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并重,辅以中药

针灸并重,辅以中药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医籍中,针灸和汤药的地位是并重的,起着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患者全身不适,胃纳减退2个月,自觉肝区胀痛。住院28日,治疗无效,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诊断相同,嘱其做化疗及放疗,患者不愿,到龙华医院肿瘤科服中药治疗,后又来针灸科治疗。治疗至三十诊,病情稳定,黄疸消退,面色红润。此案,朱汝功也是用针、灸,辅以中药整体综合治疗。首先依据发病部位,疏通病变所在之经气,然后针对病因,疏解郁气。

在古医籍中,针灸和汤药的地位是并重的,起着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说:“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其中所谓毒药,就是指汤药而言。《灵枢·官能》也曾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古代对此3种治疗方法原为各有所宜,无可偏废,如病情需要,针灸和汤药共施,则可获更好的疗效。

朱汝功在1979—1981年开设以针、灸为主,辅以中药治疗食管癌、胃癌的专科门诊,并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此内容在本书第四章第十二节有详细介绍),在这一时期,朱汝功还治疗过其他的癌症,亦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案3 患者,男,58岁。

初诊(1981年5月18日)

患者全身不适,胃纳减退2个月,自觉肝区胀痛。当地医院诊治,做超声波检查示:肝肿大,肝癌波型。复做核素扫描,诊断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住院28日,治疗无效,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诊断相同,嘱其做化疗及放疗(已无手术指征),患者不愿,到龙华医院肿瘤科服中药治疗,后又来针灸科治疗。

来诊时,患者精神极度疲乏,需人扶持行走,每餐50克,大便每日2次,小溲黄赤,脉细弱。望诊:面色黧黑,肝掌,蜘蛛痣,巩膜黄疸明显,腹部膨隆,苔薄,密布瘀斑。触诊:肝脏肿大,肋下6~7厘米,表面高低不平,质坚硬,压痛明显,有腹水。经络切诊:督脉右侧第五~第九胸椎压痛(+++),左侧第八、第九胸椎压痛(++)。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40单位/升以下,麝香草浊度20单位,麝香草絮状(+),锌浊度15单位,碱性磷酸酶30.5单位/升。核素扫描:肝脏右叶占位性病变。诊断:原发性肝癌(右叶)。

朱汝功以为此属肝郁气滞,脉道遏阻,留而为积,拟针、灸、药并施,疏肝通络。

【处方】针穴:太冲(双)-,蠡沟(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中封(双)-,内关(双)-。

【手法】捻转补泻法,留针15分钟。

【隔饼灸穴】①期门(右),上脘。②期门(右),水分。③期门(右),气海。

【灸法】以上三组穴轮流灸治,每次1组,每穴3壮,用附子饼灸,下垫丁桂散少许。

【中药】茵陈12克,丹参15克,黑栀子9克,干蟾皮9克,地龙9克,当归9克,平地木15克,莪术9克,三棱9克,生白芍9克,柘木15克,鳖甲15克(先入),半枝莲30克,炒白术9克,路路通9克,生草9克。

5剂。

间日治疗,七诊后,患者不用扶持,能自行来院就诊,胃纳由每餐50克恢复至150克,自觉和常人相仿,精神爽朗,肝区肿块明显缩小,已无胀痛。治疗至三十诊,病情稳定,黄疸消退,面色红润。

【按】此案,朱汝功也是用针、灸,辅以中药整体综合治疗。首先依据发病部位,疏通病变所在之经气,然后针对病因,疏解郁气。患者病于肝脏右叶,位在阳明、太阴之分,故取足三里、阴陵泉,同气相求,以疏通二经之气;并用内关、蠡沟、太冲、中封,手、足厥阴同治,以疏解心、肝二经郁气;再灸肝募期门、上脘、水分,均在病变附近,以活血化瘀、利水散结;气海为生气之海,温灸此穴,气温则血滑,气行则血行,是以阳光普照而阴霾得散,在临床上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