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为而治是治世的主导观念

无为而治是治世的主导观念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无为”其实是“有为”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无为”的形式表现出的“有为”的内容和结果。所以我们要明确一点:“有为”是永恒的行为状态,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永远“有为”,为人民的事业大胆作为,奋发有为。“无为”是默默为“有为”服务的,“无为”不能独立,它需要依附,就像“0”一样,把它放到“1”的后面才有价值。
误区之四_“无为”胜“有为”_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津津乐道于无为而治,他们认为那是最高的境界。但是应该说,许多人并没有对儒家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体悟,而是在这个概念的阴影处做着更多的滞恋,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事。这里我想借用一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无为在歧路”(完全是一种字面上的借用)的诗句来说事,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的“无为”真的有点在“歧路”的味道,他们有点儿走偏了,走到小路上、岔路上去了。第一,他们把无为而治当作治世的主要手段、经常手段,这就把事情弄反了;第二,他们把无为而治理解为不作为而治,他们呈现出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无所事事、不求进取,清静、超脱、悠闲、谈笑风生、“鹤山仙人”,真是“不劳作用功自成,志在无为清静”,这和攻坚克难、中兴之责一类有为而治的词汇是有着巨大的反差的!那是隔季之差、胸志之差、境界之差。

我觉得对于无为而治需要做点“纠偏”的工作。纠什么偏呢?纠两个偏:第一个,无为而治不可能是治理的主要手段,也不可能是经常性的手段,历史的进程都是“有为”的推动。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吧,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开天辟地的作为,就是久久为功的作为,这样的事业用无为而治是能够想象的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强调有为而治是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的。我们强调有为而治,会使我们永远保持一种奋发向上、奋力而为、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气势。《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讲得好:“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当先锋队的成员,肩负一定领导责任,就意味着选择了有为的人生目标,选择了积极投身事业的工作态度,怎么能崇尚无为呢?现实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党员、干部要更加有为,在奋发有为中体现先进性,发挥骨干作用。”我们强调有为而治,还会使我们敢于迎难而上,更坚强地面对现实,不断积极寻找新出路,不断努力解决新问题。当下,我们还有不少干部存在不作为的问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极尽闪躲之能事。还有的干部借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理由,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用不干事来保不出事。他们的“无为”已经有点过了,我们必须对“有为而治”发出大声的疾呼。事实上,那种无为而治思想从来就没有成为治世的主导观念,它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当然,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治世理念也是有着积极一面的。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领导者真正什么事都不做,完全撒手不管,全部放任自流。他的无为而治是入世的,是有功利的,它强调两点:一是强调领导者“以德为政”,从自身修养入手来治理国家和天下;二是强调作为领导者,不要事无巨细,事事躬亲,要善于放权、分权,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这种“无为”其实是“有为”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无为”的形式表现出的“有为”的内容和结果。我们现在强调严以修身,让干部以好的形象影响群众、引领群众,这本身没有直接“治世”,对群众和社会来讲,不是一种治理政策,但它对治世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啊!讲到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不提到周恩来总理,当年许多党外人士,就是被周总理的人格世界所打动才选择共产党、选择新中国的,这不就是最直接的以德为政吗?再有,现在各级政府正在下放权力,这种放,对上级来讲也是一种“无为”,但下面的积极性高了,行政效率高了,这不也是更好的“有为”吗?所以我们要明确一点:“有为”是永恒的行为状态,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永远“有为”,为人民的事业大胆作为,奋发有为。“无为”是默默为“有为”服务的,“无为”不能独立,它需要依附,就像“0”一样,把它放到“1”的后面才有价值。如果它真的独立了,那么就坏了,那是不作为的“无为”,是失职的“无为”,“无为”不能在“歧路”,更不能在“岐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