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者主体的真实性样态

旅游者主体的真实性样态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研究中,存在主义的真实和客体的后现代主义真实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对旅游客体真实的忽视和否定源于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真实的高度关注和对主体自由意识的赞同。他指出,存在主义者强调旅游者的主观体验,强调旅游主体本真的存在状态,即将真实作为一种感觉,与对本真的自我体验结合起来。存在主义真实不关注旅游客体的真实性,认为旅游的真实性在于旅游者通过旅游所发现的“真实自我”或自我的“真实”存在。
旅游者主体的真实性样态_旅游背景下地方文化真实性研究:九寨沟 、桃坪羌寨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真实性感知

三、存在主义的真实:旅游者主体的真实性样态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囊括了从尼采(Nietzsche)、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胡塞尔(Hussel)、海德格尔到萨特(Sarter)和加缪(Camus)等一系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者。与西方传统哲学比较注重客观性、普遍性和理性显著不同的是,存在主义则更重视主观性、个性和非理性,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存在主义否认其他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存在主义的真实性强调的是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真实的存在的一种状态,并且充当着为现代西方社会中那些在公众角色和公共氛围中失去“真我”的个体找回真实的“一剂药方”(N.Wang,1999)。

旅游研究中,存在主义的真实和客体的后现代主义真实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对旅游客体真实的忽视和否定源于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真实的高度关注和对主体自由意识的赞同。胡斯在对苏格兰的两个本土食物市场营销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应该重新思考什么是真实性,称自己的研究是“对‘真实性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以‘自我’为导向的理论探索的一个初步尝试的开端”(G.Hughes,1995:781-803)。在塞尔文(T.Selwyn)对他所提出的“冷真实(Cool Authenticity)”和“热真实(Hot Authenticity)”的区分中,指出“热真实”是与真实的自我相联系的,被王宁称之为是存在主义真实的明确表述(N.Wang,1999)。这里,对真实性的探讨从旅游客体转向了旅游者自身。

王宁对存在主义的真实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探讨(N.Wang,1999)。他指出,存在主义者强调旅游者的主观体验,强调旅游主体本真的存在状态,即将真实作为一种感觉,与对本真的自我体验结合起来。旅游者在寻找本真的旅游经历时,在某些旅游活动的激发下,处于一种被激活的存在状态,感觉自己比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更加真实、自由,但这不是因为旅游客体是真实的,而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束缚,能够参加非同寻常的活动。因此,他们只是借助旅游活动或旅游客体寻找本真的自我。同时,王宁还指出了一个关键之处,即存在主义者眼中的真实和旅游客体的真实并没有多大联系。

丹尼尔对旅游者参与古巴的伦巴舞表演时的状态进行了描述,可以作为存在主义真实的典型分析案例。很多旅游者在友善的氛围、表现欲以及音乐和舞蹈表演动作的动感召唤下,不等邀请便自发地参与舞中。他们发掘身体潜能,发展出自己的节奏和旋律,产生各种感觉——安宁、愉悦、欢乐、趣味以及偶尔的挫败。丹尼尔进一步分析道,对有着种种感觉的旅游者来说,舞蹈表演改变了他们的现实。舞蹈在这个特定的瞬间成为他们的整个世界,时间和紧张的情绪都消除了,真实世界的矛盾也被暂时放到了一边,作为表演者,游客进入了一个充满精神和美学养分的神奇世界。旅游在歌舞表演的时候打开一扇门,使古巴舞者和跳舞的游客能够从日复一日的普通紧张生活中得到放纵的机会,进入一种近乎心醉神迷的体验。但事实上,伦巴舞已不是原汁原味的伦巴舞了,一些创造性的新元素已经融合在旧的伦巴舞中。因此,尽管它不是麦康纳意义上的真实,但表现出了存在主义真实的场景特征(Y.Daniel,1996)。

“存在主义的真实”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诺伊记载了背包旅行者的旅行体验,他们认为旅行使他们得以自我改变,寻找到了真实的自我(C.Noy,2004)。欧本诺尔也强调旅游者追求的是自我的本真,而非文化的真实,认为真实的旅游经历应提高对自我的理解(W.Obenour,2004)。凯瑞提出了“旅游者瞬间(The Tourist Moment)”的概念。所谓“旅游者瞬间”指的是这样一个时刻,旅游者在这时成为他们旅游体验的叙述者,而不仅仅是旅游体验者。研究者认为此时旅游者往往会自我发现和形成归属感,因此,这个时刻既产生了作为体验主体的旅游者,因为他们将自己作为“旅游者”,但同时也消除了旅游者的主体地位,因为他们此时已经超越了“作为旅游者的存在”。作者进一步谈道,由于旅游者意识到自身已经超越了其旅游者的身份和主体性,因此探寻旅游真实性也就应该终结了。凯瑞将“旅游者瞬间”与格拉本的“神圣旅程”和王宁的“存在主义真实性”进行了比较,认为存在主义的真实与旅游者瞬间的概念最为接近(S.Cary,2004)。

存在主义真实不关注旅游客体的真实性,认为旅游的真实性在于旅游者通过旅游所发现的“真实自我”或自我的“真实”存在。王宁对这样的真实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如图2-1)(N.Wang,1999)。从中可以看出,在存在主义者那里,旅游的目的不再是旅游客体,而是为了个人内在和群体之间的真实感受,寻求的是个人主观上的感觉和情感。

img14

图2-1 存在主义真实性的层次构架

据N.Wang“Rethinking a 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erience”一文(1999)整理

存在主义真实的另一个特征是,对旅游活动的关注远胜于对旅游客体的关注。因为他们认为,旅游活动在帮助旅游者体验到自我真实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远大于旅游客体。就像丹尼尔研究的伦巴舞,帮助游客产生种种感觉的是舞蹈活动本身所焕发出的游客情感,而不是作为舞蹈分类或表演形式的伦巴。相应地,一些特殊的旅游活动,如野营、登山、探险等,因被看成是更简单、更自由、更真实、浪漫的、自然而然的、忘却功利和紧张、超越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受到了存在主义真实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周亚庆等,2007)。

作为后现代主义中对客体真实的极端态度的代表,以及海德格尔哲学的真诚拥护者,瑞森杰尔和斯坦勒一方面认为应该抛弃客体真实的概念,另一方面对存在主义的真实也表示赞同。他们指出,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主体上的时候,那么类似于海德格尔这样的调和性的构架就是必需的。在这种构架中,对概念进行重新定义或者假定旅游者分享共同的对概念的理解已经不再受到重视,而是致力于探讨存在主义真实的各种维度。他们进一步探讨了存在主义真实在市场营销和旅游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认为需要进一步考虑旅游开发和发展方向中的真实性的潜在地位。他们指出,追求“真实自我的”游客比起那些要求各种念头得以满足和每个体验都得到解释的大众旅游者来说,要求更少并更具有宽容性。因此,海德格尔的概念框架对于市场研究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依据,即鉴别哪些旅游者想成为“真实的”。认识到存在主义真实的现象也为旅游业为什么要像目前这样管理、组团和营销提供了一个伦理上的自我反省的可能。这样一个框架也可以为实践者用来创造他们自己的真实性,建立顾客和主人之间的联系(C.Steiner,Y.Reisinger,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