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球时报》标题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环球时报》标题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环球时报》标题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环球时报》的标题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具体实在地揭示了新闻内容,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报道立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众生百态。《环球时报》采取的表现手法主要有:1.巧用动词和捕捉细节,使标题显现出一种动态。这类在标题中勾勒场面和细节的手法,也成为《环球时报》标题的一大特色。

一、《环球时报》标题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环球时报》的标题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具体实在地揭示了新闻内容,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报道立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众生百态。

(一)通俗易懂,贴近读者

《环球时报》所报道的国际新闻事件都发生在异国他乡,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天然存在着地域和心理上的距离,更何况这些事件往往有着宗教、文化历史、种族等等方面的复杂背景,读者很容易因陌生难懂失去关注的热情。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读者是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这就要求记者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写新闻,注重传播效果。而标题作为新闻的向导,要让读者在一瞥之间选择阅读新闻,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则是很重要的因素,请看些例子:

一路在谈对华政策 重点讨论四大问题(引题)

     赖斯在北京挺忙的(主题)

(2005年3月21日 头版)

哈马斯强硬要权力 以色列一点不帮忙(引题)

   巴勒斯坦总理干不下去了(主题)

(2005年10月7日 第三版)

一方提交重要文件 一方也想体面收场(引题)

     伊朗美国都软了(主题)

(2005年10月24日 第三版)

以上几则标题内容涉及复杂的国际事务、外交关系,标题没有严肃的“官话”,而是用简洁通俗的语言交待和评价了新闻事件,便于读者认识事件的本质。“挺忙的”、“都软了”、“一点不帮忙”、“干不下去了”,似乎是百姓的街头巷语,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消除了人们对国际报道的距离感。这类口语化、生活化的标题在《环球时报》上比比皆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态度鲜明,褒贬得当

《环球时报》始终坚持导向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正确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冷静观察国内、国际形势,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态度鲜明、褒贬得当。对于大是大非问题,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事实为依据,批驳谬误、明辨是非,引导读者深入认识和正确理解事件本质。例如:

美日台媒体搞恶意炒作 航天专家斥其一派胡言(引题)

       神六没有军事威胁(主题)

(2005年10月24日 头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天,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赞扬,但同时也遭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非议。美国、日本一些媒体宣称,神六的发射带有“军事目的”。航天专家指出,中国政府进行太空探索的和平目的不容置疑。标题针锋相对,指出“神六威胁论”是“恶意炒作”、“一派胡言”,并对此作出了响亮的回答——神六没有军事威胁。又如:

公然美化侵略历史 显示强硬政治姿态(引题)

    日本教科书激怒中韩(主题)

(2005年4月6日 头版)

在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周边国家民众反对声一片的特殊时刻,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公布了审定合格的8个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其美化侵略、歪曲史实、推托罪责的基调并没有改变。这是引人注目的热点新闻事件,报纸在头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报道。标题中“公然”、“强硬”、“激怒”等字眼明显表达了报纸的立场和态度,这种立场和态度是以对事实的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为前提的,分寸把握得当、坚定有力,读者很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

如果说上述两则标题用色彩鲜明的词语表达了对某些现象的否定态度,那么在对一些值得肯定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中,《环球时报》的标题同样表现出自己毫不含糊的态度。请看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期间的几则标题:

冲破六十年阻碍 迈出历史性一步(引题)

    连战感叹相见恨晚(主题)

(2005年4月27日 头版)

政坛商界名声显赫 中华民族情怀深厚(引题)

    连氏家族都有爱国心(主题)

(2005年4月27日 第三版)

      连战深受大陆感动(主题)

他说:“让我们真正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副题)

(2005年4月29日 头版)

 (引题)

   连战期盼再次相见(主题)

(2005年5月4日 头版)

国共两党在时隔六十年后会面,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从连战一行踏上故土大陆,到启程返回台湾,标题表现出连战重归故里的感慨之情、连氏家族深厚的爱国之情、受到热诚欢迎的感动之情、盼望再次相见的惜别之情,贯穿这次“和平之旅”访问的,是一个“情”字,昭示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期盼早日和平统一的殷殷之情。

(三)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标题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为精确、鲜明、生动,也更耐人寻味。生动传神的标题是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不仅给读者以动态美的享受,而且还能进一步吸引他们去阅读新闻的全文。《环球时报》采取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巧用动词和捕捉细节,使标题显现出一种动态。

强硬外交惹怒周边 牛肉贸易得罪美国(引题)

    日议员要赶小泉下台(主题)

(2005年3月21日 头版)

对全球大签名无动于衷 搞三步走战略全力“争常”(引题)

     日本拼命往安理会挤(主题)

(2005年3月30日头版)

商人身份来作掩护 重金结交当地官员(引题)

    台特工窥探中俄军购(主题)

(2005年10月7日头版)

反纳粹游行酿成骚乱 对救灾不力怨气冲天(引题)

     美国黑人憋着一肚子火(主题)

(2005年10月19日 第九版)

“赶”和“下台”用在这里具有戏剧色彩,揭示出本应是同一战线上的日议员和小泉之间的深刻矛盾;“拼命”、“挤”非常恰当地描绘出日本的心态、行为以及“争常”的艰难程度;一个“憋”字,道出了美国黑人内心的愤怒与不满。“窥探”一词描绘出台湾特工心怀鬼胎的特务行径。动词的使用,既反映出新闻事实动态的变化,也为标题增色不少,给人以灵动跳跃的形象感。

此外,对于细节的描述,也使标题富有现场感。如,《海啸惨剧超出想象(主)无边的大海像是突然站起来,并快步走到你的面前(副)》,引人联想,在脑海中产生视觉形象。这类在标题中勾勒场面和细节的手法,也成为《环球时报》标题的一大特色。

2.巧用词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标题的内容。

不许官员们去浴室 防止被商人拉下水

    乌克兰反腐从泡澡开始

(2005年3月30日 第四版)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乌克兰为打击腐败而禁止官员去公共浴室。引题在用语上很有意味,“拉下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浴室中下水洗澡;二是指官员被不法商人贿赂,从而被“拉下水”。寓意双关。

入学门槛低 学校收费少 教学质量高(引题)

   中国学生印度“取经”(主题)

(2005年3月30日第22版)

唐僧到印度“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里将中国学生去印度留学,说成是“取经”,意在表明到印度留学就像唐僧到印度“取经”一样,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取到“真经”。这种“表”、“里”两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述方式,使标题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3.巧用提问的方式表现标题的内容。

《环球时报》常常以疑问句式作题,其实是故作无疑之问,有的作答,有的不作答。这样可以使标题的语势起伏变化,更加引人关注。例如:

   印度军费为何大增(主题)

威慑巴基斯坦 谋求大国地位(副题)

(2005年2月28日 第三版)

给不顺从者插“妖魔”标签 为干涉别国披“合法”外衣(引题)

        美国为何炮制国际黑名单(主题)

(2005年4月22日 第七版)

飞行115个小时,没有使用一个故障对策(引题)

     神六为何如此完美(主题)

(2005年10月19日 头版)

以上标题采用问句形式,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前两则标题主题提问,分别由副题和引题回答,有问有答,表述清楚、完整,交代了读者最想了解的信息。第三则标题虽然用了疑问词“为何”,其意并非在于提问和回答,而是抒发了一种喜悦和赞美之情。这些提问句式增强了表现力,也达到了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

4.巧用比喻和借代方式表现标题的内容。

“急独派”要罢陈水扁 台当局赶忙赔小心(引题)

    “扁宋会”捅了马蜂窝(主题)

(2005年3月2日 第16版)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各大政党争相在两岸议题上出招,使两岸关系出现难得的热度,呈现缓解之势,但“急独派”对“扁宋会”反响强烈,要罢免陈水扁。标题用“捅了马蜂窝”,生动、活脱地反衬出“急独派”要反扑的强硬态度。

用细菌固定沙尘 刮大风也不扬沙(引题)

   中国将给沙漠铺地毯(主题)

(2005年4月20日第24版)

这是一则科技新闻的标题,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防沙治沙工程的手段,将专业技术过程通俗化,使读者容易懂。

此外,借代手法的运用也为标题平添了风趣,如《喜结良缘收敛锋芒调整动作影响成绩(引)“老虎”婚后不再威风(主)》,绰号叫“老虎”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伍兹自从结婚后成绩不佳,标题以“老虎”借代伍兹,说他婚后不再威风,十分形象贴切。

(四)巧用数字,简洁明了

运用数字可以更直接形象地说明问题,简单明了、说服力强。《环球时报》中的标题中经常出现数字:

每年扔掉300万吨食品 足够养活1.5亿灾民(引题)

       英国百姓浪费惊人(主题)

(2005年4月22日 第四版)

引题中用了两个庞大的数字“300万吨”和“1.5亿”,具体说明英国浪费现象的严重程度,很有震撼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修公路6年上千里 贸易额4年翻3番(引题)

     中国在非洲很有影响(主题)

(2005年4月22日 第九版)

报道中列举了中国在非洲有影响的多方面事例,但无论多么有代表性的事例,都不如具体的数字来的让人信服,标题中选择了中国在非洲投资建公路,六年修公路上千里,以及整体贸易额四年翻三番的事例,得出“中国在非洲很有影响”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点火时间相差1秒钟 飞船落点就相差9公里(引题)

      神六回家全球瞩目(主题)

(2005年10月17日头版)

标题运用精确的数字,将“1秒钟”与“9公里”相对比,突出了我国航天技术和航天员的高水平,也凸现了这次任务的艰巨与困难重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