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的建议

关于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的建议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具有特定的资源环境条件,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地处祖国腹地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在保障国家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加速建设成为我国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这一地区具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建设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协作,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真正实现经济区域化。

关于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的建议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刘璞、任启兴委员提案(第2931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区经济自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冲击。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全面贯彻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不言而喻,统筹区域发展,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联系紧密地区为对象的、具有约束力的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的目的是破除行政封锁,促使行政区经济走向区域经济。《建议》首次突出区域规划,表明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将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建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有理由相信,随着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地区等区域规划在实践中的展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将呈现迅猛发展的局面。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地理、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的差距较大,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经济区的形成以功能定位为前提,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为基础。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具有特定的资源环境条件,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地处祖国腹地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在保障国家粮食、能源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加速建设成为我国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

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的范围界定为阴山以南,黄土高原和长城以北,贺兰山山地和腾格里沙漠以东,黄河晋陕峡谷北段以西的广大地域,九曲黄河从宁夏流入内蒙古,绕着鄂尔多斯高原转了一个马蹄形。这片广袤的地区包括河套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两大地貌单元,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市、临河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东胜市及陕西省的榆林市。

河套平原灌溉绿洲农业历史悠久。现有灌溉面积1500万亩,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约有850万亩可垦后备耕地资源,属规划中的大柳树灌区范围。中国工程院在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明确提出:“建议将黄河规划中的宁夏大柳树灌区作为未来的粮食战略储备区,作为我国的粮食后备基地。”河套地区畜牧业由来已久,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乳制品、羊绒制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枸杞、清真牛羊肉、葡萄、药用植物等特色农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是全球少有的巨型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储量约两万亿吨,探明储量3667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多,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榆林市、东胜市和宁夏东部灵(武)盐(池)台地,煤炭探明储量3177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探明储量的86.6%;东胜市与靖边横山县境的天然气储量近一万亿立方米;东胜市煤层气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榆林市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3亿吨。可见,鄂尔多斯高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能源资源最富集的地区。鉴于山西煤炭开采已基本饱和,新疆距离较远,从长远看,榆林、东胜和宁夏宁东地区是唯一可集中开发的国家特大级能源化工基地。

河套地区地处我国沙漠分布区与黄土高原之间,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着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通过对现有绿洲的保护及新人工生态绿洲的建设,形成2000~2500万亩我国最大的连片人工绿洲,在沙漠与黄土高原之间构筑一道宏伟的“绿色长城”,不但能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治沙尘暴,而且,作为生态移民基地,还可大幅度地减轻周边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压力,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场和天然林区保护封育等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对防治我国半农半牧区土地沙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河套地区相汇于内蒙古和宁夏两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西部人口相对密集,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大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黄河上游河套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兼备的国家战略物资集聚区,开发潜力巨大。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里,按照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建设跨省区的大区域生态经济区,符合当代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这一地区具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建设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协作,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真正实现经济区域化。此外,宁、蒙、陕三省联手制定发展战略,既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又有利于提升区域相关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一项共赢的项目。因此,开展黄河上游河套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对黄河上游河套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现状提出未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战略布局、措施,揭示本区域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必须创新思路。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相关机制和习惯做法,又要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解决我国体制转轨情况下所特有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要照顾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实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空间意向的组合,既是我国经济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变革的内在要求。应当及早考虑跨行政条块的一体化的大区域发展规划,做到未雨绸缪。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探讨跨省(区)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对促进黄河河套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涉及宁夏、内蒙、陕西三省,研究范围广、难度深、工作量大,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重点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