外部各信任关系主体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尤其是相似的制度和文化背景,能够大大减少中小企业与各信任关系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强化对企业行为连续性和一贯性的认知,保证信任关系受到最小的干扰和破坏(潘旭明,2006)。因此,合理选择企业员工及交易、合作伙伴,有助于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快速形成。与此同时,建设一个符合社会和市场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得到全体员工一致认同和坚持执行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强化中小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及其对企业的信任,同时还对中小企业中观和宏观社会信任网络形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充分沟通和组织学习等途径,使企业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交易对象、合作(联盟)企业等网络成员之间,实现文化理解、相容和协调,对中小企业微观和中观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3.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制度机制

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不能仅靠企业自身的能力(competence)、善意(goodwill)等可信任特征,还必须以制度的约束、激励和惩罚机制为保障。这也是社会信任与个人信任的主要区别之一。这里所说的制度,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正式契约和组织设计等。其中社会制度指维护建设性合作与竞争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规则,由正式的法律体系,以及非正式的“社会实施”、“声誉机制”、“社会标准”等构成;正式契约主要指企业与交易对象、合作(联盟)企业等网络成员签署的书面合同,Ring和Van(1994)等多数学者认为正式契约的签订有助于提升网络成员对企业的信任水平;组织设计主要指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企业间交易、合作方式设计,以对员工及企业经营决策行为等进行制度约束。此外,合理的制度安排,还可降低网络成员的整体失信风险,以维护企业自身正当利益,并提高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影响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法制、市场等环境对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我国社会文化所具有的较强的集体主义和人情关系(Guanxi)倾向等特征,虽对企业内部信任关系的初始形成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由于其过于偏重以情感亲疏远密为基础的特殊信任,导致社会总体信任度较低,并强化了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任界限。即使在企业内部也会产生圈内(in-group)和圈外(out-group)的明显区分,因此对企业内外部各层次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均较为不利(Fukuyama,1995)。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契约履行和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根本保障;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机制的全面有效运行,将使构建信任网络成为重复博弈条件下企业的内在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下,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对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企业因素

影响信任网络形成的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一般而言,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和规模扩大,个人信任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企业对信任网络的需求会日益增强(李新春,2003)。二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集权化、正式化和官僚化(政治知觉)程度、管理风格、管理制度、企业氛围、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宝贡敏和徐碧祥,2006;蔡翔,2007)。企业制度文化直接作用于微观社会信任网络,并通过中小企业对外交往、交易、合作等行为,间接作用于中观和宏观社会信任网络。一般而言,过度的集权化和官僚化会对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产生负面影响;参与式的管理风格(如充分授权和积极反馈等)、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公正的管理制度(如程序、分配和交往公正等),对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具有正面影响。三是企业资源能力和市场地位,丰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特别是已有的市场和社会声誉)、较强的能力状态,以及所处的市场领先地位,对中小企业各层次信任网络形成均有积极作用。四是企业社会责任,随着企业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对各层次(特别是宏观层次)社会信任网络的正向影响也日趋显著。

3.交互因素

中小企业与网络成员之间,在交往、交易、合作等行为中所表现出的适配程度和互动水平,对中小企业社会信任网络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处于企业边界的中观社会信任网络中,这种影响作用尤为显著。中小企业与交易对象、合作(联盟)企业等网络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的愿景、相似的企业文化,以及决策协调和激励制裁机制的效率、资源能力的互补性、组织之间的适配度、交流沟通和信息共享的频率与质量、对以往交易合作的满意度等,都对中小企业中观社会信任网络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林英晖,2007;潘镇和李晏墅,2008)。在中小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能力、职业生涯及其规划、工作特性、价值取向等特征,与企业制度文化、战略目标(愿景)的匹配程度,是影响企业微观社会信任网络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中所体现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政府、社会公众的普遍期望,以及企业社会承诺及其履行率,则对中小企业宏观社会信任网络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