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

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市抓住国家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契机,积极谋划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本节对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宁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
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路径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是高知识、高技术、高文化性和高增值性的“智慧产业”,其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给制造业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宁波市抓住国家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契机,积极谋划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本节对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来衡量融合程度,因此,本节采用了针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需求较强的中小型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业融合动因、产业融合需求、产业融合方式等方面,分不同行业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75份,回收率58.3%。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宁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

(一)制造企业对文化创意和设计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样本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负责人精力主要集中在加强技术创新(57.7%)和提高产品质量(39.3%)上面,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的关心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虽然有66.9%的样本企业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但定制设计和模仿改良仍然是大部分企业主要采用的创新方式,一部分企业已经形成对国外定制设计的强烈依赖,并产生对本土创意设计的挤出效应,进入了“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在文化创意和设计创新投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和品牌建设费用年均投入在500万以上的有23家,占14.1%;年均投入在100万—500万元之间的32家,占19.6%;投资在50万—100万元之间的17家,占10.5%;投资在50万元以下及未注明企业的达到了91家,占55.8%。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96%(浙江省平均为2.03%)。虽然大部分制造企业已意识到创意设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受高端人才缺乏、投融资渠道有限、营销手段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文化创意和设计的投入表现出谨慎态度,导致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成效较低的现状,产品附加价值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

表12-1 产品附加值提高的主要方式

(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机构力量有待加强

2013年宁波从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规上企业总数为408家,与宁波的工业经济总量相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偏少。根据宁波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宁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全部从业人员为33412人,工程管理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广播影视及录音制作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0765人、7082人、4433人,占总数的66.7%,相当于真正从事与制造业关联度较为紧密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员仅为11132人,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经济产出规模都难以适应宁波市制造业日益增长的创意设计需求。从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企业规模看,宁波市制造业领域的创意机构以小微企业为主体,整体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大多数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还处于创业初期,员工数量普遍在20人以下,业务不稳定,盈利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三)制造企业设计研发能力较弱且对外联系不紧密

目前,宁波市制造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普遍偏弱。从调研结果看,68.9%的制造企业研发设计部门只能满足本企业的需求,有些甚至连本企业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并且设计研发部门的工作内容也以基本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功能设计为主,相对层次较低。

制造企业与外部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对于企业进行设计创新的主要方式,调研结果显示,65.6%的企业是完全通过自己的设计部门和团队进行的,26.4%的企业是通过自主创新和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而对于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和运作的主要方式,调研结果也大致相当,61.3%的企业是完全通过自己的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部门进行运作的,26.4%的企业是通过自主策划、运作与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另外,根据调查统计,2013年样本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2.16亿元,而企业年平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387.9万元,其中服务外包年平均仅为10.44万元,占比分别为9.32%和0.05%。在品牌建设方面年平均投入为399.70万元,其中,服务外包年平均费用为104.97万元,占比分别为1.85%和0.49%。企业在设计研发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依然严重偏低,尤其是服务外包费用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影响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造企业与创意设计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的主要原因:一是二者之间缺少好的合作模式;二是制造企业寻求优质的设计企业进行合作有一定的难度;三是部分制造企业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相对低迷以及运行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合作意愿降低。

表12-2 设计创新和品牌构建方式

续 表

(四)设计创新人才相对不足

宁波市以民营企业为主,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乡镇、集体、个体创办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整体素质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眼光,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人才不够重视,没有采取很好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而导致进行技术和设计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进一步弱化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在本次调研的163家制造企业中,企业平均员工总人数为363.7人,而研发或设计部门的平均人数为19.7人,占比仅为5.4%,这一比例太低,导致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五)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不够健全

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来积极引导。本次调研中,企业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综合起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需求,如建立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人才等。

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发展重点

第一,结合宁波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及应用,实现新兴产业融合的高端发展;着重做好宁波市传统优势及新兴产业领域产品的功能、结构和外观设计,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结合产品的商业推广和品牌构建,重点扶持发展市场调研与策划、包装设计与制作、广告、展示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影视、动漫等行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即一端积极向市场调研、营销咨询、品牌经营和管理、品牌策划与推广、受众研究和效果评估等领域拓展,另一端要提高商业推广的后期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

第三,依托宁波市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鼓励发展高等级研发实验室、设计研究所,重点开展设计研究、新材料研究、新技术研究、新功能研究、产业融合模式研究等。结合国内外人才培育资源,开展人才培育,为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第四,依托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等主体,建立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产业信息发布、设计对接、文化设计产权交易、展示宣传、产业监测、国际交流等,做大做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为宁波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支撑。

(二)主要任务

1.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在现有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上,突出产业融合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与完善和丰创意广场、创E慧谷、创意1956、创新128、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和设计园区,根据国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基地)的建设要求,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基地;根据各县、市(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营资本优势,策划一批符合当地制造业特色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鼓励制造业发达的乡镇,明确发展重点,招商引资,建设一批产业融合基地;把宁波市打造成创意型和制造型兼备的特色鲜明的产业融合示范城市。

2.落实谋划,搭建一批促进产业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需求,依托园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积极谋划搭建一批促进产业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宁波市文化和设计产权交易平台,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项目推介、投资引导、并购策划、项目融资、产权交易组织等活动,探索创建文化和设计金融体系的新途径;搭建设计振兴研究院,积极开展振兴宁波市设计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交流活动开展、“和丰奖”工业设计大赛举办、设计师和制造企业负责人联盟等;搭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孵化平台,促进新办企业的创业发展;联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文化和设计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推进文化和设计成果的转化;搭建人才培育和交流平台,针对政府、企业、学校等相关人员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加强认识。积极开展各类国内外交流活动,谋求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设计先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主导型企业

依托宁波市优势产业基础,开展设计主导型制造企业评比和表彰,在各个行业领域建立一批示范企业,树立标杆,推进制造企业由“制造主导”向“设计主导”转型;积极组织设计主导型制造企业、优质设计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设计中心,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宁波市文化体育用品、玩具及婴童用品、服装服饰等制造企业在动漫、图书、印刷、版权合作等领域进行积极有效的尝试,创新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股权转让等方式联合经营;积极鼓励有行业领域专长的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向制造和销售领域延伸,增强设计产业化能力。

4.畅通信息,对接推进一批融合项目

创办文化创意与设计刊物,向全社会推广创意设计企业和人才。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业协会的中介桥梁作用,开展各类对接交流和宣传活动,让制造企业负责人充分掌握文化创意和设计的各类信息。依托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向制造企业征求有关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元化对接方式,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交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设计企业等单位的研究力量,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政府助设计”和“设计对接奖”项目的评选,促进制造企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融合;积极开展“产业融合示范企业”的评选,推进制造企业与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的战略合作、股权式联盟,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快速健康成长;通过对产业融合项目的跟踪、监测,择优选择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经典案例,并作为宣传资料向企业宣传、推广,促进产业融合向常态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