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选择面对上海信息产业内部“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上海信息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与政策营造。

一、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面对上海信息产业内部“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上海信息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与政策营造。

(一)信息制造业:产业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

2007—2012年,上海的信息制造业虽然在产业规模上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艰难地走出了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加工制造”环节,主要依靠进口半成品,再经过加工实现产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制造信息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基础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仍受制于人,以及跨国公司利用产业链优势挤压国内整机企业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转变的发展困境。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产业革命浪潮的挑战,上海的信息制造业必须未雨绸缪。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议采用“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业务类型朝“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二是利用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形成有助于研发团队成长的激励与分配机制,通过从“项目导向”到“平台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实行有助于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宽松的财税政策。三是不断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各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一些关键标准上,要加快核心自主标准制定,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四是充分利用成本梯度效应,淘汰过剩产能,或将处于低端制造环节的业务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这可能进一步降低信息制造业规模与占比,但有助于锻造高附加值的制造模式。五是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大对专利与研发成果的法律保护力度。

(二)信息服务业: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改造与升级

信息服务业在“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将通过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的改造与升级,主导上海信息化效率的提升与转型。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了“4+7+X”的产业格局,即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1个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1个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7个市级软件产业基地以及一批数字媒体、信息服务外包、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专业信息服务业基地,产业基地集聚作用逐步显现,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投融资等一批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也取得实效。到“十二五”期末,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位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信息服务业产业高地。信息服务业对上海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渗透,将对生产效率和生活模式产生不可预估的重大影响。

从制度设计与政策框架看,由于各行业特点差异较大,对信息化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而且改造与升级的技术路线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技术渗透又往往通过“扁平化”的社会组织加以实施。因此,传统工业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垂直分工”体系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服务业兴起的需要,而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使得政策设计变得更为简单而有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应当更多关注那些企业或市场不愿意从事的领域,包括基础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研发设计等,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间的融合创新,提倡绿色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