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区别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区别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关于家族企业尽管对家族企业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却没有一个一致的、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家族企业的界定。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家族企业界定的难度。在界定家族企业时有两点很难用量化的标准进行界定。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关于家族企业

尽管对家族企业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却没有一个一致的、被广泛接受的关于家族企业的界定。

Athanassiou等(2002)认为家族企业应符合三个标准:第一,家族对企业拥有明显的所有权,即家族拥有企业所有股份或股份控制权;第二,家族明显地具有经营权;第三,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传给家族内的下一代。

钱德勒(1987)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或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方面。

Donnelley(1964)定义家族企业为:至少有两代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家族利益为企业的发展目标。Litz(1995)与Morris等(1997)认为:所有权和管理权都集中于家族的企业便是家族企业。Donckels等(1991)界定家族企业为:家族拥有企业60%以上股份即为家族企业。

我国学者潘必胜(1998)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是: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台湾学者叶银华等(1999)在定义家族企业时,提出“临界控制权”概念,他们认为,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识别边界可以通过引入一组反映家族对企业的临界控制权比率指标来量化确定,从家族企业所有权到家族对企业的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的性质蜕变为公众公司。家族临界控制比率指标的设定内容主要包括:①家族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②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③家族成员或具三等亲以内亲属担任公司董事的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等等。

在以上对家族企业的界定中,基本上都强调了两点:①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②家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控制权。不同的是,有的学者在界定家族企业时,同时考虑到了继任问题,如Athanassiou(2002)在所有权及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传给家族内的下一代。另一些学者对所有权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比如Donckels等(1991)界定家族拥有60%以上的所有权即为家族企业,叶银华等(1999)提出了临界控制权。

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的影响。任何一个家族企业都会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只是由于家族背景的不同,家族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不同而已。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家族企业界定的难度。Lansberg(1983)认为,企业中家族成分会导致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同于非家族企业,企业与家族自身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如家族成员将家族企业看做是个人或者是家族的事业,家族企业的结构、经营发展以及家族的价值观都会受家族成员的影响。

在界定家族企业时有两点很难用量化的标准进行界定。一是对于股权百分比的量化标准,按通常的标准是家族拥有50%以上的股权,才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法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一样,家族可以靠多数股掌握着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并非完全意义上由某个家庭“统治”。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李嘉诚家族持有长江实业股权达34.96%,李兆基家族持有恒基地产股权达68.23%,王永庆家族持有台塑公司股权达30.25%。二是对于经营管理权的量化标准,很难说拥有财务政策权、资源分配权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权,就是拥有了经营管理权。

综上所述,对于家族企业的概念,不同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可以进行不同的界定,本书总结学者们对家族企业的界定,提出本书有关家族企业的界定为:家族拥有所有权及经营管理权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

在附录1中列出的存续时间较长且发展良好的家族企业,经过几代的发展后,家族仍然掌握着管理权及控制权,详见附录1。

(2)关于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区分标准

关于民营企业的界定,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家公认的定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2005)指出,民营是和“官营”相对的概念。在未来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就是企业,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特例以外,其他的企业都是民营的,包括国有资本参与其中的企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晓亮为代表的学者一致认为,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而是以经营主体不同而划分的概念。学者符戈(2003)指出,在中国,国有企业以外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董辅礽等(1999)认为除了那种财产所有权高度统一的、传统意义的国有企业外的一切企业形态,皆可称作民营企业。

蔡继明等(2000)把民营企业概括为,包括国有企业经过改制、改组、改造后实行了股份制(国家不控股)、股份合作制、租赁制、委托经营等形式的企业(国家不直接经营管理,只享有所有者权益),全部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集团公司,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民间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民间独资企业等除国有、国营之外的所有企业。李亚(2003)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民营企业的界定概括为:宽派、次宽派、中派、窄派四派。宽派的民营企业包括七类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国有控股民营企业、非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三资企业。次宽派是在宽派的基础上去掉三资企业。中派是在次宽派的基础上去掉国有民营企业和国有控股民营企业。窄派只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申明浩(2008)认为,国内对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概念有所混淆,民营企业是一种经营机制,而不是所有制的概念。所谓民营,是相对国营而言,即坚持非国有模式,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经营机制。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故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不同,大部分为家族所控制,家族主义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以上对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看出,大部分学者还是从经营权的角度进行的讨论。本书在研究时,区分民营企业与家族企业的主要标准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权由家族所有,二是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所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3)关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能达到某种生态平衡,则它就是可持续的。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总裁Bjorn Stigson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层次。①企业层次:贯彻生态效益经营理念,改善环境与财务盈余,创新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②政府层次: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③金融层次: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李占祥(2002)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是:家族企业追求生产力水平永续提高,又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长。表现为家族企业为达到长盛不衰就必须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长和市场扩大,又要关注持续的盈利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并与环境保持协调发展。企业成长表现为规模的扩张与结构的转换,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苏琦(2005)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是:把握机会,控制源自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的风险以获取家族与企业长期价值的行为及结果。这一概念应涵盖家族价值与企业价值——家族意志力、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存续期的可持续性。

殷建平(1999)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人工系统。开放性决定了内部的资源与外部的需求可以达到动态平衡;人工系统则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特征,在不断的变化中更加适应外部的新环境,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发展,而是在市场的竞争中不会消失,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以上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界定中,都强调了对资源的合理支配,以及企业具有持续获利的能力。因此,本书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就其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绩效确保性问题的研究。一个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它能够以现有能力对可选择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不仅能够实现数量和规模的持续增长,而且能够达到系统质量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4)关于绩效

绩效一词,也称为效绩,其英文的表达均为performance,国内外目前对其界定也没有统一的、一致的观点。《现代汉语词典》(2001年修订本)对绩效的解释是:①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②重大成就。《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对绩效的解释是:①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活动;②重大的成就,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取得的成就。

Kane等(1999)认为,绩效是某个个体或组织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以某种方式实现的某种结果。Bates等(1995)提出,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测量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不同。我国学者冯丽霞(2003)认为,绩效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重含义。

对于绩效是什么,有两种代表性的不同界定,一是认为绩效就是结果,二是认为绩效包括行为过程与结果两层含义。两种不同的界定,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认定有着较大差异。随着对绩效认识的加深,学者们更加认同的绩效界定是行为的过程加上行为的结果。

本书对绩效的界定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此界定强调“目标”因素,绩效必须是与目标相关联的,并不是指企业所有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5)关于指标体系

统计学上所指的指标一词是指反映总体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它包括了指标名称(概念)和指标数值(特征值)。前者表示指标质的规定性,后者表示指标量的规定性,因而,指标是指质与量的结合与统一。将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组合在一起,全面反映和认识一个复杂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以此把握该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就是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所组成的科学、完整、有机的整体。指标体系一般具有三大重要特征:一是反映指标本质和行为轨迹的“量化特征组合”;二是衡量系统变化和质量优劣的“比较尺度标准”;三是调控系统结构和优化功能的“实际操作手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