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

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余 晖近日,两则看似不相关联的消息引发了笔者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民意?然而,“两会”一年只有一次,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人民网“两会”民意调查一经推出,立刻受到网友的热捧,投票之余网友们还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四天时间,留言已达400余条。

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

余 晖

近日,两则看似不相关联的消息引发了笔者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民意?

岁末年初,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当地媒体纷纷开信箱、设热线,征集百姓意见。1月27日,距全国“两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人民网已率先推出“两会”民意调查,列出了包括反腐倡廉在内的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科学等方面的40个问题,请网友投票和点评,以此了解百姓关注的热点和民意所在。

1月29日,《北京青年报》转发《郑州晚报》的报道,曾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上网的郑州市,经过6年的建设,如今有六成政府网站不合格。其中,许多网站长期内容不更新,没有设置政府信箱或政府信箱长期不开,不能通过信箱、留言板、政务论坛等形式实现与公众的沟通。可以说,前者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后者表现出的却是对百姓的漠视。

据最新数字显示,截止2004年12月31日,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达9400万,互联网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人们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正因为如此,让百姓通过互联网关注和参与“两会”已成为媒体报道“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百姓网上提案、代表委员与网民在线交流等诸多网上网下互动的形式,广泛的民意被代表和委员带上了“两会”,甚至成为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补充内容和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过程;而包括网民意见在内的社会舆论对这一制度的现状及完善过程的关注、监督,正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两会”,会议期间的一些热点话题经媒体报道后,往往能引起百姓的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广泛的议论等于帮代表委员开展了广泛的民意调查,而在不断的议论中,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被更多的百姓所了解,政府部门的一些难处和苦衷也被更多的百姓获悉和谅解,进而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关注和听取民意,让代表委员,让普通百姓,也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获益多多。

然而,“两会”一年只有一次,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对民意的重视,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政府须臾不可忽视的“功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网站理应成为搭起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始于1999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百姓,是我们建立信息化政府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有专家指出,从1999年至今,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的投入大约已突破2000亿元。花了这么多钱办政府网站,产生了多大效果?像郑州这样的不合格网站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是设备缺乏,是人手不足,还是根本就认为这一“桥梁”可有可无?有关地区和部门应该认真查查,对国家、对百姓有个交待。

听取和关注民意不是作秀,也不能仅停留在一时一事,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应该拥有一个制度化、程序化、实质化的表达渠道。如果这一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的许多决策就很难确保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人民网“两会”民意调查一经推出,立刻受到网友的热捧,投票之余网友们还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四天时间,留言已达400余条。百姓需要这样的渠道!

北京“两会”早已落幕,《北京青年报》设立的“两会”信箱却要保留下去,继续征集市民对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百姓生活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报社表示,将把读者的邮件收集整理后转交给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关部门。媒体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那么,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呢?

(人民网2005年1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