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服务民生走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服务民生走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凉山州总工会始终坚持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民生改善、助力脱贫攻坚为统领,充分立足州情,结合工会工作实际,改革创新,求实奋进,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全州18295人参加职工互助保险,赔保744人次,赔付金额80余万元;7560名女职工办理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为38名患病女职工进行赔付,赔付金额52万元。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80名患病女职工得到关爱。
服务民生走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_工运事业改革创新与民生工会建设

四川省凉山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王 英

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问题十分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1/3,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达4.1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8.9%。是国家14大脱贫攻坚片区之一。“乌蒙山片区”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四大片区”主战场之一。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凉山州委、州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作为凉山同步全面小康建设的头等大事,以“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高度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紧迫感,坚定信心决心,锁定目标任务,创新路径举措,全州上下“像抗震救灾一样扶贫,像抢险救援一样攻坚”,有力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凉山州总工会始终坚持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民生改善、助力脱贫攻坚为统领,充分立足州情,结合工会工作实际,改革创新,求实奋进,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一、创新工作理念,转型跨越推动民生改善

牢牢把握新时期工会工作主题和特点规律,结合凉山实际,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加快工会工作转型跨越发展,努力推动民生改善。

一是从“行政型”工会向“服务型”工会转型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努力将工会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民生改善。近年来,州总工会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50﹪以上;对基层工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补助下级支出达1410.5万元,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是从“活动型”工会向“实体型”工会转型

紧紧围绕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三性”,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总体取向,全面加强工会工作,勇于担负起党和政府赋予的任务,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竭力促进民生改善,着力打造民生型工会,努力推动工会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走向“前沿”。

三是从“单一型”工会向融入“大群团”转型

牢固树立群团部门“大整合”、群团工作“一盘棋”工作理念,加强与其他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推动工会工作开展,与其他群团组织共同筹建凉山州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统筹推进10个基层乡镇社会服务工作站点建设,联合推出5大类民生项目共33个子项目,共同搭建起全州群团组织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维权工作平台、合作参与平台、活动平台。为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力促进民生改善,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工作模式,协同联动推动民生改善

坚持协同政府、协同党政机关、协同社会组织、协同企业“四个协同”工作模式,努力推动民生改善,切实为党政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

一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先后协调4家省属企业投入资金700余万元为我州10个县市边远贫困山区14所小学援建教学楼、教师宿舍、厕所、操场、食堂等基础设施,6000余名师生直接受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二是发展彝绣产业

协同中华红丝带基金、香港女工商专联、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彝绣项目,协调筹集资金1500万元,在11个县市扎实开展了彝绣手工技能培训,共培训绣娘6000人次。加进一步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彝绣作为一个产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2015—2020年规划》,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为又好又快推动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制定了“凉山·彝绣” 商标文字及图案并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申报“中国·凉山——彝绣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不断提高彝绣知名度。彝绣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为促进广大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巩固和深化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筹集投入资金1097.85万元,有力推进“板凳工程”,创新开展“职工牵手农民工被褥工程行动”,不断巩固和深化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提高彝区文明程度,倡导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活动中突出协调联动,全州2927个工会组织分别联系帮扶一个村,5万多名工会会员“一对一”联系帮扶困难农民工家庭,工作成效明显。

三、创新工作举措,精准精细推动民生改善

着眼小处、着手细处,推动工作措施具体化、精准化,精准推动民生改善。

一是务实推动帮扶工作精细化

深入推进助学工程,每年帮助1000名以上困难职工子女正常入学,帮助150名以上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上大学,对所资助的学生逐一建立档案,进一步建立健全“跟踪回访帮扶”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回访、跟踪帮扶,不断提高助学帮扶实效。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将困难职工临时医疗帮扶救助标准从2000元以内提高到了2000、5000、8000、10000元标准,进一步加强与民政部门的协调,推动帮扶工作融入社会管理格局,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衔接,切实增强了帮扶救助工作的实效性和精确度

二是扎实开展专项帮扶工作

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扎实开展专项扶贫工作,竭诚服务职工群众。2015年筹集、协调各类帮扶资金2513.01万元,帮扶救助和慰问困难职工59851人次。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就业608人,培训农民工2405人;帮扶救助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10772人次。深入开展“四季送”活动,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18943户,农民工3200人;举办18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568个,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19855人。全州18295人参加职工互助保险,赔保744人次,赔付金额80余万元;7560名女职工办理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为38名患病女职工进行赔付,赔付金额52万元。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80名患病女职工得到关爱。

三是加强联点扶贫工作

锁定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在联系帮扶点普格县洛乌沟乡跃进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建小学1所,并配套完善设施设备,60余名小学生直接受益;积极推动“一村一幼”建设,不断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贫困户发放种羊30只、鸡苗3000余只,引导群众种植华山松400亩、核桃400亩,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坚持以水、电、路为重点,竭力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泥路4.2公里,家家户户达到水通、电通;新建村民活动聚集场所3个,加紧推进贫困户房前屋后硬化美化工程,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从严落实“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不断强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拉近干群距离,和谐干群关系,凝聚同步全面小康建设正能量。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始终围绕提高工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更好服务民生改善打牢基础。

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切实加大工会组织组建力度,不断拓宽组织覆盖面,全州基层工会达4727个,会员达33.9万余名。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会员实名制管理工作,建会企业“双亮”活动开展面达到85%以上,“六有”建设面达到60%以上,“规范化”建设面达到85%以上。每年配套补助乡镇(社区)工会工作经费100余万元,为有效开展基层工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财务经审工作

大力推行工会经费(筹备金)税库银一体化征收模式,实现全州17县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全覆盖,2015年州本级工会经费实现收入2212万元,同比增长741万元,增长50%。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工会经费连续三年实现只增不减,凉山州总工会连续三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切实把涉及民生的重要事项纳入审计,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确保了各项民生资金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三是加强阵地基础建设

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全面完成州总工会“三中心”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分类推进县级工人文化宫(三中心)建设,截止2015年,已新建成5个,在建3个,被批准建设2个,被批准改造1个,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17县市全覆盖。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三中心”运行管理模式,把“三中心”建成集学习培训、信访维权、帮扶救助、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阵地,配套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工作体系。四是加强工会组织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组班子运行制度,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打造出了团结、廉洁、务实的领导核心,营造了工会系统清新政治生态,为工会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