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总体上看,国内大多数学者较为认同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由以下8类技术构成,即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系统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企业零排放技术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三大因素,即环保要求、经济成本、生产安全。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一、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内容

循环经济是一场技术范式的革命,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的技术化过程。从循环经济的内生机制分析,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它贯穿循环经济全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等多维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尽管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可实施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但总体上看,国内大多数学者较为认同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由以下8类技术构成,即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系统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

图2.1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1)替代技术。即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先前所用的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压力的技术。替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从源头上避免废弃物产生的技术;二是利用大自然中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等,替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三是生物工程技术,如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利用微生物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技术等。

(2)减量化技术。即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包括所有减少资源(能源)投入以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技术。

(3)再利用技术。即延长原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实践中,再利用技术主要表现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以及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技术,比如当产品报废时,零部件仍可以很方便地拆卸并再次循环利用。

(4)资源化技术。即将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成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资源化技术可将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再加工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也可以加工成其他产品。目前,资源化技术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中越发显得重要,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如已经产业化并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包括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加工再生技术等。

(5)系统化技术。即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技术组合,使物质、能量、资金发挥良好的传导机制。系统化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多产品联产技术,主要指通过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分配来生产不同产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对副产品进行充分开发利用等技术;另一类是产业共生技术,主要指将不同的产业耦合在一起共同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某一产业生产的产品或废弃物,可作为另一产业的生产原料。

(6)零排放技术。“零排放”概念是在1994年联合国大会提出来的,是指通过应用清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和生态产业技术等,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不排放任何废弃物。在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零排放”往往是“排放量最小化”的极限概念,指资源在反馈式循环流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企业零排放技术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三大因素,即环保要求、经济成本、生产安全。

(7)信息化技术。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信息化推动工业化需增加30%左右的投资,但却可以大大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左右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技术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各类支撑技术中关联度最高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循环经济要素中“低消耗、高利用”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消费、传送、交换和产生信息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在企业、政府、公众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一个信息沟通平台,确保各主体之间的技术发展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和环境政策等能及时交流、共享、交换和处理。目前,应着力构建以下几个层面的信息化技术:一是构建涵盖全社会的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提升环境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各行业的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开发各类(含自然、社会、人文等)资源的设计研发系统,如建立各类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加工、整合、衍生出优化数据集,以电子虚拟方式开展设计、试制、运行、评测等环节的工作;四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对企业的生产、包装、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从整个生产过程的逐一链条入手,找到和监控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的细节;五是搭建信息交换平台,用网站或其他管理平台有效沟通行业、地区的相关活动,交流经验,整合零散、重复、低水平的项目,使“再利用”原则在地区、行业、系统间得到体现,从而使循环经济行为成为规模经济、效率经济行为。

(8)产业链技术。一个企业所能向顾客提供的价值,不仅受制于其自身的能力,而且受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能力的制约。因此,现代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不仅需要提高自身能力与扩大资源的范围,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各环节的系统协同整合度。循环经济产业链技术是一个涉及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分工深化与整合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实现产业链关联的协同效应。不同企业虽然处于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但却可以通过精细化的组织合作,共筑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不同产业的关联加强,把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产业价值链之间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一系列的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更多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例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链技术等。

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结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功能的发挥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要素要齐备,二是结构要合理。上面已经分析了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内容(要素),这里着重分析一下要素之间的结构问题。总的来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由8个部分构成(图2.1),不同技术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但这8种技术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互平行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比如,产业链技术可能包含其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则可能成为其他技术得以实现的信息基础和途径,如图2.2所示。

图2.2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结构示意图

由图2.2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所有技术的最终本质其实就是追求一种资源化技术,而要做到这一点,其核心技术应是产业链技术。因为产业链技术可以使企业之间有效连接,充分发挥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之间形成互为市场、互相转换的物质循环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实现企业间能源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此外,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是减量化(节能减排)技术,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在生产同样产品的条件下,一是将能源和资源消耗降到最少;二是对潜在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预先防治减少污染的目标,将排除的污染物减到最低。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属于局部性技术,而系统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属于综合性技术。

因此,作者认为,就发展循环经济而言,技术的应用必须在点、线、面各层次充分考虑,要在较大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在产业区域范围内,形成以企业内部工艺清洁生产、产业资源利用网状循环闭合代谢关系,一定程度的末端治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格局,从而使技术在经济集约化和生态集约化方面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全面考虑并实现技术的多种功能,要依靠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整合和优化,使其贯穿于技术应用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并通过多产品联产和多产业共生机制,形成闭合循环的产业链或网,从而全面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