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米价格“倒挂”现象简析

玉米价格“倒挂”现象简析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简析自2011年6月开始,我国小麦价格持续低于玉米价格,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总的来看,这次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为近10年之最,主要原因是受消费需求驱动。因此,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近两年玉米价格较快上涨,是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倒挂”的主要驱动因素。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简析

自2011年6月开始,我国小麦价格持续低于玉米价格,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期,为准确把握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农业部对此问题进行调度和研究。总的来看,这次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为近10年之最,主要原因是受消费需求驱动。如果价格“倒挂”长期持续,可能导致玉米与小麦“变相”争地影响口粮安全,加大粮食市场波动。

一、此次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为近10年之最

从2004年国家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总体上高于玉米价格。据农业部160个物价网点县调查,2003~2011年小麦、玉米集贸市场月均价分别为每百斤81.6元、77.2元,小麦价格比玉米高5.7%。近10年来,小麦月度价格低于玉米的所谓“倒挂”现象曾出现过3次:第1次是2003年4~10月,持续7个月,其间小麦月均价比玉米低3.2%;第2次是2008年2~9月,8个月中有7个月“倒挂”,其间小麦比玉米低2.1%;第3次从2011年6月开始,到2012年10月已连续17个月“倒挂”,其间小麦比玉米低4.7%。可以说,这次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持续时间之长、价差之大均创近10年来之最。从小麦、玉米价格变化情况看,虽然近期小麦受国家提高2013年最低收购价支撑价格有所上涨、玉米由于秋粮集中上市价格有所回落,小麦、玉米价差缩小,但仍保持每斤5分钱左右的差距。

二、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主要是受消费需求驱动

小麦、玉米比价变化由各自供需基本面决定,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从供给面看: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小麦、玉米分别增产1.93%、8.77%,此前的2010年,小麦、玉米分别增产0.06%、8.09%。近两年玉米产量增幅明显大于小麦,且玉米的进口量也高于小麦,说明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根本原因不在供给,而在需求。

从需求面看,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近年来食用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都在70%以上,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尽管逐年增长,但增幅都不大,加之在小麦总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小麦消费需求相对稳定。而玉米近年来虽然种子、口粮消费每年稳定在240亿~250亿斤,但饲料消费、工业消费拉动了玉米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肉蛋奶消费会显著增加,必然大幅推动玉米的饲料需求。据专家估计,近年来我国玉米的饲料消费每年增长50亿~70亿斤,2011年达到了2450亿斤左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60%。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迅速扩张,玉米工业消费已由2000年前的不足200亿斤,快速增至2011年的1100亿斤以上,占玉米总消费比例超过30%。因此,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近两年玉米价格较快上涨,是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倒挂”的主要驱动因素。

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玉米消费仍将快速增长。一方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将持续带来每年3%~5%的饲料需求增速;另一方面,一旦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调控稍有放松,或者乙醇、淀粉等下游产品市场复苏,巨大的玉米深加工潜在产能将带来玉米消费的大幅增长。专家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玉米消费需求总量将在4400亿斤左右。虽然我国玉米提高单产、扩大面积都有潜力,2012年秋粮继续增产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玉米供求紧平衡局面,但中长期内玉米产不足需将成为常态。在我国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框架下,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在供求规律作用下,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从国际情况看,2003年以来,小麦价格虽然一直高于玉米,但二者的价差也有逐步缩小的趋势。这说明玉米的多元化功能正在推升全球玉米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缩小与小麦的价差。

三、长期价格“倒挂”对我国口粮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2011年由于小麦、玉米价格持续“倒挂”,小麦替代玉米饲料用量显著增加,业内估计约有1800万吨,比2010年增加600万吨左右,2012年可能会突破2000万吨。这其实是市场根据价格信号出现的自发调节。从市场规律看,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效应会缩小二者的价差,或者使价差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对小麦、玉米价格“倒挂”这一市场现象,不必过于紧张,但从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视角看,应足够重视。小麦、玉米价格长期“倒挂”可能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玉米与小麦“变相”争地影响口粮安全。近年来,虽然最低收购价水平连续提高,但由于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小麦种植收益整体下滑,尤其是相对于玉米,下滑特征更加明显。据国家发改委成本收益调查,2011年小麦亩均净利润141.6元,成本利润率(21.0%)连续第3年下降;而2008年以来玉米净利润逐年上涨,2011年为302.8元,比2010年增26.3%,成本利润率(41.2%)连续第3年增长。2012年我国小麦继续增产,但由于新麦上市以来收购价持续低迷,加之部分地区受赤霉病影响品质下降,小麦种植收益进一步下滑。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十省区夏收小麦亩均纯收益比2011年下降2.8%。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加剧了小麦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会对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产生潜在影响。虽然从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种植习惯看,小麦、玉米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争地问题,但农民可能会因种小麦不赚钱而出现撂荒或投入减少、管理粗放乃至种植习惯改变的现象,即所谓的“变相”争地,为小麦增产埋下隐患。河南省农业部门反映,2011年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刺激了农户扩种玉米的热情,个别地区农户扩种春玉米,挤占了冬小麦播种面积。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年10月),2011年河北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一些农民因为种小麦不挣钱,加之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倒挂”,打算玉米收割完后不种冬小麦,第二年只种一季春玉米。也有媒体报道,河北易县出现2万亩麦田撂荒现象。虽然目前小麦撂荒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出现,并且农民根据小麦种植效益情况进行生产经营调整,从个体看是一种理性的市场行为,但是从全局看,会对我国小麦增产和口粮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二是小麦消费结构改变加大市场波动。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导致小麦饲料用量大幅增加,估计2012年小麦饲料用量有可能达到总产量的20%。随着饲料等加工技术的逐步成熟,如果小麦价格持续低于玉米,小麦饲料用量将继续增加,甚至深加工消费量也会明显上升,将导致小麦消费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2012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22万吨,同比增2.3倍,大幅增加的进口小麦主要用作饲料粮,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小麦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小麦产业链的拉长,使得小麦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如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大幅减少饲料小麦用量),终端需求的变化会加大小麦价格的波动幅度,再加之进口增加导致国际市场影响加深,将改变近年来小麦价格稳中有涨的运行态势,增加稳定口粮市场的难度。

四、重视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多措并举确保口粮安全

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尤其受最低收购价水平不断提高的支撑,我国小麦连年增产,冬小麦更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九连增”,小麦市场供应充裕。但对未来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趋势、成因及其对小麦生产的潜在影响,应居安思危,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口粮安全。

(一)加大小麦生产支持力度

冬小麦生产周期长,易受干旱、低温及病虫害影响,导致成本增加、收益减少。例如,2010年秋冬种后,冬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各地抗旱浇水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导致2011年夏收小麦亩均灌溉费增幅高达36.5%。建议在继续加大种粮“四补贴”力度的基础上,将小麦“一喷三防”、浇水抗旱等补贴固化,弥补成本增加,稳定种植收益。同时,加强小麦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小麦生产管理水平。

(二)较大幅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

从释放市场信号、提升农民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来看,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产支持政策。虽然近年来小麦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但也要看到小麦种植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连年下滑的实际,看到小麦、玉米比较效益变化的实际,应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从短期看,大幅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会加大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难度,但从中长期看,小麦生产的发展和口粮市场的稳定,是稳物价、惠民生的基础。尤其在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价幅度不能仅看小麦自身情况,也要考虑和玉米的比价关系及潜在影响。同时,要在小麦播种前尽早发布提价信息,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折不扣做好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执行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促进玉米产需平衡

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主要是由于玉米需求快速增长,因此,消除“倒挂”的潜在不利影响,落脚点还在于发展玉米生产,缓解国内玉米供给压力。大力发展玉米生产,要充分挖掘提高单产、扩大面积的潜力,大规模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在逐年增加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对玉米高产创建的支持。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牢牢把玉米基本自给作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总方针,持续加强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调控,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防止深加工业过快发展放大玉米总需求,挤占饲料、养殖业用粮,造成玉米供求失衡;并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视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择机安排适量进口,补充国内库存,掌握市场调控主动权。

此外,要加强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变化影响预警分析。一是密切跟踪小麦、玉米相对价格变化情况,做好粮食平衡分析,加强对二者价格走势的研判;二是要及时调研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对农民种粮意向、种植习惯、田间管理投入的影响,科学评估价格“倒挂”对我国小麦生产的风险;三是全面掌握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变化对饲料加工、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影响情况,摸清小麦替代玉米的饲料和深加工用量,探索建立粮食消费量与粮食相对价格的关系模型,提高市场调控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