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顺并重色香味

大顺并重色香味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顺并重色香味 ——大顺斋清真南果铺现今著名的北京通州区清真大顺斋糕点厂,原名清真大顺斋南果铺,是一位姓刘乳名叫大顺的回族人于明代崇祯十年创办的。刘大顺制作糕点,在市上出售,开始时并没有店铺和字号。此时大顺斋的糖火烧不仅驰名全通州地区,而且闻名北京及大江南北各地。色、香、味俱佳。

大顺并重色香味
——大顺斋清真南果铺

现今著名的北京通州区清真大顺斋糕点厂,原名清真大顺斋南果铺,是一位姓刘乳名叫大顺的回族人于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创办的。

大顺学名刘刚,江苏南京人,家中以做糕点生意为生。他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做糕点的手艺,跟着家里人做买卖。在刘刚二十一二岁时,因为南京的生意不好做,但听说运河沿岸码头各种生意都很红火,于是,他与同乡结伴,在扬州码头上粮船来到通州。找个地方住下,没几天就将带来的货物都卖掉了。如此,他跑了几趟,他看通州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如梭,买卖确实好做。回到南京就动员家里人一块跟他到通州做买卖。刘大顺一家来到通州就在通州南大街东侧的安家大院居住。因为这一带几条胡同是回民聚居区,同乡熟人很多。

刘大顺在通州安家后,全家齐动手,做起了家传的糕点生意。刘大顺购办原料,家里人制作,每天早晨他到闸桥迤北的鱼市口集市上卖给小贩,余下的他下午沿街零卖。刘大顺制作和销售的糕点都很受顾客的欢迎,其中糖火烧和咸火烧特别受欢迎,每天制作多少就能卖多少,尤其是糖火烧天天供不应求。

刘大顺制作糕点,在市上出售,开始时并没有店铺和字号。人们只知道他叫刘大顾,都叫他“大顺”。后来,他在“大顺”后加个“斋”字,就成了他买卖的字号“大顺斋”了。

刘大顺故去后,他的后人继续做糕点的生意,买卖比刘大顺在世时有所发展。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通州南大街东侧的回民胡同西口找了几间房屋,正式挂出“大顺斋南果铺”的牌匾,前店售货,后边是作坊制作。并且添上了蜜麻花、糖耳朵、咸酥薄脆、姜丝排叉等南方糕点。此时大顺斋的糖火烧不仅驰名全通州地区,而且闻名北京及大江南北各地。北京人不怕路远,到通州购买大顺斋糖火烧。大江南北的人,无论客居通州或北京的,返乡讲究携带大顺斋糖火烧馈送亲友。约在清光绪年间,大顺斋的糖火烧、三益贞杂货铺等店铺经销江南的酱豆腐和小楼的烧鲇鱼合称“通州三宝”。

大顺斋因糖火烧这一通州风味食品,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是:

1.香甜适口。糖火烧表面呈深棕色,具有浓郁的麻酱、红施、桂花香味,酥绵松软,面馅均匀,开胃生津,甜而不腻。色、香、味俱佳。

2.便于储存。由于含糖量、香油量都比较高,不易发霉起毛。存放用瓷罐、玻璃器皿、饼干盒、食品袋均可。一般在20℃度以下,可存放1个月左右不霉不坏。冬季盖严些可存放2个月,携带方便。

3.用料讲究。糖火烧用料十分考究。以前,面粉是自家磨制的精白粉;麻酱、香油是选用纯净的白芝麻磨制的;红糖必用广西梧州产的“篓赤”或台湾产的“惠盆”;桂花使用江南“张长丰”字号制作的。各种原料均用上品,毫无将就。

4.加工精细。红糖必须搓碎过筛,去掉杂质;和面要软,坚持把面醒透;用1/3面肥(己发酵的和面),用2/3和面,两层面夹1层肥;然后把麻酱、红糖、桂花、香油搅拌均匀为调料备用。然后将和好的面,揪剂儿、擀薄、抹上调料,抻长卷起。标准是面三成,调料七成;再按规格每斤分成12个剂,团成圆形,用压板压成扁圆,打上食用色的红戳;放在饼档内高温定型,再入炉烘烤。

大顺斋经过多年的繁荣发展,传到了刘洁岑时,他于光绪十八年(1893年)在北京崇文门外大街开办了大生号南果铺。时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漕运停止,南北铁路交通的开通,大运河再不像昔日那样繁忙,通州城的流动人口大量减少,店铺的生意也失去了往日的兴隆。大顺斋的后人刘洁岑很有商业眼光,一是继续经营好大顺斋的买卖,二是,以北京的大生号为基地在北京投资开买卖。进人民国后,在北京先后开办了大生油坊、大生酱园、粉房等。同时在通州也开办了大生油坊和酱园。

1913~1914年,通州常有兵灾、匪患,形势非常混乱,大顺斋买卖衰落,自1920~1937年间曾多次濒临倒闭,几次更换经理,先由刘雨亭经营。几年后交给其弟刘洁琴,后又交刘雨亭经营,1937年,由刘赞池和其弟刘俊接管,在牛市口外路西开设“大顺斋”支店。日本投降后,口内老字号逐渐停业,口外分号大顺斋勉强维持,1949年,刘姓家族分家后,大顺斋糕点铺由刘赞池之子刘书玉经营。大顺斋虽几起几落,但始终是刘姓人家经营,他们特别珍视“大顺斋”字号的信誉,绝不贪图高价出卖字号,分家时规定:继承大顺斋的,财产都要少得;不继承大顺斋的,财产多得,但不得另立大顺斋字号。

1955年,大顺斋参加了公私合营,改名为通县大顺斋糕点厂,并在通县东郊古运河畔建了宽敞的厂房,大顺斋得到了空前发展。长期以来,回民阿訇办“尔埋里”朝觐多携带糖火烧沿途食用。上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通过大使馆向外事部门反映,点名要吃通州大顺斋糖火烧。

img13

清初京城书法家吴春鸿题写的“大顺斋南国铺”的牌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