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

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 (宋)蔡襄撰宋刻本。宋赵希弁《读书附志》,又著录有“《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卷”。四十卷本蔡集,明代万历中陈一元刻于南昌,将三十六卷析为四十卷。此本虽亦名《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但卷数是三十六卷,与《读书附志》所著录者不同。也证明三十六卷本蔡氏文集的编者,是王十朋。

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 (宋)蔡襄撰

宋刻本(序目、卷一至六、二十五至三十六配清抄本)。朱锡庚跋。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左右双边。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泉州)人。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赞助庆历新政,直言论时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转运使。皇祐四年(1052)知制诰。至和、嘉祐(1054—1056)间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建万安桥,长三百六十丈,横跨泉州湾,在中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英宗治平四年(1067)卒,南宋孝宗乾道(1165—1173)中赐谥“忠惠”。事迹详《宋史》本传。

蔡襄的集子,情况比较复杂,通行本多为三十六卷本,名《蔡忠惠集》,无疑是南宋孝宗乾道赐谥“忠惠”以后编辑起来的。《宋史·艺文志》著录“《蔡襄集》六十卷,又《奏议》十卷”。《文献通考》则通作七十卷。《郡斋读书志》又著录有《蔡君谟集》十七卷。宋赵希弁《读书附志》,又著录有“《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卷”。并谓“希弁所藏三十卷,乃公之曾孙刑部郎洸所刊者,陈参政骙序”。《四库全书总目》有三十六卷本《蔡忠惠集》提要,却无书,还收有四十卷本《端明集》,有提要有书。四十卷本蔡集,明代万历中陈一元刻于南昌,将三十六卷析为四十卷。此本虽亦名《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但卷数是三十六卷,与《读书附志》所著录者不同。《四库全书·端明集》提要称:“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出知泉州,已求其本而不得,后属知兴化军钟离松访得其书,重编为三十六卷,与教授蒋邕校正锓板,乃复行于世。”此书乾道五年(1169)王十朋序亦称:“乾道四年冬得郡温陵,道出莆田,望公故居……,求其遗文,则郡与学皆无之,可谓缺典矣。于是移书兴化守钟离君松、傅君自得,访于故家,而得其善本;教授蒋君邕与公同邑,而深慕其为人,手校正之,锓板于郡庠。得古、律诗三百七十首、奏议六十四首、杂文五百八十四首,而以《四贤一不肖诗》置诸卷首,与奏议之切直旧所不载者,悉编之,比它集为最全,且属予序之。……五年十月,永嘉王十朋序。”也证明三十六卷本蔡氏文集的编者,是王十朋。

此本向来只著录为“宋刻本”,盖书内无明证可使此书的版本著录得更加具体而详尽。且卷十五《言增置谏官书》中有“无使天下之人谓朝廷有好谏之名,而无好谏之实,使其言有讦切,亦愿优假,无为奸邪(上皇御名)”。此处以“上皇御名”所替代回避的文字当是“構”字,显然回避的是南宋首帝赵構的御名。但这里已题曰“上皇”,那就说明其时赵構已经做了太上皇。而卷十《侯宗亮授西上阁门副使》中“宣纳夙夜,罔有不勤;出入禁严,罔有不(今上御名)”。此处以“今上御名”所替代回避的文字当是“慎”字,显然回避的是南宋二帝赵昚的嫌名。同样,卷十《皇兄承干赠节度使追封萧国公》中“天子之宗族有惇良之行”的“惇”字,却不予避讳。“惇”是南宋第三帝赵惇的御名,此处不行回避,表明此书之刻尚未到光宗之时。前边赵構已经做了太上皇,后边光宗赵惇御名尚未行回避,表明此书之刻当就在孝宗朝。刻工蔡顺、蔡宁、蔡达,参与刻过《豫章黄先生文集》,蔡恭则参与刻过《汉雋》。《中国版刻图录》谓此书“刻工姓名与淳熙九年江西漕司本《吕氏家塾读诗记》、豫章本《黄山谷文集》、庆元二年本《欧阳文忠公集》多同,因推知此书当是孝宗朝江西漕司或吉州官版。初印精湛,世无二帙”。此书各卷卷端卷尾的卷次,几乎都已经过剜改,版口镌题《端明集》,卷次亦经剜改。

此本钤有“笥河府君遗藏书画”、“滇生”、“堪喜斋书画印”、“东华吟舫”、“朱锡庚”、“东郡宋存书室珍藏”、“四经四史之斋”、“东郡杨绍和印”、“彦合读书”等印记。今藏国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