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醉心兰亭,心游八荒_郑板桥传

醉心兰亭,心游八荒_郑板桥传

时间:2022-05-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醉心兰亭,心游八荒_郑板桥传刻印兼书画之精神,而直追汉与秦,其醇厚与疏宕,殆仿佛其为人。兰亭在清代时虽已兰花无多,而郑板桥对之恋情不减。况兰亭之面,失之已久乎!尤其是泼墨写意画,给了郑板桥极大启示。从狂怪看来,郑板桥简直就是徐渭高徒。正因为此,郑板桥到“青藤书屋”,更是见贤思己,思绪万千。

醉心兰亭,心游八荒_郑板桥传

刻印兼书画之精神,而直追汉与秦,

其醇厚与疏宕,殆仿佛其为人。

宜乎业不多觏,是固稀世之珍。

——《板桥道人像赞》(www.guayunfan.com)带着极大的宽慰和满足,郑板桥离开了杭州,再度漫游。沿钱江、萧山到绍兴。这个地方与名胜古迹有关的名人很多,不少是郑板桥所崇拜的,如兰亭的王羲之、沈园的陆游,等等,相关古迹不可不吊。绍兴城内的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会稽山麓的大禹陵也不可不看。人所共知的“山阴道”也不可不细品一番。好在此时已无王命在身,自由自在,而且知晓好的命运即将来临,轻松喜悦的心情,使他对每一个向往的胜地都要随喜一番。

离开杭州漫游的第一站是钱塘江,他又一次领略了钱塘“银龙翻江截江入,万水争飞一江急”的奇异壮观,但这次不像上次那样激动,一下子写了几首诗,满怀希望地高唱“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了。也许他想到十九年来,江潮依然,而郑郎已老,“尽历遍、官滋味”,虽装了多少次傀儡,忍耐了不知多少次,却未等到“平夷”,可见宦海潮比钱塘潮还要凶险,所以这次过钱江,什么诗作也没有。

过了钱江就直奔绍兴,先探禹穴。翠柏参天的禹王陵碑亭内的大石碑上刻着庄严肃穆的“大禹陵”三个大字。从碑亭北行数十步,“窆石”赫然在目,这块著名的石头,奇形怪状,约有六尺之高,石顶有眼如碗大,石身有许多难以认识的古文字,据说是汉刻,相传禹王遗骸就在这块“窆石”之下,“窆石”就是当年禹王下葬时引棺入穴用的工具。郑板桥平时对汉碑是“刻意搜求”,可是对此“原始之物”尚未见过。

探罢禹穴,来到兰亭。兰亭在绍兴城西南二十五里,相传这里是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种兰花的基地,兰花盈郊遍野,汉代在这里设驿亭,因而就叫兰亭。兰亭在清代时虽已兰花无多,而郑板桥对之恋情不减。当然郑板桥来兰亭不仅仅是探“郑家香”,更重要的是当年书圣王羲之在这里的金兰之会,雅集兰亭,饮酒赋诗,事后编集,书圣亲自动手写下千古不朽的文、书双绝的《兰亭集序》。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书法遒劲秀媚,千姿百态,是王羲之的神来之笔,一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占尽王体风流,历代书法家无不以之为最高楷模。板桥自幼临摹,数不清有多少遍。乾隆八年(1743),板桥在范县又曾认真临摹一本,并木刻印行,又为此本写过一个跋语。

黄山谷云:世人只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知骨不可凡,面不足学也。况兰亭之面,失之已久乎!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实出以己意,并无所谓蔡锺王者,岂复有兰亭面貌乎!

于此可见板桥对兰亭之心迷神醉,但又不是依样画葫芦。他首先是真懂真爱名作,然后下苦功临摹,学到神髓。再就是师法其意,自创新风。

游兰亭当然包括游览整个兰亭风景区(鹅字碑亭,流觞亭,大小兰亭,康熙御碑[临《兰亭集序》全文],右军祠),由绍兴城到兰亭这一路“山阴道上”的茂林修竹,相映左右,真是应接不暇,快哉此行。

郑板桥在绍兴城内着重凭吊又一个他终生仰慕的高人,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郑板桥一生着魔似的崇拜的人,不是孔子孟子,也不是李白、杜甫,而是徐渭(号青藤,字文长,1521—1593)。郑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并以此句刻过一方印章,多次使用。“牛马走”,即司马迁所谓“太史公牛马走”,即门下差役之意。为什么郑板桥对徐渭的崇拜远胜过对自己祖先郑玄以及先世元和公公的崇拜呢?他佩服崇拜徐渭什么呢?这位明代怪杰,诗文书画在当时是天下独步,不仅见解卓绝,真率过人,对恶势力从不低头,对尸位素餐者视如粪土,而且绝艺惊人。尤其是泼墨写意画,给了郑板桥极大启示。从狂怪看来,郑板桥简直就是徐渭高徒。不仅板桥自视如此,其他书画家也有持此看法者。板桥同时代的画家童二树咏徐渭诗就有:“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袁枚《随园诗话》卷六)可见郑板桥与徐渭极有相似之处。

正因为此,郑板桥到“青藤书屋”,更是见贤思己,思绪万千。“青藤书屋”在绍兴城内大乘巷,老屋大门里石砌天池(徐渭别号“天池”即取此),池中镌刻着徐渭亲笔书写“砥柱中流”四个字的一根方形石柱依然矗立,花坛上青藤绕屋,叶旺藤茂,昭示着主人倔强的精神。书屋中徐渭画像,风朗神俊。东墙刻着徐渭手书《天池山人自题像赞》,西壁则刻着《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南窗上端悬一小匾,上有徐渭亲笔“一尘不到”四个大字,似乎象征着徐渭的心灵和立身行事的一生。板桥惊叹徐渭书法时曾写过《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的词。

墨沈余香剩,扫长笺狂花扑水,破云堆岭。云尽花空无一物,荡荡银河泻影,又略点箕张鬼井。未敢披图容易玩,拨烟霞直上嵩华顶。与帝座,呼相近。半生未挂朝衫领,狠秋风青衿剥去,秃头光颈。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拔取金刀眉目割,破头颅血迸苔花冷,亦不是,人间病。

这是板桥看书法想到徐的为人,想到他人艺双绝,“无古无今独逞”,也许郑想到,如此天人,只落得自己刀割眉目,头破血流,奄奄一息,我郑板桥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何况我尚有大福大富大贵在后。所以郑板桥在绍兴之游后,《与墨弟书》对此行总结说:

……第一是过钱塘江,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是平生快举;而吼山尤妙,待归来一一言之。(《郑板桥集·补遗》)

“快举”二字将这次漫游的欢乐心情和盘托出。郑板桥这次漫游,时间充裕,使他更好地与浙派篆刻家们观摩研讨,得到名手嘉许,艺苑认同,使自己的金石艺术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被列入“雍嘉七子”(详情在后再论)。后来西湖的西泠印社内立一仰贤亭,刻有浙派篆刻名家群像图,有数十人,按座次第四名就是郑板桥,像旁还刻有《板桥道人像赞》,曰:

刻印兼书画之精神,而直追汉与秦,其醇厚与疏宕,殆仿佛其为人。宜乎世不多觏,是固稀世之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