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建构的基础

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建构的基础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师生对话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79]:一是对话是师生之间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对话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共生的交往关系。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通过交互性对话,师生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共同步入教育的“之间”领域,即主体间性领域,并在其中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大学师生真实交往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
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建构的基础_虚假与真实: 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研究

所谓对话是言说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进行的话语、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是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的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78]师生对话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结成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共同成长的关系。师生对话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79]:一是对话是师生之间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通过对话,形成了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和意义,达成了相互理解,而且实现了双方精神世界的全面提升;二是构建对话关系是师生之间教育交往的主要目的。对话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共生的交往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共享的良好对话关系。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师生共同在场,搁置己见,共同思考,共同分享知识、情感和意义,彼此都获得发展。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对话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对话具有唯一的实在性,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我—你”世界之间的相遇关系。从存在论角度分析对话人生,可以有以下几层意义[80]:①对话人生只可能发生在“我—你”世界之间,而“我—它”世界之间则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人生;②对话人生中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事件,它以灵魂的相互转向、精神上的相互回应为基本特征;③“对话人生”中的“对话”是一个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的存在性范畴。

从上可知,对话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社会交往中的活生生的存在方式。“人以其全部生活参与到这一对话之中,包括眼睛、嘴巴、双手、心灵、精神、整个身体躯体、行为。他以整个身心投入话语之中……。他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81]对话总是意味着对话者作为独立而完整的生命个体投入到对话过程之中,并在对话中获得对自身生命存在以及生命存在的世界的重新发现和认识。一个人只有进入“我—你”的关系才能改变自己而进入真正的生命,也才能证明“他之与你的共通性”。在马丁·布伯看来,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相遇是相互性的保障,是相互沟通的前提。相遇使主体摆脱自我主义,为对话创造条件。在相遇中,个体接受生命中的所遇之物,形成无限的关系世界。”[82]“相遇”关系是“我—你”而非“我—它”关系。“我—你”关系实质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平等关系,是一种我与你平等的、面对面的、和谐的相遇。对话是人的精神相遇的事件,而教育也应该追求人的灵魂的交流沟通,所以,“教育领域是完全对话性的”[83]。因此,师生关系从本真的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对话”,教育就是师生“相遇”的场域。这种“相遇”是指具有完整人格的师生的精神相遇,即师生不仅在“知识”层面,而且在情感、思想、智慧等层面,通过对话实现彼此的碰撞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通过交互性对话,师生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共同步入教育的“之间”领域,即主体间性领域,并在其中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而是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体、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流和分享,在对话中升华人生的意义。”[84]

从认识论上看,教育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语言是交往的手段,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语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语言对教育的进行、对师生的交往具有本源上的意义。“通过语言,师生确认存在,从而使教育成为可能……;通过语言,师生共享世界,从而使生命敞亮起来……;通过语言,师生对话人生,从而引起师生的同往。”[85]正是通过语言,师生走进了书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心灵。大学师生真实交往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拥有各自独立的思想与观念体系。“对话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也是师生交往的基本存在方式。”[86]师生在通过语言的对话中建构各自的精神世界。师生对话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一定媒介的师生对话,产生的是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接,通过对话,教师和学生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对话不仅形成了师生交互性的关系,而且也使知识转变成学生个人的认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对话的启迪和引导。”[87]因此,对话是师生真实交往展开的重要形态。师生真实交往的过程就是诉诸对话,通过理解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共享过程。“通过谈话的方式,把思想从运用要求转变为交往行为理论,使其具有中心地位的意义。”[88]

对话不仅仅是师生真实交往展开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更是师生真实交往的基础。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言谈,更是指双方的内心世界坦诚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真诚地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互相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精神交互性的承领。“人类之所以以社会方式存在,取决于相互承认,教育之所以能够进行,就在于师生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承认和对话”[89],对话本身的发展就带动双方精神的发展。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而是教育本身。教育就是对话,是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雅斯贝尔斯认为:“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90]师生在互相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主体间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并完成各自的意义建构。

在师生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智慧。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首先,教师要消解自己的话语霸权,注意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将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扫除师生平等对话的障碍。教师要摘下自己知识权威的面具,既要尊重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重视学生的差异,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不同思想和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批评性的讨论,要允许学生对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提出质疑。当学生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教师的观点时,他们就学会了质疑、提问、寻找漏洞、提出假设、检验证据等思考方式,而这正是大学教学的使命。

其次,要坚持基本的话语规则和交往言语的有效性要求,营造理想的沟通情境,彼此用心交流。对话本是人谈话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具有解释学的意义。在语言学领域,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语言为中介所进行的交流和会谈。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话是指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结构,通过理解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处于完全的对话关系中的两个或更多的说者和听者,必须相互和同时提供三种有效性要求:①命题内容是真实的,即真实性。②言辞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即正确性。③说话者的意向是真诚的,即真诚性。为达到这些目标,教师与学生要坚持基本的话语规则。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均应态度诚恳、真实,所说的观念和想法均应是发自内心的,彼此之间均应用心交流。

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对学生持有宽容的态度。在对话型的师生关系下,一方面,教师要确立一种差异性的“学生观”,通过“拆解”“同一性”,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平等性。从这种学生观出发来“观”学生,就会发现学生的本来面目并不是抽象的“等级性”,而是“差异性”和“平等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师和学生视为合作共进的整体,将学生视为具有同等价值的对话的主体,将每一位学生视为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总之,对话的关键是:①尊重彼此的观点;②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③尊重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④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⑤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⑥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