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经验

英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经验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农村工业为小城镇发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整体上,19世纪是英国小城镇发展较快、分化剧烈的时期。与此相反,英国的小城镇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小城镇的复兴。大城市人口外流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英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经验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2.2.1 英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国家,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经过100年的演化,英国的城镇化水平由20%上升到75%。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农村工业为小城镇发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 18世纪以前的小城镇

英国从15世纪起,随着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圈地运动就已经开始,从1714—1820年,全国有600万hm2的土地被圈占,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成为自由流动的人流;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开始变革,引发了农业革命,又更大规模地从农村释放了大批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受当时城市化的影响,呈现出短距离、波浪式逐级向城市推进的特点,使得一些农村地区逐渐演变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不仅容纳了从事编织、纺织、服装的劳动力,成为英国产业革命之前原始工业化的发展基地,而且缓解了劳动力转移速度太快对大城市造成的就业压力以及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压力。可以说,英国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中转站的作用,使城市经济保持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从而也奠定了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

在1500—1640年间,英格兰地区的集市和小城镇共计780个,其中2/3为农村的集镇。这些小城镇多是为农民家庭经济服务的,是农民家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流通网络,并且这些集市和小镇的分布与农民的日常交换相联系,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剩余的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互不重叠,而且服务半径较小,利于农民到就近的集市和城镇。因此,在那个时期小城镇较多,彼此之间相距较近,据研究在16、17世纪,伍斯特郡共有32个小城镇,平均相距12英里(1英里≈1 609m),而整个英格兰地区农民赶集的平均距离为7英里。

2) 18世纪的小城镇发展

随着英国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民之间、农民与手工业者之间互通有无的直接贸易已逐渐缩小,出现了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因此,小城镇的经济结构和功能也出现了协调性的发展,表现在以下3点。

(1)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介于村庄集市和大城市之间的过渡形式,一般位于下列3种地区:①集市和港口所在地,例如利兹和利物浦等;②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以发展纺织业为主,形成水利漂洗纺织业集镇,如肯德尔、利兹华尔德等;③是矿产资源地区,采矿和冶金使其发展成为工业集镇,如伯明翰、谢菲尔德等。

(2)小城镇成为全国的商业市场网点。伴随着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小城镇发展成为适应乡村工业需要的商业中心,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产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不仅仅面向农村,也成为本地区与外界经济联系的商业网点。

(3)新兴小城镇取代古老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乡村工业的发展,新的工商业城镇在农村崛起,取代老城镇的经济职能,成为现代工业和商业城镇,如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就是其中的代表。

3) 19世纪英国小城镇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起步的,由于纺织业适合在小城镇和村庄生存和发展,因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一大批较大的村庄演变成为小城镇,部分小城镇又演变成为小城市,甚至演变成为大城市。1801年,英国5 000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5座,到了工业革命结束后的1851年,小城镇数量增加到265座,其中5万人以上的只有13座,10万人以上的只有7座,在增加的城镇当中,绝大多数为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所以,该阶段小城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一些发展势头好的小城镇,集聚的人口不断增多,成为小城市;还有一些小城镇被大城市吸纳进去,成为大城市的一部分;而另外一些小城镇则发展较慢,甚至出现衰败的情况。整体上,19世纪是英国小城镇发展较快、分化剧烈的时期。

4) 20世纪后小城镇复兴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与此相反,英国的小城镇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小城镇的复兴。导致小城镇复兴的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而逆城市化的外迁者多是富裕阶层和熟练工人,他们带走了资本、技术和购买力,在自然和人文生态明显优于大城市的地区定居,使城郊和小城镇按现代化标准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英国小城镇复兴。小城镇复兴是通过新城建设来完成的。新城理论起源于阿伯克隆比在1940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已经先后建立了33个新城,其中11个分散在伦敦外围129 km周长范围内。

在1974—1981年间,伦敦大都市区人口下降了3.4%,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了0.16%,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首先流向独立的乡村,其次是城镇,最后才是大都市区。大城市人口外流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20世纪后英国小城镇出现复兴的原因有三:①英国于20世纪30年代实行了农业保护措施,使得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供给情况得到改善,乡村地区第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进而推动了小城镇的恢复和繁荣;②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情况,英国政府开始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于1945年和1947年先后颁布了《工业配置法》和《城乡规划法》,开始改变大城市过度膨胀和城市的地区分布不合理,这实际上就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③随着汽车和交通条件的改变,城市中的高收入阶层和对城市依赖性不高的产业开始纷纷搬迁到乡村和小城镇,这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5)启示

(1)小城镇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通过英国小城镇及城镇化发展研究可以看出,凡是小城镇发展较好的时期都是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时期,包括工业革命以前的英国小城镇发展和20世纪30年代后的小城镇再次复兴,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城镇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2)发展小城镇要有重点。从英国部分小城镇的发展来看,在部分条件优越的小城镇应该优先发展、重点支持,例如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就是从小城镇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当时这些小城镇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资源丰富,成为小城镇中优先发展起来的对象。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我国的小城镇也应该区别对待,首先选择一批基础较好、有一定潜力的小城镇重点扶持,使其成为重点、优先发展的对象。

(3)要把发展状态良好的小城镇及时升格为新城或新市镇。从英国部分新城发展来看,英国的新城多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可以节约原始建设成本,也利于产业和人口的集中。经过三代新城的发展,英国形成了一批至今仍很有活力的新城,这同样是部分小城镇发展的趋向。从这一点出发,我国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对部分位于大城市地区的小城镇应予以重点支持,建设成为防止大城市过度集中的反磁力中心新城。

(4)小城镇发展要有法律保障。从英国小城镇和新城发展来看,其发展的结果如何与法律保障有很大关系,尤其是1945年的《工业配置法》和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都对小城镇和新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意义。由此,我国小城镇发展同样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