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Beehr和Schuler根据该理论提出了交互过程模型,该模型将压力的环境因素、认知、反应及结果以及一系列起中介作用的变量整合,侧重于认知的作用。资源保护理论有效解释了工作压力,个体资源与工作压力高度相关。压力事故模型认为工作和非工作的压力源通过急性反应、能力下降和不安全行为三个中介阶段最终导致了工作失误和事故。该模型提出了重要的研究理念,即压力与工业事故密切相关,有效的压力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_安全绩效与工作压力研究

(1)人——环境匹配模型。

图2-1 人-环境匹配模型

French(1972)提出了人-环境匹配模型(Person-Environment Fitness Theory),认为工作压力由个人特征(个体需要和能力)与环境特征(环境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结果。个人特征与环境特征的匹配有两个层次,一是需求——供给匹配,另一个是需求——能力匹配。需求——供给匹配指个人的需要与价值观念(P)与可以满足需要和价值观念的环境供给(E)之间的匹配。例如,高感情需求的员工无法与人际交往少的工作相匹配。需求-能力匹配是指环境需求(E)与个体可以满足需求的能力(P)之间的匹配。例如,操作能力差的员工无法与操作性工作匹配。[20]

(2)工作要求——工作决策自由度模型。

Karasek(1979)提出的工作要求——工作决策自由度模型也被称为要求——控制模型。它的模型假设是基于工作压力是工作要求和工作决策自由度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工作要求即工作环境中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工作负荷。决策自由度指决策的自主权或工作控制程度。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高工作要求和低控制情境会产生难以消减和管理的工作压力。根据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工作压力发生于工作要求高并且工作决策自由度(控制感)低时;而工作要求高、工作决策自由度也高时,个体会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工作。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受到广泛的认可,是20世纪后期最为重要的工作压力模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工作要求——控制模型中又引入了社会维度,即社会支持(组织支持),认为其对工作压力有显著的影响。工作要求-控制理论发展为工作要求——控制——支持(JDCS理论)。[21]

图2-2 工作要求——工作决策自由度模型

(3)任务绩效控制模型。

任务绩效控制模型由McGrath提出,用以解释与任务绩效相关的工作压力。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任务绩效是工作压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难度的函数。工作压力取决于对任务绩效重要性的认识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工作难度由客观

的工作环境(压力源)决定,同时影响个体对工作难度的认知,工作难度的认知又反作用于对实际工作压力的认知,同时决定个体如何选择应对方式应对工作压力。任务绩效控制模型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与工作任务绩效相关的压力。

图2-3 任务绩效模型

(4)交互过程整合模型。

Lazarus(1984)的认知交互理论,认为压力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eehr和Schuler根据该理论提出了交互过程模型,该模型将压力的环境因素、认知、反应及结果以及一系列起中介作用的变量整合,侧重于认知的作用。该模型引入了时间的维度,体现了压力的动态特点。Beehr和Schuler认为模型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都是双向影响,并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交互过程整合模型对认知的研究及测量促进了对于压力过程的理解,而压力的动态性也为压力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

(5)资源保护理论。

Hobfoll(1988)提出了资源保护理论,认为“……人具有内在的、习得的保护自身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内驱力,以及控制危及自身资源安全的内驱力”,即当个体发现其自身资源受到威胁或已遭到破坏感受到的压力。个体的自身资源分为:客观资源,即食物、衣物、居所等;特征资源,即个性、态度、自尊等;条件资源,即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能量资源,即知识、技能等。该理论也认为压力是一个过程。资源保护理论有效解释了工作压力,个体资源与工作压力高度相关。

(6)压力控制理论。

Edwards提出的关于组织中压力、应对与幸福感的压力控制理论是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关注自我调节协同的功能。压力控制理论以负反馈循环思想为核心,实现环境特征与参照标准之间的差异最小化。该理论认为,压力产生于个体认知和期望间的差异,压力产生后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并促使个体做出应对。该理论也引入时间的维度,认为产生压力的多重差异构成的动态系统随时间发展而动态变化。

(7)压力源于与反应——特定理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压力的研究逐渐拓展到了压力源、压力源的构成方式,压力反应等方面,并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工作压力的特定模型。Colquhoun和Rutenfranz研究了轮班制工作与压力的关系。Leana和Feldman提出了探讨再就业、不充分就业与长期失业特定情境的压力模型。Cooper和Carwright提出的模型研究了六种与工作本身相关或与工作关系相关的潜在压力源,分别是:工作内在的压力源,包括工作时间、噪音等;角色压力源,包括相冲突的工作要求,不明确的工作流程等;人际关系压力源,包括不良的同事关系;工作不安全感,包括企业裁员、兼并等;组织变量,包括组织沟通渠道不畅等;工作——非工作界面,包括工作家庭矛盾等。

Murphy、DuBois以及Hurrell的提出的压力事故模型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定模型之一(图2-4)。

图2-4 压力事故模型

由于本书研究的着眼点也在压力与事故的关系,因此,特别将此模型加以解释。压力事故模型认为工作和非工作的压力源通过急性反应、能力下降和不安全行为三个中介阶段最终导致了工作失误和事故。压力源包括工作活动、工作因素、工作流程、组织因素、家庭、经济等,急性反应包括紧张、疲劳、饮酒等,能力下降涉及精确性、反应时、注意力、判断力等,不安全行为包括不规范的防护措施、不规范操作、冒险行为等等。该模型提出了重要的研究理念,即压力与工业事故密切相关,有效的压力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这也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