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到的法则

从到的法则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4月29日,我们在禅城区创办了第三份社区报《石湾社区报》。比如2013年10月创刊的《九江社区报》,尽管它创办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却最早探索出一条从邮发到发行公司包发最后到社区组织承担发行的良好路径,成为系列社区报中到达率最高的一份社区报。2015年4月试刊的《石湾社区报》正在探索刊号管理以及结合新媒体整体运营的新办法与路径。
从到的法则_在中国办社区报

从2009年10月28日,我们正式创刊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到2010年10月29日我们试刊第二份社区报《孝德社区周刊》(2011年4月1日正式创刊),再到2011年12月21日试刊第三份社区报《狮山树本周报》(2012年7月11日正式创刊),前三年我们创办了3份社区报,速度比较慢。因为要解决遇到的很多难题:关于运转资金的问题,关于采编队伍的搭建问题,关于内容的定位问题,关于活动的组织问题,关于发行的覆盖问题,关于经营的开拓问题。

前面我们说到,地方政府每年对社区报资金的支持是不足以完全支撑该社区报一年的运转成本的,而且政府的资金支持是逐年递减的,所以资金的压力始终存在。

从2013年开始,随着政府、居民和商家对社区报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我们社区报的创办速度也加快了。2013年一年时间内,我们创办了4份社区报,分别是3月29日试刊的《九江社区报》(2013年10月18日正式创刊)、9月28日试刊的《里水社区报》(2014年1月7日正式创刊)、10月16日试刊的《西樵社区报》(2014年1月3日正式创刊)和10月28日试刊的《祖庙街道社区报》(2014年1月8日正式创刊)。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社区报首次进入禅城区。禅城是佛山市的中心城区,而祖庙街道又是禅城区的中心城区,所以《祖庙街道社区报》的创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标志着我们的社区报走进了佛山的最中心区域。

2014年,我们创办了2份社区报,分别是5月14日试刊的丹灶《有为周报》(2014年8月17日正式创刊)和8月13日创办的《张槎社区报》(2014年9月16日正式创刊),其中《张槎社区报》是我们在禅城区创办的第二份社区报。2015年4月29日,我们在禅城区创办了第三份社区报《石湾社区报》。

至此,我们的系列社区报达到10份,总发行量达到45万份,其中在南海区创办了7份社区报[4],在禅城区创办了3份社区报[5]我们的系列社区报覆盖了南海区和禅城区超过80%的镇街。

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社区报创办之所以能够加速推进,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我们从前三份社区报的探索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内容生产和发行经营的经验与教训,逐渐有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

二是前三份社区报进入10多万户居民家庭之后,逐渐受到居民的欢迎,让其他镇街的领导看到了社区报在加强地方政府与当地居民沟通与互动,化解矛盾与提供服务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从而让他们对创办一份本镇街的社区报有了主动的意愿。

三是前三份社区报的团队为我们后面新创办的社区报提供了人才支持。每次创办一份新的社区报的时候,我们就从前面的社区报团队中抽调一个相对有经验的记者来做助理主编,由他牵头负责筹办新的社区报,再逐步过渡为执行主编,去独立运营一份社区报。有了相对成熟的社区报人才,筹办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

在《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的创办过程中,我们没有简单地复制一个模式,而是根据各个镇街的需求、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社区组织情况以及资金来源方式等因素,来探索一个适合于该镇街的社区报的操作模式。

比如2013年10月创刊的《九江社区报》,尽管它创办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却最早探索出一条从邮发到发行公司包发最后到社区组织承担发行的良好路径,成为系列社区报中到达率最高的一份社区报。

丹灶《有为周报》走的是一条主编与记者走访部门与客户,然后提供配套服务的运营模式,所以创办半年就实现了良性运转。

禅城区《张槎社区报》因为有该街道负责宣传工作的党委委员赖华的亲自指导和参与,社区报的内容与版面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社区报的“家庭相册”理念。

2015年4月试刊的《石湾社区报》正在探索刊号管理以及结合新媒体整体运营的新办法与路径。

《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从无到有,从1到10,我们始终遵循的一个共同的法则就是创新。社区报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的媒介形态,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完全成功的可以借鉴的模式,我们在创新中起步,在摸索中前进,然后逐步形成我们关于社区报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