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的两大课题

社会的两大课题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和稳定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而其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驱动方式。运动员赛跑要有起跑线,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计划要有起点,绝对运动只有通过相对 静止、稳定来衡量、来测量。相对静止、稳定,就是绝对运动、发展的“起跑线”。
社会的两大课题_发展与稳定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发展和稳定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而其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驱动方式。

发展的含义十分宽泛,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发展的理解不同。M·A·西纳索在为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一书写的序言中说:“‘发展’既指发展的活动,又意味着结果的状态。……在不断重复的增长与发展的差别中,在对发展的辩解中,在对发展的‘神话’、发展的‘宗教’、 发展的‘错觉’等等东西的批判中,可以看出发展这一术语的经济学意义和它的政治的、论辩的职能。”从哲学上看,发展与运动、变化相关但又与之有别。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既包括量变,也包括质变,而发展则专指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我们也可以称事物发展变化了。在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理论中,研究者一般都把发展与增长区分开来。增长只是经济的、外延上的规模的扩大,而发展则是全面的,不仅是指经济的而且包括文化的、生态的因素,是一种协调有序的前进上升运动。

稳定是指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事物仍然保持其旧质不变,处于相对静止态,这种相对静止状态不是事物的完全不变,绝对不动,而是:其一,事物的空间位置不变,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其二,事物的根本性质在一定时期不变。可见,稳定是事物的暂时状态、相对状态,是有条件的。

唯物辩证法在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绝对性的同时,不仅不否认事物的静止、稳定状态的存在,而且认为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稳定状态的存在还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稳定状态,才能认识事物,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也才能谈得上利用事物。因为,正是由于事物相对静止、稳定状态的存在,事物才具有确定的形态和性质,人们才能把不同形态的物质及各种不同的物质特性区别开来,从而认识事物的不同的质,利用具有不同质的事物。比如,现在人们已发现的动物有100多万种,植物30万种,正是于事物性质的相对稳定,我们才能够把它们相互区别开来,才能够认识和利用它们。如果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稳定状态,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瞬息万变的,不可捉摸的,也就根本无法认识事物、区别事物,更谈不上利用事物。

第二,只有承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稳定状态,才能正确认识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事物的运动、发展状态是绝对的,事物的静止、稳定状态是相对的,绝对与相对,无条件与有条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事物的绝对运动、发展存在于事物的相对静止、稳定之中,并通过相对静止、稳定表现出来。没有相对静止的事物,没有事物质的稳定性,我们就无法知道是什么事物在运动、发展,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事物在进行什么样的运动、经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运动员赛跑要有起跑线,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计划要有起点,绝对运动只有通过相对   静止、稳定来衡量、来测量。相对静止、稳定,就是绝对运动、发展的“起跑线”。

因此,要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必须通过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把握。

第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多样,千差万别,是什么造成了事物的多样性呢?是运动,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才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但是,事物的多样性却离不开静止、稳定,相对静止是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的根本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没有相对静止,物质世界就不会呈现出多样性。物质的多样性是在永恒的运动中产生的,又是在相对静止、稳定状态中得以显现的。

总之,相对静止、稳定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承认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无条件性是辩证法,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稳定状态的存在绝不辩证法,而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系统处于动态协调之中,社会的变化并不触及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社会环境不是动荡不安的,而是安定的,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是顺利的,政令畅通。对社会状态稳定的评价大体可以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稳定,政权没有发生更迭,即使发生更迭也没有造成大的政局动荡。政治稳定是一个社会稳定的最明显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关键。政治稳定最重要的是政权的稳定,也就是权力核心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局势,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权力的行使快速、有效。政治稳定并不意味着政权不更迭,但是这种更迭不会激起社会的动荡,不是无序的,不仅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而且权力核心的任期是法律上所规定的任期,权力在交接过程中平稳过渡。倘若一个国家权力核心频频更换,政权在短期内一再更迭,这在政治上就不是稳定的。即使是在法律规定的任期、按照法律程序而进行的政权更迭,在社会一系列政策上也应该保持其延续性、连续性,政策的变化是允许的,但应该是渐进的,是社会成员可以接受的。否则,就是不稳定。

第二,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快速、协调、健康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经济状况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思想状况,经济的不稳定往往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所谓经济稳定,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基本适合的,虽然也有矛盾,也有不相适应的方面,但相适合的一面是基本的,生产关系仍然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仍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此外,经济稳定还表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合理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生产力的布局、结构也是合理的,既能保持在现有条件下增长,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生产力发展的落脚是最终体现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群众从生产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第三,人心稳定。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能起到有效的论证、保护和指导作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能保持其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核心地位,社会的主导文化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且深入人心。各种社会思潮虽然繁复多样,且交锋频繁,但是多学派的争呜有着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进步。社会大众对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思想承受能力,人们有着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观。人心稳定,是社会的最深层次的稳定。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不稳定,源于经济的不稳定,而社会不稳定的突出表现是人心不稳。在某些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即使经济稳定,但由于其他方面的诱因也可造成人心不稳,而人心不稳又引起社会政治的不稳定,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有时,即使经济不稳定,由于掌握政权的阶级采取种种办法稳定人心,也可能形成社会的稳定局面。由此可见,人心稳定的重要性。

发展与稳定是一对矛盾。发展是要打破静止、平衡的状态,实现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稳定则是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平衡状态,它制约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二者又具有统一性。

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从哲学上讲,量变是质变的基础,任何质变都需要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社会的稳定和相对静止状态正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量的积累。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措施的采取以及各种调控手段的运用等等都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保持稳定的环境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要顺利发展,就必然也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保持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

稳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量变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质变的准备,实现质变才是它的最终目的。社会的稳定不是要把社会变成一潭泥水,不是要禁锢人们的思想,对人们实行生活专治统治,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社会各种因素的协调统一,紧张有序。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与稳定相互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之准备,质变是量变之必然结果。那么,事物发生了质变之后是否不再变化了呢?不是。质变是使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重新开始新的量度,也就是说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也是如此。社会稳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但社会发展了,物质财富丰富了,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就会有了可靠的基础,就会更加主动,社会就会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稳定。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谈到1984年至1988年的五年发展和1989年到1992年的三年治理整顿时指出:“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国情极为复杂。在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更应慎重。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破坏稳定,这样发展就只能是暂时的,甚至得不偿失;也不能为了所谓稳定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工作,不敢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这样势必丧失发展的良好时机。这一点邓小平说得尤为精辟:“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些,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化发展,但稳定与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妥善地运用好驱动方式。没有驱动力,就没有压力、活力,社会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但是,在驱动方式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既能对社会发展起到切实的驱动作用,又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也就是说,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过激地采取某一种或某两种驱动方式,都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而社会的不稳定同样会破坏社会的发展,或者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