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思路

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思路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都市圈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腹地,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协作,是增强南京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思路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三、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思路

1.突出产业驱动作用,努力提高城市国际化发展能级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城市国际化的前提与条件,而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国际化重要的经济基础和必备的基本功能。必须瞄准世界高端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对南京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更轻、更高、更优的产业结构,建立起以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为主体的新产业体系,占领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制高点。加快全方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步伐,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南京经济国际化水平,有效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能级。

到2010年,南京GDP总量达4 800亿元,2012年达6 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到2012年调整为1.5∶48.5∶50,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发展的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 0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1~2家,到2012年达到2~3家。十大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占南京工业总量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35%和2012年的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南京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0年和2012年分别达到44%和46%,逐步形成与世界产业链相衔接的现代产业体系。

2.突出功能结构优化,着力打造国际化城市功能形态

城市空间是南京实现城市功能国际化的基本载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优化创新城市形态,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带动产业战略性调整和产业高端化,从而为推动南京经济、文化、社会等国际化进程描绘规划蓝图。按照“多中心、开敞式、组团化”空间布局要求,以“一城三区”建设为重点,优化南京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增强南京的国际商务营运功能、产业创新功能、总部聚集功能,为南京推进城市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功能基础。通过生产力布局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结构。注重保护老城古都风貌,加快推进新区现代化,在主城区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开发区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郊县农村充分展现江南水乡特色,使城市布局更合理,城市承载力更强,城市形态更为优化。

到2010年,南京形成“轴向集聚、拥江发展、全局联动的空间发展结构”;到2012年,基本建成“多中心、开敞式、轴向组团的网络型都市空间结构”,形成“对接全球、全域一体、整体协调、高效安全”的城市国际化功能形态。城市功能层级全面提升,到2010年,形成功能设施齐全、功能结构协调、功能优势明显的国际化城市发展平台;至2012年,基本建成“承接世界、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持续”的具有较强国际功能的现代化大都市。

3.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增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区域基础

推进南京城市国际化,首要的就是将南京的经济发展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进一步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不仅已成为区域合作共荣的潮流,而且也是国际化城市应有的气度与胸襟。南京都市圈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腹地,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协作,是增强南京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坚持实施“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强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协作为重点,拓展南京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南京城市国际化的区域发展基础,强化南京在都市圈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南京在长三角等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

到2012年,基本建成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都市圈;完成实际使用外资42.2亿美元,先进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制造业引资比重提高到70%,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服务业引资比重提高到45%;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12年达到600亿美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32%。建设国际领先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达到50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实现“争先进位”,南京旅游创汇2010年和2012年力争达到12亿和15亿美元,接待入境旅游者力争达到150万和200万人次。

4.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化功能平台建设

构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加快推进南京城市国际化的基础保障,是南京走向国际化的基本载体,也是展示南京市国际化形象、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以跨江通道和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城市国际化功能需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以交通、市政、信息、能源、环保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南京走向国际化奠定坚实完备的支撑载体。

到2010年,南京初步形成“两环两横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初步实现沪宁、宁合城际轨道交通相通,基本建成龙潭、西坝深水港区,初步形成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成纬七路过江隧道、大胜关铁路过江通道,地铁2号线及1号线延伸线,快速路基本成环成网。到2015年,建成长江公路四桥、纬三路过江通道,筹备建设地铁三号线、四号线、八号线等过江通道,全面建成“两环两横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实现“南京与长三角主要大城市3小时内通达,都市圈内1小时通达,市域范围内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扩大国际航线的覆盖面,到2010年,将国际通航城市扩大到北美等地区,到2012年,扩大到澳洲等地区,国际旅客吞吐量2010年达到132万人次,2012年达到175.2万人次,形成区域性中型航空枢纽。

5.突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城市国际文化内涵

利用南京“南北兼容、东西并蓄”的开放型文化特点,开展国际性高层次文化对话与交流,将世界先进文化“本土化”。进一步发挥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推进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中心,推动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整合”,把具有浓厚南京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做到既能彰显历史文化神韵,又能体现现代文明时尚,使南京成为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时尚都市。

到2010年,基本构筑主城历史文化空间网络,为南京历史文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框架。至2012年力争将明城墙及其风光带、民国建筑群创建为世界遗产,基本形成富有南京地方特色,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展示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表现文化交汇特点的现代化文化体系,使南京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较强文化竞争力、亲和力和辐射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6.突出改善民生,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生活品质

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吸引海内外投资和留住高层人才的前提和保障。以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为核心,扎实推进“五有”建设,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注重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要求管理,使南京的设施更完善、服务和保障更健全,从而创造高素质的宜业、宜居城市。

到2012年,南京建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衔接的新型国际化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格局。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10年底,基本建成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到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形成与国际化城市功能相适应的良好生态人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