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九星村级集体经济改革的历程

九星村级集体经济改革的历程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恩福把集体经济改革看做是继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生在中国的另一场革命。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缺乏健全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是常见现象。实现股份制改造,是吴恩福进行集体经济改革的目标。在吴恩福看来,对于九星村的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对九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九星村级集体经济改革的历程

(一)改革的前奏

九星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富裕了两类主体,其一是九星村的村民,他们的收入逐年攀升,劳动收入和福利在上海都位于领先水平,使得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发展集体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受益的另一个主体就是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市场的发展使得集体经济走上了公司化、市场化的道路,究其九星集体经济改革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

吴恩福把集体经济改革看做是继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生在中国的另一场革命。集体所有制,顾名思义即财富归属于这一集体的每一个个体,换言之也就是说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享有对集体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集体,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延伸到经济领域就是“集体所有”。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集体”是谁的?“集体所有”是谁所有?“集体财产”是谁的财产?“集体的钱”是谁的钱?毫无疑问,答案应该说全体成员的,但这个“全体成员”是缺位的。实质产权主体虚置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产权模糊不清。农村集体资产名义上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份,实际上每个成员拥有的份额又模糊不清。由于集体资产产权模糊,脱离了与全体集体资产创造者的血肉关系,因此常常活力不足。

(2)收益分配不公。农村集体经济只有按劳分配而没能做到按股分红,一些进入乡镇企业的人员和征地外出的人员,在外出时没有带走村队积累的集体资产,外出后也享受不到村队的收益分配,这使留在村队的人员占有了全部集体资产及其经营收益。这种对集体资产占有不公和收益分配不公的状况,往往引发了农村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

(3)民主监督不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缺乏健全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是常见现象。重大问题的处置和决策,通常是由少部分干部说了算,大多数村民则无权参与,以至有的人索性就把这样的集体经济称为“干部经济”。

从九星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体的资产在急速增加,土地的产出逐年大幅度攀升,但是这些财产究竟属于谁、谁又因创造和贡献的不同而能拥有多少,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真正触动吴恩福决心进行集体经济改革的,是2002年10月20日的一场火灾:

那天,九星胶合板市场着了火,火势并不是很大,由于村里有自己的消防队,很快火势得到了控制。但是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一个住在附近的村民出来帮着一起救火,这说明村民对于集体资产应有的关心,已经到了何种冷漠的地步。在当天召开的会议上吴恩福提出:“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迁,对集体资产是怎么形成、如何积累的,非常淡漠甚至没有任何感受。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不知道,只有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个人利益才会不断增加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关系,甚至已经把自己置身在集体经济组织之外,根本没有保护自己组织的意识和行为。加上长期以来不以资产持有多少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形中又在滋生新的大锅饭,所以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势在必行。”

九星集体经济改革的酝酿过程,也是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的选择,依据吴恩福对九星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的回忆:

九星原本是种田,后来办了乡镇企业,衬衫加工、长毛绒玩具,以及电线电缆、塑料制品,还和别人搞联营企业。乡镇企业一个是体制问题,它的技术含量也好,产品的生命力也好,都不强。加上我们农民办的厂,技术都是外面来的,联营企业也不行。合作企业无非是把土地租给人家,一亩土地一年两三万块钱,没有长进,没有后续勃发的优势,没有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又碰上改革开放,城市对外扩大,由于大量的土地被市政建设征用,像修路和房地产开发,这样一来田也不能种了。我们原来种地很好,现在也不行。把原本的灌溉网全部破坏掉了,种地不能种了,把地租给人家办厂不划算,自己办乡镇企业又亏本。

在这样的严峻条件下,党支部、村委会应该怎样考虑这个问题?当时人心涣散,多数人都出去了,留下的人不多了。特别是大征地的时候,抢着去做征地工,没有出去的就留下来。当时我说村里有三种人:一是高智商的,书包翻身,没有几个;二是脑子比较聪明的,改革开放以来,他自己办厂开店,这部分人也不多;留下的都是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还有一些人肌肉不发达,脑子也简单的,个子矮小体力较弱。这些人我们认为要靠党的基层组织,要靠集体经济组织来带动他们。民以食为天,你要吃饭,你要生存,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你如果没有钱,小孩念书怎么办?年龄大的、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怎么生活?年长的怎么生活得好一些?这都是最现实的问题。我们走发展集体经济道路,就是要把农民从贫困中解脱出来,之所谓“穷则思变”。

(二)改革的大幕拉开

1.股份制改造理念的提出

2003年,七宝镇党委和镇政府把九星村列为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试点单位,当年的8月5日,九星正式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恩福任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老干部共8人组成的九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领导小组;以及由村委会副主任为组长,原三级所有制时的生产队长、作业组长、现任的村民组长和村财务、部分老同志共有20人参加的工作小组,从此踏上了将近三年的改制之路。实现股份制改造,是吴恩福进行集体经济改革的目标。在吴恩福看来,对于九星村的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对九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村民变股民,清晰了产权,并经过量化后使人人享有股权,充分调动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建立起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共享机制。其次,是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新型的股份制企业后,其实质是以资本为纽带、以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为依据,把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大环境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运行上更趋规范、透明。依据吴恩福对当时股改的判断,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能使九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机会,按照他的话来说:

“抓住机会的人是一般人,而错失机会的人是愚蠢人,只有创造机会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股改的到来对吴恩福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能够带领九星走上一条公司制运作的道路;挑战在于,一旦股改失败,九星之前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吴恩福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硬发展”。

吴恩福在正式改制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前,考虑最多的就是各方利益该如何平衡,如:改制的同时要不要撤村?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如何区分?参股对象的身份如何确定?等等。

一系列重要问题,成为能否顺利推进九星村级集体经济改革的关键。2005年九星村决定拿出总资产的20%作为试点,进行量化兑现,这样做既可以为全面改制积累经验,也可以为万一出现失误留下调整的余地。九星村筹建了九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其资产规模为8 000万元,并对股份进行了分类,设置了每股一元的股种和入股比例。其中村民为5 168.05万股,占64.6%;岗位股2 000万股,占25%;法人股831.95万股,占10.4%。最后,由九星村全体成员按其所配给的股份份额予以认购后,股份制改革得以完成。

2.核算农龄,汇兑入股

九星进入改革实质性阶段的第一步就是核算农龄,遵循的原则是“户口在村,劳动在册”。“户口在村”是村民资格的体现,反映了村民在集体经济组织里的身份。而“劳动在册”反映的则是贡献,用以衡量一个村民为集体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两项的结合,成为村民入股、享受集体经济成果的基础。看似简单的农龄核算,操作起来实质上困难重重,虚报农龄、数据失真、冲突矛盾屡见不鲜,单单是核算农龄一项,就耗时多年,前后公开公布农龄不下10次,直到九星村的每一个村民都没有异议,再进行村民的签字确认。其中的根本问题就是农龄直接关系着今后每一个村民的入股限额,村民们都希望能多入一些股份,同时还有许多特殊情况存在,造成了对于农龄计算上的困难。九星领导考虑到村民的现实情况之后,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许多照顾性措施,确保每一位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九星村在改制时实现了村民入股的全覆盖,建立了保障村民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并且也没有忘记曾经为九星做出过贡献、现在已离开的人和尚未成年的村民,让他们都能从集体的财富中兑现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得到一个积累财富的起点,这充分体现了九星村现任领导班子尊重历史的态度和着眼未来的长远考虑。

3.现金出、现金进

现金出、现金进,是九星改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也是九星的改制方法有别于其他一些村常见的惯例。所谓现金出,是指村里把资产量化到人并且用现金兑现到人;所谓现金进,是指村民根据自愿原则,用现金认购自己应得的股份。

在别的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是划账的方法,即把村民的资产量化后直接转化成股份记在其名下。这样做,虽然村民能在年底得到分红,但是账面上的资产终究像跟自己隔了一层纱,很难让村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究竟拥有多少财富,也很难从根本上激发村民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所以相比之下,九星村的这一出一进,看上去好像是多了一道周折,不如用账目划转的方式来得简单,但恰恰是在一进一出中,村民手里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对集体资产的真实性和自身财富的可靠性就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同时,由村民自己决定是否把钱投进去,则一方面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又保证村民有充分的自主权,来选择是否愿意承担风险,也就于无形中增进了村民和新成立的股份公司之间的关联度,为真正建立“利润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机制奠定了基础。

4.股份制改革所带来的多重变化

首先,这种股份合作制建立起了村民对村集体的个人所有权及集体经济的法人所有权,承认了村民对于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地位,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明晰化了,克服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集体资产对于九星村村民而言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地明确到个人的手里。

其次,干部责任心的增强。由于领导干部拿出了自有资金投入到村集体当中,所以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集体资产的增值,他们自己的股权也可以增值,反之亦然。这样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使村干部有了一定的风险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则是九星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改制之后九星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构成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运营机制提高了经营效率,促使九星市场更快的发展。监督机制的健全加强了对集体经济运营中的监督,使集体经济的发展向规范、公平的轨道前进。

(三)改革的升级

为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按照上海市农委和闵行区政府关于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九星村被列为试点单位,于2003年启动改制。为了减少试错成本,九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2005年,九星村首先对其20%的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在九星村的原牛头浜管理区进行集体资产量化改革,这被称为第一次股改;第二步,在2009年,对剩下的80%的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被称为第二次股改,建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

社区股份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企业化组织形式。以往实行股份制的公司模式遇到的问题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九星村有村民上千人,很难实现所有村民股东身份的确认,只能采取拖带的方式进行入股,大量村民成为隐性股民,其缺点是法律主体地位得不到确认,自身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社区股份合作社遵循了“归属明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督有力”的原则,创新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第二次的改革,涉及集体资产近2亿元,涉及股东4 036人,无论从资金量上还是从股东人数上,都较前一次的试验性改革有了较大的提升,所有股民都可以实行实名制登记。

九星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建立,是九星突破传统体制的藩篱,改变了以往“拖拉机”入股模式,使得每一名股东都能实名登记,其法律主体地位得到确认,这是对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过程中主体“虚化”瓶颈的突破,使得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同时将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分离,在集体资产明晰的基础上,让全体社员股东享有决策权、监督权和分配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促进市场资源产业化发展。九星村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是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给农民后再入股成立的,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股改过程中的公平性。九星的改革模式对于中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