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陆港建设发展经验借鉴

中国陆港建设发展经验借鉴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陆港理论的提出中国西安学者席平是中国陆港理论的首创者。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物流重大建设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开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为主要业务,发展成为国家级的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是第一个陆港建设运营的政府管理机构。

1.中国陆港理论的提出

中国西安学者席平是中国陆港理论的首创者。2001年3月,席平在西安社会科学院的核心期刊《唐都学刊》第4期上发表题为《建立中国西部国际港口——西安国际陆港的设想》的论文。席平提出:国际陆港(Land Port)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汇处,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还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陆港的功能定位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内地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内地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不仅具有一般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商检、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国际陆港的定义是:(1)国际陆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为的是更贴近进出口企业;(2)国际陆港设在铁路、公路交汇处,为的是利用铁路运费较低的特点降低国际运输成本,运用公路运输便捷的特点提高集疏港效率;(3)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并且直接融入国际运输网络(间接的不算),方可称之为国际陆港,如果运营依照的是国内有关法规,那么它只是一个“堆场”“中转站”,这就是分水岭,这就是标志;(4)国际陆港是接纳沿海港口设立“内陆港区”的平台,比如,西安陆港内可设置天津港西安港区、青岛港西安港区、连云港西安港区、上海港西安港区;(5)建立国际陆港的目的是为内陆地区进出口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促进地区国际贸易发展。

2.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陆港项目

2004年6月7日,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领导小组(市政办发〔2004〕 103号),2005年12月13日,西安市政府(市政发〔2005〕 166号)文件批复同意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由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享受浐河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项目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投资总额98亿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元投入、滚动发展、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开发区模式建设实施,计划从2006年起至2015年,用10年时间分三期开发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650万吨/年的中转量。其中铁路运输2800万吨/年、305万个标准集装箱/年;公路3850万吨/年。对陕西省GDP拉动值到2015年将达到540多亿元。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物流重大建设项目。

2007年12月13日,灞桥区政府颁发了(灞政字〔2007〕 75号)西安市灞桥区政府关于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正处级)的通知,西安市灞桥区政府成立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该管委会接替了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领导小组的全部工作。

图16

2009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陕政函〔2009〕 169号),同意西安国际港务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西安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升格为厅局级,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规划建设范围调整为44.6平方公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生态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综合物流示范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成为黄河中上游最大的物流中心、商贸集散中心和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地,努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综合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将以开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为主要业务,发展成为国家级的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是第一个陆港建设运营的政府管理机构。

3.昆明市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国际陆港的城市

2009年11月4日,由刘金鑫起草,经原云南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牛绍尧、王义明,刘金鑫共同研究修订,由牛绍尧、王义明联名上报秦光荣(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的内参《关于启动中国昆明国际内陆港经济区项目规划的建议》,提出以滇中城市群、瑞丽、磨憨、河口、水富港、富宁港为空间布局,统筹国内国际市场,规划建设昆明国际内陆港经济区,作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和国家桥头堡的重要支撑;秦光荣同志作出批示:“风生水起北部湾,斗转星移昆明港,将昆明国际内陆港经济区项目纳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规划中统筹考虑。”

2009年12月20日,《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验收评审,规划提出启动昆明国际陆港经济区建设,以昆明为中心,打通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乃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物流快速通道,基本形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对南亚开放相适应,层次分明、运转有序、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核心圈,将昆明建设成为带动云南省,辐射大西南,连接东、中、西部,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国际陆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昆明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2010年9月28日,昆明市政府第1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昆明国际陆港(无水港)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10年11月16日,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国际陆港(无水港)王家营片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10〕 196号)印发实施。定位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港的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至2013年重点选址经开区王家营国际物流园区打造一期港区;2014年至2018年,在安宁(桃花村)、晋宁(青山)、嵩明等物流园区选择建设二期港区,以设置和发挥口岸功能,发展海港和陆港合作项目。昆明王家营国际陆港建成后,可实现昆明地区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20%~25%,占昆明地区进出口总额的40%以上,预计年运输仓储集装箱由30万标箱增至100万标箱。至2015年,本港区将实现年征收关税和代征税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 1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楚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理、景洪、蒙自、临沧等地区性物流节点,推进磨憨、河口、瑞丽、猴桥、孟定口岸物流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基地发展保税物流,完善专业物流体系。

2013年11月7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政府间陆港协定》将昆明市纳入国际陆港城市清单,将昆明腾俊国际陆港项目纳入国际陆港项目清单。

4.中国陆港发展的里程碑式会议

图17

2000年12月29日,席平完成《建立中国西部国际港口——西安国际陆港的设想》论文。2001年3月,席平、严国荣、曹鸿在《唐都学刊》第4期上发表该论文;2001年12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将该文评选为一等奖,获奖成果编号(NO13-Y6-12)。 2001年1月,西安市政府研究室设立陆港课题研究组,专题研究在西安和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国际陆港。

2002年10月21日,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秘书处的卢红军、席平发表《在西安建立上海港务区,以此为基础建立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提出在西安建立“上海港务区”的建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在主题发言中重点指出:建议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中心城市建立国际陆港,为内陆国家和内陆地区构筑国际经贸操作平台。会议宣言明确,国际陆港、国际港口城市的提出,有利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和利用。

图18

2009年12月2日,中国国际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国际商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委员会6名顾问和47名委员共同审议并修订提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这是我国首次组织国内商界参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工作,此项工作对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方面的语话权、增强中国经贸界的国际影响力、将中国商界的利益体现在国际规则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2

2011年6月17~18日,“首届中国国际陆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欧亚学院召开,由中国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与西安欧亚学院主办。15位专家学者梳理中国陆港理论发展成果,并就国际陆港理论体系建设、国际陆港物流人才培养、国际陆港的建设模式、铁路和口岸及港口等在国际陆港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国际陆港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等议题进行探讨,会议提出陆港理论研究向国家标准制定、园区布局建设、国际准则参与等方向发展。席平提出的国际陆港理论、董千里提出的物流集成陆港理论、刘金鑫提出的陆港地缘经济理论、张智提出的口岸陆港、车探来提出的铁路陆港等学说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可。

图20

2014年5月16日,“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以陆港发展战略和未来方向为切入点,从产、学、研、政多方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会议确立了“陆港”为学名、大名,“无水港”“干港”“内陆港”等其他名称为别名,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

5.陆港建设进入中国国家发展政策

2009年6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09〕 1500号)提出,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港口岸和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新格局。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2014—2020年)规划的通知》(国发〔2014〕 42号)要求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加强枢纽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各类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先导,结合发展边境贸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和走廊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一批国际货运枢纽,增强进出口货物集散能力。加强境内外口岸、内陆与沿海、沿边口岸的战略合作,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陆港、口岸等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建立口岸物流联检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积极构建服务于全球贸易和营销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撑体系,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全球业务提供物流服务保障。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构建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物流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