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防范方面

技术防范方面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防范是实现一个组织网络文化安全的基础。互联网技术是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技术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搭建全息化信息互动平台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占领门户网站主导权,利用宽泛的传媒网络平台直接进行文化宣传和渗透是美国网络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利用庞大新闻网络平台对他国进行文化剪裁,也是美国政府最直接、最富侵略性的手段。

技术防范是实现一个组织网络文化安全的基础。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条网络,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和网络技术都是来自美国。互联网技术是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技术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新挑战和国家利益的新变化,美国仍在不断推进国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和持续换代。自互联网络诞生以来,美国就在占领门户网站、搭建互动平台、构建移动网络、获取网络信息等多方面开展了技术防范。

(一)掌握软硬件领先技术

电脑、手机、光纤等移动数据终端和信息传输设备是网络的“肉体”和“真身”。芯片是网络的“大脑”和“语言”,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化诞生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网络文化交往的载体。掌握芯片制造和升级换代的先导权是掌握网络文化优势的基础。美国不仅拥有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Windows等智能处理器和电脑操作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网络化的过程中,苹果品牌又异军突起,迅速在数字化浪潮中吞没了一大批手机制造商。同时还开发推广iPad、iTouch等新型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领跑者。

就软件而言,从最基本的计算机汇编语言,到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等都是用英语开发出来的。美国用英语制定了计算机软硬件标准,使得开发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人员首先必须会英语,否则就无从入手。从硬件来看,美国联邦政府既是国家基础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国家其他领域参照的楷模。美国认为对政府关键信息系统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美国私营工业和州及地方政府也直接拥有并有效控制着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极为重要的大量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对于私人计算机,美国现阶段的主要对策是为其建立一个公共框架,在他们主动行动的基础之上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2014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了11家。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目前中央处理器(CPU)的产量占全世界的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在全球近三千个世界性大型数据库中,基站设在美国的就占70%。2014年4月25日,微软正式以74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还包括了Nokia.com网站和相关的社交媒体。微软还决定弃用“诺基亚”这个曾经红遍全球的品牌,而是推出自己的“Lumia”品牌。

(二)搭建全息化信息互动平台

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占领门户网站主导权,利用宽泛的传媒网络平台直接进行文化宣传和渗透是美国网络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利用庞大新闻网络平台对他国进行文化剪裁,也是美国政府最直接、最富侵略性的手段。由美国政府控制的国际广播机构如美国之音(VOA)等就专事这一工作。该机构是冷战时期由美国政府建立的,专门对付“铁幕”之后的“敌对国家”,冷战结束后该机构虽然逐渐按照市场化运行,但仍然承担着同样的政治任务。此外,一些商业化的传媒集团虽然不受美国政府的直接控制,但也间接地接受美国政府的操纵,成为美国实施文化扩张与侵略的帮凶。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AOL),是美国时代华纳的子公司、著名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该网站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涉及购物、新闻、健康、旅游、娱乐等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并在全球各国设有相应站点。2001年,有无数的网站关门大吉,网络神话的泡沫一个接一个地破灭,然而美国三大门户网站雅虎(Yahoo),MSN和AOL都从优胜劣汰中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还成为网络界的榜样,甚至有人将它们称为互联网上的ABC(美国广播公司)、NBC(国家广播公司)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可以说,它们掌握着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因特网导航服务的网站,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由美国政府控股。作为国际门户网站,它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内容和搜索方案,包括聊天室、免费电子邮件、俱乐部、购物、音乐、新闻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雅虎免费电子邮箱,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邮箱服务网站。这种以提供搜索服务为主的网站扮演了引网民“入门”的角色,成为网民进入互联网的“门户”。MSN(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即微软网络服务)同样是诞生和发展于美国的国际门户网站,包括各类资讯、购物、游戏方面的内容,以及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博客(blog)门户服务。其即时通讯功能拥有全球最多的注册用户,是网络空间人们虚拟交往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创造各类网络语言、形成各种网络文化的摇篮。再如,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等在世界范围拥有广泛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站,也是美国塑造现代人思想、左右国内外政局,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美国77%的雇员在上班时间使用社交网络,33%的美国公司通过社交网络被一些病毒所感染,2/3的人上班用社交网络,1/3的公司网络已经通过社交网络被感染了。统计显示,奥巴马“到胜选之夜为止,拥有3200万Facebook粉丝、1200万Twitter跟随者和将近26万的YouTube视频,而其对手罗姆尼(Mitt R omney)相应的数据为1200万,170万和将近3万”。[5]这一差距显而易见地预示了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即便是在胜选后,奥巴马仍活跃于自己的两个推特账号。2015年,白宫为网民和移动设备用户推出了一个“增强版”的国情咨文,并通过“脸谱”“Youtube”“推特”等活跃度非常高的社交媒体大量宣传,对于那些什么都不看的用户,白宫将演说素材重新打包,然后发到他们的邮箱。奥巴马的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在脸谱网站吸引了大约150万次点击。白宫称,在推特网站上,发表了150多万份与国情咨文有关的贴文或转发,比去年大幅增加了25%。白宫称,半数以上用户在白宫网站观看了演讲直播,比去年大幅增加50%。奥巴马在2014年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国内,我们将加强我们的防御,迎战网络攻击等新威胁。”2015年国情咨文中又强调:“我们要确保政府会整合一切情报来打击网络威胁,就像我们打击恐怖主义一样。”可见,网络社交平台对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2009年的摩尔瓦多和伊朗骚乱中,反对派也是通过能够以手机推送信息的美国社交网站推特,在全球同步转播抗议现场消息,为谋取西方支持造势。在近年的中亚北非的动荡中,“推特”和“脸谱”等新兴社交媒体也出尽风头。“推特”和“脸谱”之所以能突破这些国家的屏蔽与封堵,为街头抗议推波助澜,就是因为这种社交网站的独特性,人们无须访问主站点就能发布帖子,并通过手机等在第一时间把发生在身边和现场的有关抗议活动的视频、照片和文字信息传送出去,在社会公众中迅即造成严重的信息混乱,产生广泛的舆论影响,从而引发社会的动荡。[6]因此美国政府自身对社交网络也非常重视,许多政府高官都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建立了个人账号,并保持与网民的日常交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推特”账号。截至2012年8月28日,该账号的关注者数量已超过1900万人,发出的“推特”数量超过5600条,而该账号本身所关注的对象数量也超过了67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普通民众。通过这一手段,奥巴马提高了自己的民众支持率,同时也在民众中为自己塑造了一种时尚、亲民的个人形象,同时这也是美国用来进行文化宣传和“颜色演变”的重要网络外交手段。

(三)构建独立的移动网络

手机是人们每天携带的“日常用品”,因此通过手机上网有不同于电脑的特点。一是便携性与泛在性。手机可随身携带,形成一个24小时在线的广域性网络,信息互动可随时发生,既增加了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也增加了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二是“三随性”。即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随身地接收互联网信息,用户的大量碎片时间,如候车、通勤途中用于手机上网,使其受众数量大大超过传统媒体。三是监管上的困难性。由于手机主要通过无线宽带上网,覆盖面广,购机、购卡的随意,手机上网的监管因此困难重重。但同时,移动网络又是发展网络文化的绝佳领域,也是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困难地带。《美国创新战略(2011)》中明确提出,政府正致力于促进下一代无线宽带网络的发展。这种网络能够覆盖98%的美国公民,并确保公众安全地连接到覆盖全国的可相互操作的无线网络。促进最先进网络技术的投入和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为无线宽带腾出更多空间。为此,政府正在大幅增加无线宽频的范围,从50兆赫增加到550兆赫,使其能够覆盖到商业用途。美国政府的这一计划将避免“宽频全面危机”,并有利于推动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以及其所配置的应用程序的创新潮流。目前,美国大约有一百万人仍然没有订购家用宽带,这表明21世纪经济体系中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在使用20世纪的基础设施。美国《复苏法》已提供69亿美元用于大幅提高宽带在全美国家庭、企业、学校、图书馆、公共安全部门、医院的接入数量,在确保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性的同时,也是美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先行措施。美国要在互联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四)霸权的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

美国通过设立网络分级制度标准,完整定义网络分级所采用的检索方式,并借助过滤软件,制定封堵用户访问的互联网网址清单,对内容进行分级与过滤,以实现技术手段上对网络平台的控制。其实,发端于美国国防部的互联网,现在和互联网最初的设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互联网的可扩展性、可移动性、即时性、泛载性、异构性的挑战使互联网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014年5月26日发布了《美国全球监听行动记录》,从中可以看到美国运用霸权的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对全球网络空间的监听和追踪。美国在信息获取技术上,分为主动获取技术和被动获取技术。主动获取技术是通过向网络注入数据包后的反馈来获取信息,特点是接入方式简单,能够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内容,但会对网络造成额外负荷。目前,美国网络联盟公司的McAfee WebShield e1000的捕获能力已达到HTTP通讯每秒2MB;在技术层面,已能实现对GB量级的数据流的实时捕获。McAfee WebShield设备可以对SMTP、HTTP、FTP和POP3通讯进行扫描。迈克菲(McAfee)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安全技术公司,它的信息内容识别技术值得一提,所谓信息内容识别是指对获取的网络信息内容进行识别、判断、分类,确定其是否为所需要的目标内容,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主要分为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识别。目前,相关的语音识别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尚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识别出的非法信息内容,阻止或中断用户对其访问,成功率和实时性是两个重要指标,这被称为控制或阻断技术。而比较成熟的阻断技术产品仍然是的美国的McAfee WebShield设备。此外,还有信息内容分级技术、图像过滤技术、信息内容审计技术。目前,大多数实际应用的基于内容过滤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网页中文本信息的截取和分析,结合传统的基于URL访问控制列表的网络过滤技术实现过滤功能。信息内容审计的目标就是真实全面地将发生在网络上的所有事件记录下来,为事后的追查提供完整准确的资料。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审计,政府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本区域内因特网的使用情况,为信息安全的执法提供依据。美国为维护本国网络安全,强调要通过组建联盟的形式,强化集体防御能力。“五只眼”联盟就是美国为实现霸权的信息识别与获取建立的集体化防御组织。“五只眼”联盟是在英美情报共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3月,英美签署了“英美通信协定”,将情报共享机制化。1948年,加拿大加入该协定,1956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加入该协定。后加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英美共同组成了“五只眼”情报共享联盟。随着斯诺登这两年不时地爆料,以上疑问都有了答案,“五只眼”监控下的全球监听版图也逐渐明晰。除了“五只眼”情报联盟的5个成员国互不窃听,全世界都活在“五只眼”的目光之下。美国网军约有四万名员工参与监听和网络攻击及反攻击工作,形成了全球监听版图。[7]

上述这些美国在技术层面对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战略性措施归根到底是依赖于美国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上的优势。美国总统候选人洪博培试图依靠几亿中国手机用户和网民“扳倒中国”的公开演说说明,美国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优势背后深藏操纵国际政治稳定和世界文化安全的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