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3.1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是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这是基于微观技术的定义。农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以采集、种植和养殖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小规模生产。工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复杂得多。正由于此循环经济范式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科技范式的革命。

8.3.1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是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这是基于微观技术的定义。在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技术范式。农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以采集、种植和养殖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小规模生产。其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三废,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产品消费以后形成的废弃物,基本上是对环境无害的有机物,直接返回大自然自然降解循环。即使使用燃料也主要取自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的草木质植物,燃烧后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循环再生成草木质植物。这是一种初始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复杂得多。其技术主体由劳动力与机器设备相结合的大工业体系替代了劳动力与土地的简单结合。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以石化和煤炭能源消耗为基础,从自然界开采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多次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复杂产品。工业经济社会中,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入到农业领域,使农业的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革,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于是,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同时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伴随人类开垦荒地能力的提高,自然生态却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在工业生产领域,动力主要由短期内不可能循环的能源来提供,导致向大气和环境中排放出各种废气、渣屑;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生产过程都要用清洁的水作为冷却剂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载体,使得清洁的水资源日益减少;大量矿山的开采使得生态植被锐减;人口的膨胀使城市云集,工厂和住宅不断侵吞有限的可耕地(3)

循环经济通过生产模式转换,不再以单一生产过程和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而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和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从科学范式角度看,循环经济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其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上延长生产链,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上拓宽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

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不是以现代人的利益为唯一的利益,而是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以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因而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它着眼于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科技范式的生态化转向,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最终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工业文明转变。正由于此循环经济范式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科技范式的革命。

循环经济放弃短期的表面物质追求,旨在系统地使产业经济的总体资源增值,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它要求以生态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来评估效益。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化、资源再生化。这必然要求社会的生产消费模式实现由传统的“生产—消费”的线性过程向新型的“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减量化—消费过程可持续化—资源利用再生化”的封闭性循环过程的转变。

而要实现上述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变,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科学技术可以融入这一循环的全过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有序进化。这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强大需求,它要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要求大力发展废旧物资的综合回收与适用处理的生态技术。为此,必须对传统的科技观作出全新的价值选择,进行生态化科技创新,大力发挥高新科技的生态功能,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生态化科技创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即既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又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下面从如何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农业经济的循环范式:

(1)食用菌栽培法

按照食用农产品安全、优质、卫生的标准,以工厂化就地生产的形式,将水稻秸秆作为菌菇生产的主要原料,通过生物处理和培育生产出菌菇农产品。这一生产过程既产出了优质的农产品,又使农作物秸秆被农民随意焚烧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使菌菇生产原料(秸秆)经过生物腐化后变成了有机肥料,再返回施用到农田中。这一方法的应用,既为社会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市场农产品种类,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过腹还田法

将田野中的青草采集后,作为奶牛的主要饲料;经过牛的消化,形成畜粪,再处置还田作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这样,就解决了奶牛的饲料来源,减少了传统生产上大田种植的青玉米或其他饲料的使用量。

(3)沼气利用法

将农田杂草、畜禽粪便集中堆放在一个大的容器内,使其高效腐化,产生气体可作燃气使用;经腐化后的废料,是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这种方法既可解决农田废弃物即时还田农作物不易吸收的问题,又为工矿、企业及居民提供了必需的生产与生活燃气。

(4)立体种养法

在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的养殖禽类或水产品。禽类通过吃虫和田野内可食性生物来补充饲料;产出的禽粪则直接用于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能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为市场提供可口美味的食用农产品。种植180亩葡萄、提子,葡萄架下每年可放养“园林鸡”4万多只。

(5)农作物杂渣就地处置还田法

在蔬菜生产中,产品上市时,有大量的作物残渣进入垃圾堆场或随意抛置在田间路边,加大了环卫单位的垃圾收集清运负担,引发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将这些作物残渣由种植人员在田间整理时统一收集,集中沤成有机肥料,则既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又可减少污染源。

(6)秸秆直接还田法

发挥秸秆还田作业机械的优势,将秸秆还田处置,再辅以绿肥播种和生物处置。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地肥力。

(7)再生利用法

以稻麦秸秆为例。农民出售秸秆以发电或供气、供热,然后免费得到炉灰予以肥田。也可用稻麦秸秆制造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其具有防火、防潮、防蛀、隔音、轻质、高强度等优点。

(8)水生态连接法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河道由于水系不畅、生态退化、淤泥沉积而造成水质差、有害浮萍泛滥,可采用水生养殖和河道植被并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在河道内适当种植亲水植物,形成深水、浅水、河畔、河岸的植物链,并在河中放养各层面的鱼类,形成鱼吃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的生物循环链,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同时减少有害水草的生长和繁殖。

(9)化肥、化学农药减施法

化学农药和化肥在施用过程中挥发较大,大致有五成左右通过空气挥发、水土流失滞留在空气和水土环境当中,这既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效果,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积极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10)精准农业法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建立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土壤性状及气候变异等因素,调节对农作物的投入,以最少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或更高的收入。这样可以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总之,循环型农业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建立了一套基本的技术实践规范和操作准则,从微观到宏观有不同的层次,以各种有效的途径将农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目标,由多层次地利用达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其技术战略的宗旨是在传统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观领域的反馈机制和宏观领域的技术系统的最优化选择(在产业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技术选择),而贯穿在其中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费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和对技术系统的重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