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模型构建

理论模型构建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研究假设(一)产业竞争强度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外部竞争环境的持续快速变化是促使竞争对手间由纯粹的对立竞争战略关系走向合作竞争关系的重要因素。以产业生命周期为例,它对企业合作竞争战略模式选择及其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一、研究假设

(一)产业竞争强度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

外部竞争环境的持续快速变化是促使竞争对手间由纯粹的对立竞争战略关系走向合作竞争关系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产业环境因素主要有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集中度、产业成长率、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等。

以产业生命周期为例,它对企业合作竞争战略模式选择及其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市场经济实践表明,以一定的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而形成的产业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消失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规律。过去理论界通常认为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过程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然而,这并没有揭示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本质规律。潘成云[14]认为反映产业本质特征的生命周期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自然垄断阶段、诸侯纷争和全面竞争阶段、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阶段、蜕变和再创新阶段,这一周期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发生各种异化现象,并将对一定的国家的产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产业竞争强度、企业目标等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它们对企业竞争战略基本理论模式选择以及对合作竞争战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中期阶段,联盟主要采用契约模式,如联合采购、联合生产或联合营销合同,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运作以及市场销售成本,然而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及后期,联盟[15]成员更加重视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学习,于是基于知识的组织安排模式被广泛采用,以应对显著的技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16]

Dickson和Weaver[17]研究发现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对联盟的组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Luo Yadong以我国跨国联盟为样本,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产业结构的五个维度,即产业利润水平、产业成长性、产业资产密度、产业竞争强度以及产业结构不确定性,分别用产业平均税后资本收益率、产业销售增长率、产业固定资产净值、产业公司数量增长率以及前四项的几何平均值来度量,在设定了一些控制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后发现,除了产业资产密度之外,其他四个产业维度对跨国联盟的绩效都有显著的影响[18]。王姝[19]研究表明,产业竞争强度衡量的是产业内一家公司对其他公司生存机会的影响程度,影响到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产业竞争强度对联盟竞争优势效应和满意度两个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李薇、龙勇[20]用联盟外部产业环境特征来刻画战略联盟的外生影响因素,选用现有直接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以及替代品的数量等三个指标对竞争性联盟所处的产业环境进行刻画与测量,并将其命名为产业竞争强度,研究表明,产业竞争强度对联盟外部绩效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从产业环境角度来看,产业竞争强度越高,在企业间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大,如价格战、串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如果企业能够选择具有互补能力的对手进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则不仅有助于消除恶性竞争行为,而且还能够节约社会资源,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并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提出假设:

H1:产业竞争强度越高,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水平越高。

(二)合作风险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

合作风险分为两个部分,即对联盟绩效具有消极影响的外部环境风险和联盟内生风险,其中联盟内生风险也称之为关系风险,这是联盟特有风险[21]。Zineldin[22]认为构建合作竞争战略关系对于相关各方来说将产生一系列潜在风险,即联盟内生风险,主要包括:资源占用过多风险;较高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共事经验缺乏可能导致内部冲突风险;协调、控制合作与竞争矛盾关系成本风险;紧密合作关系结束的退出成本风险;面临的各种惩罚风险等等。李薇[23]认为行业外生风险(即外部环境风险)水平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对提高行业成长性的贡献越高,因为行业中企业为了规避和分散这些外部环境风险,会更加倾向于与其他企业组建联盟,这其中也包括与同行对手进行合作,因而能够显著提高相互学习效率,在节省成本及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加快行业内的技术创新速度,并激励其他企业也不断加快创新速度,从而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的长期成长能力,同时她认为行业的外生风险水平越高,对提高行业集中度也有一定的贡献。因为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水平的提高会刺激企业与同行组建联盟,同行联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作出贡献。他用需求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与竞争不确定性描述合作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合作风险对合作外部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徐爱东、龙勇[24]认为我国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是非理性的,合作中往往不考虑风险对绩效的影响,只重视股权合作的方式。

虽然现有研究中关于合作风险对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两者之间既可能是正相关关系也可能是负相关关系。根据我们对有关企业家的访谈调研和以上有关研究结论,假设合作风险将影响合作竞争战略相关企业对联盟信心及联盟稳定性,从而对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提出假设:

H2:合作风险水平越高,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的外部绩效水平越低。

(三)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

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问题是战略联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25]。战略联盟结构模式:一是可以为联盟合作伙伴间互动提供依据和条件;二是决定战略联盟伙伴获取和控制所需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三是决定公司对未来的选择状况。学者及战略联盟管理者普遍认为,战略联盟成功与否与其所选择的联盟结构模式具有紧密关系。目前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战略联盟结构模式的分类方法,其中Killing以及Yoshino和Rangan[26]将联盟分为三类:非传统形式的合同、相互参股联盟和股份合资企业。Dussauge和Garrette[27]按照从市场到等级组织制度的连续性将联盟分成了四种形式:研发协议,无组织的联合制造项目,半组织形式的项目和基于商业的股份合资企业等。目前大多数关于战略联盟结构研究使用的分类法是契约式联盟和股权式联盟[28]。其中契约式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边契约与双边契约模式,股权式结构可以划分为单边持股、相互持股及合资企业三种类型[29]。Santoro和McGill[30]则专门针对联盟的几种常见模式进行了排序,从市场到等级制的联盟结构依次为:特许、交叉特许双边合约联盟、少量股权联盟和股权合资形式。这里的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具有五种形式:单边契约、双边契约、单边持股、双边持股、合资企业,并顺次定义为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依次增强。

联盟结构越紧密,联盟所涉及的业务广度以及合作内容的深度越显著,联盟成员创造协同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伙伴间相互学习的效果也会越好,从而有助于提高伙伴个体、联盟整体以及整个行业内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联盟结构紧密水平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对提高行业成长性的作用越显著[31]。李薇、龙勇[32]经过实证研究表明,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外生绩效水平越高,实证结果还表明联盟结构会通过联盟内生绩效这一中间变量对外生绩效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联盟结构的紧密程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企业的合作深度,而且随着合作程度及层次的加深,联盟成员创造协同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33],从而有助于提高联盟对行业的影响。从理论研究角度,可以预测,随着联盟结构紧密水平的增加,成员企业的互动频率、资源和能力的相互暴露程度、知识的学习和转移水平都会不断加深,这将产生两方面结果:一是联盟内部效率高的企业借助伙伴的实力使自身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发生对伙伴企业进行接管、并购等现象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大,并直接导致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减少;二是联盟外部合作效果对市场影响会越大,从而对其他非联盟企业的排挤效应会随之增加,减少其他竞争对手的数量。

因此,提出假设:

H3: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越高,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的外部绩效水平越高。

(四)合作竞争战略内部绩效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

学者Cool[34]、Woo[35]关于市场影响力的观点认为,企业与对手结盟可以改变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当企业通过联盟获取了更优的内部绩效时,如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等,合作成员企业以及联盟整体的市场影响力将会得到增强,进而使得行业集中度水平获得提高。此外,如果企业获取的内部绩效更多地体现在长远发展能力方面,如提高了研发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溢出效应以及带动效应的作用下,行业内其他企业也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对相关能力进行改进,从而使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能力获得提高。

在合作企业取得很好的内部绩效的同时,其竞争实力以及竞争地位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并进而使行业整体的竞争结构发生改变。当合作竞争战略内部绩效水平较高时,意味着合作成员或联盟整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会有所扩张,并往往伴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行业地位的提升等表现,而这些都将直接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市场集中度获得提高等市场效果。李薇、龙勇[36]经过实证研究表明,联盟内生绩效与外生绩效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提出假设:

H4:合作竞争战略内部绩效水平越高,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的外部绩效水平越高。

(五)社会心理契约与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之间的关系

规范、约束、协调和激励社会主体的契约分为两种类型:行为契约和心理契约,其中规范、约束、协调和激励社会主体行为活动过程的契约即行为契约,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契约”,行为契约的最大特点是它们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形式出现以及对社会主体行为规范、约束、协调和激励作用的强制性;规范、约束、协调和激励社会主体心理活动过程契约称之为“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最大的特点是无形性、不确定性和对社会主体心理活动约束的非强制性。心理契约概念产生初期基本被认为是“存在于雇用双方之间的一种未书面化的契约、内隐契约或者期望”[37]。进一步研究发现,心理契约不仅存在于雇佣双方之间,还存在于任何相关社会主体之间,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相关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过,存在于不同相关社会主体之间“心理契约”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道德准则、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一种经济体系的商业文化、社会组织的组织文化等等。

根据心理契约影响范围,可以把心理契约划分为社会心理契约和群体心理契约。所谓社会心理契约是指整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认识、认同和主动自觉追求某种理念、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况;所谓群体心理契约则是指某种群体内成员共同认识、认同和主动自觉追求某种理念、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状况。群体心理契约和社会心理契约相互影响。这里探讨的是社会心理契约对企业合作竞争外部绩效的影响,所以这里根据社会或群体对合作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或对立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的共同认识、认同和主动自觉追求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况可以把社会或群体心理契约进一步划分为:合作竞争战略主导型社会或群体心理契约和对立竞争战略主导型社会或群体心理契约。

整个社会对合作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主动自觉追求、遵守和维护的共识、信念和信心比主动且自觉追求、遵守和维护对立竞争战略观念和模式的共识、信念和信心更强烈,则更有利于合作各方制定和实施合作竞争战略,从而提高合作竞争战略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效益,即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

因此,提出假设:

H5:合作竞争战略主导型社会心理契约[38]约束力越强,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的外部绩效水平越高。

二、理论模型的提出

根据以上分析,将影响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的因素归纳为:产业竞争强度、合作风险、合作竞争战略联盟结构紧密程度、合作竞争战略内部绩效、社会心理契约等五个主要方面,然后获得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如图8-1所示。

图8-1 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外部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