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力供给量分析

劳动力供给量分析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量分析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取决于下列因素:①农村人口总量及其构成。我国规定,年满16岁进入劳动年龄,男60岁、女55岁退出劳动年龄。劳动力包括已从事劳动就业的人口和待业人口。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充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这些劳动力沉淀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在短时期内无法吸纳。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量分析

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取决于下列因素:①农村人口总量及其构成。②农村劳动力参与率。③劳动时间。④劳动力的素质。⑤农村城市化水平。这五个因素决定了生产要素中为社会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劳动力总量。由于这些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的变化和个人行为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劳动力总量也是不断变化的。

(一)农村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每个农村居民都是土地的主人,承包了一定量的土地。因此,农村居民进入劳动年龄,如果未找到其他职业,都自然地成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种自然就业方式,使农村劳动力直接决定于人口总量的规模。新中国成立40年来,农村人口由1952年的5亿人增加到1988年的8.7亿人,增长74%;农村劳动力由1952年的1.8亿人增加到1988年的4亿人,增长122%。

劳动力总量既决定于农村人口的规模,也决定于人口的年龄构成。我国规定,年满16岁进入劳动年龄,男60岁、女55岁退出劳动年龄。这就是说,劳动力总量还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劳动年龄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那么劳动力的总量相对就大;反之,劳动力总量相对就小。据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53年为50%,1963年为55%,1982年为60.4%。可见,我国人口年龄的构成正在向稳定型发展,劳动力相对总量在不断增长。

(二)农村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劳动力包括已从事劳动就业的人口和待业人口。其公式如下:

img47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高是同社会制度分不开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除了参军、上学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之外,都要求就业。特别在农村,由于实行自然就业制度,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如果不在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就业,就在农业部门就业,几乎不存在待业问题。而且,虽然不在劳动年龄之内,只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仍然可以参加劳动。为了深入研究劳动力参与率,还可以按年龄分组和按性别分组。如1975年美国16岁以上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男为77.3%,女为45.7%。其中,以35~44岁年龄的劳动参与率为最高,男为94.8%,女为55.6%。[1]我国1982年在35~54岁的人口中,劳动力参与率男为96.87%,女为74.67%,[2]高于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

(三)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和服务的活动时间。它包括每天的工作时间和一年的法定工作时间。在劳动量一定的前提下,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力供给量就少;工作时间短,劳动力供给量就多。如果法定劳动时间少,完成同样的工作量,需要的就业人数就多;反之,则少。我国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有的国家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5天。假设同样的劳动生产率和同样的工作量,由于劳动时间的差异,劳动力供给量就不相同。

劳动时间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量影响尤为明显,在农忙季节为了抓住农时,往往延长工作时间,一天工作远远超过8个小时,有的长达12个小时,而农闲季节,就缩短工作时间,一天6个小时,甚至更短。这样,通过劳动时间的变化,调节劳动力的供给量。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从总体上看是下降的趋势。

(四)劳动力的素质

劳动力的素质包括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显然,一个受到较高文化教育、身体健康、努力工作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比文化教育程度低、身体条件差、又不努力工作的人创造的财富要多,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高。如果生产一定量的产品,素质高的劳动者所需的劳动时间就少,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就多,而素质低的劳动者所需的劳动时间就多,劳动力供给量相对就少。

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充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这些劳动力沉淀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在短时期内无法吸纳。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社会问题。另外,我国劳动者的总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足够的劳动者去掌握,以致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五)农村城市化水平

农村城市化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程度。1980年以来,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水平正在提高,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城市大量涌现。1985年全国的建制镇有7511个(其中县城镇2014个),乡镇有83000多个;同1980年相比,建制镇增加4627个,乡镇增加约3万多个。二是人口向城市集中。1978~1988年的10年间,农转非人口达到5200万人,其中劳动力达到2000多万人。同时在全国5000万流动人口中,工作较固定,在城市居住时间较长的农民临时工、合同工大约有2500万人,也就是说10年间,农村向城市集聚劳动力近4500万人。这无疑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当然,在这一时期内,城市的一些劳动力也向农村流动,增加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但数量很少,可以略而不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