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中国家后发机遇

发展中国家后发机遇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发展中国家后发机遇信息化水平成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播能力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日益窘迫。在经济领域,发展中国家发生分化,一部分国家抓住机遇获得了发展,而更多的国家却更加穷困,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大。

三、发展中国家后发机遇

信息化水平成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信息化给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成就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可利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成就,不用等到把工业化搞好了之后再搞信息化,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实施一种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追赶模式”。改变经济发展受制于发达国家的局面,走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头上去。

信息化比工业化更容易追赶。信息产业中的软件行业是非资本密集型产业(使用廉价的个人电脑也可编制软件),同时又是比电视、收音机等制造业的组装工序更具有劳动密集性质的产业。法国《回声报》(1999年12月10日)指出:“西方公司在印度、马格里布等国或加勒比海国家开办信息处理公司的成功事例表明,方便灵活而造价不高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在第三世界还是在其他地方都可以提高知识的附加值”。在信息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其廉价劳动力优势,迅速登上国际竞争舞台的新产业领域,比如软件产业就是发展中国家进入高科技领域的捷径。

人口素质要素的上升使一些重视教育的国家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国际地位有所上升。在任何时候,教育和人口素质对一个国家的振兴、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革命带来的信息全球化为重视教育、人口素质高的国家提供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遇。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都有深厚的教育实力和较高的人口素质,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的领先地位必然会更加巩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不成熟的教育水平和参差不齐的人口素质而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存在。

印度一直重视教育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联合国和英、美、苏、西德等国的援助下,印度建立了五所世界一流的理工学院,毕业生质量可以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巴黎综合技术大学的学生相媲美。目前,印度高等院校每年培养61000名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17]。巨大的人才储备和供应,带来了印度软件业的奇迹。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一直是印度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使印度成为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据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公司协会统计,从1992年到1999年,印度软件出口以年均60%的速度强劲增长。2000年底达到57亿美元,占印度GDP增长部分的1/4,其中出口39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0%。2001年到2002年3月,印度软件业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31亿美元。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左右。[18]印度经济学家S·巴拉说:“80年代是亚洲‘虎国’的时代,90年代是中国的时代,而信息技术革命将使这个十年期成为印度的时代。”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相对高等教育而言,印度其他各类教育发展缓慢。据印度政府1996年统计,注册上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有50%以上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退学,有的邦辍学率高达70%。印度1996年适龄人口中初中、高中新生入学率分别为12%和15%。同时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也不平衡。1994~1995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学农林专业的只有1%,与印度这样一个农林大国很不相称。人文艺术类则达到了40.4%。结构不合理造成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由于总体教育水平不高,造成印度社会总体发展缓慢。印度虽然在软件业取得很大成功,但印度社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量的软件产品只能销往国外,国内市场根本难以消化。相比之下,尽管印度的软件业比中国强得多,但社会信息化却不如中国。中国每千人拥有的电脑数量比印度多一倍;每千人上网人数是印度的4倍。[19]印度大量缺少教育的低素质人口很难通过新媒体分享信息全球化的成果。

就我国而言,在大多数传统工农业领域,要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非常困难。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经济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再度失去信息产业和互联网上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是一大批已经与互联网休戚相关的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实现飞跃的机会。推动我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是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加快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速度的重要保证。

对中国而言,我们接受美国的软件硬件是为了加快本国信息化的步伐,尽快地享受信息全球化带来的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加快本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关键是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把我国社会信息化的主导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国前不久自行开发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央处理器“龙”芯,这不仅是商业上的利益所在,更大的意义在于增强国家维护信息主权的能力,对提高新时期我国的军事实力也有重大意义。

信息全球化是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潮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对传统的综合国力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信息传播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新的构成要素。教育和物质资源的地位一升一降。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战网络战能力成为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全新内涵。综合国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的变动带来国际关系的相应改变。美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强化了自己的霸权地位,增强了世界的单极化趋势。传播能力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日益窘迫。在经济领域,发展中国家发生分化,一部分国家抓住机遇获得了发展,而更多的国家却更加穷困,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大。总之,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类似,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发起的,它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共存,而且对其中多数国家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形势不容乐观。

【注释】

[1]《中国实力究竟如何》,《北京青年报》,2000年9月18日。

[2]浦野起央:《国际关系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3]俞晓秋:《对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原引自Robert O.Keohame,Joseph S.Nye,Jr."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September/October 1998.Vol 77,No5,P.87~88。

[4]刘乃京:《媒体全球化对外交的挑战》,载于《国际论坛》,2001年第3期第30~34页。

[5]《全球新传播与突破旧宣传——刘康与李希光对谈录》,2000年2月26日。

[6]张力、白洁:《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载于《现代国际关系》(京),2000年第11期,第12~16页。

[7]《全球新传播与突破旧宣传——刘康与李希光对谈录》,2000年2月26日。

[8]宋昭勋:《全球化下中国国际新闻传播对策思考》,http://www.chuanmei.net。

[9]郭可:《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研究》,《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第40~45页。

[10]王强:《媒体网站重在造“车”》,http://emedia.myrice.com/newmedia。

[11]桑默斯:《新经济需建筑在旧价值上》,在第28届大通H&Q科技年会上的主题演说。

[12]赵彦云、甄峰:《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中国经济信息》,2003年第19期。

[13]《决定命运的选择》中译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页。

[14]《世界数字城市战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站,查阅地址:http://www.bnii.gov.cn/Article/Detail.asp?UNID=6703。

[15]《网络上的政治经济失衡》,《国防报》2000年6月12日,第3版。

[16]冯昭奎:《IT革命与国际关系》,人民网日本版,http://japan.people.com.cn/2001/07/31。

[17]张晓东:《努力实现跨越的印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9期。

[18]《软件业:印度比中国强在哪儿?》,《北京青年报》2001.3.28。

[19]侯若石:清华环球论坛,议题《中国面临信息化机遇与忧患》,讨论时间:2000年10月9日,中国教育信息网新闻中心http://www.chinaedu.edu.cn/news/jiaoyu/2000/10/20001025_010.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