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君子与小人_大宋名相

君子与小人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与小人_大宋名相“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辽两国分别进入和平时期,寇准也走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换句话说,只要有证据表明赵元杰谋反,那么寇准至少会受到牵连,罢相将会是最轻的处罚。与此同时,用谋反重罪发起状告,说明已经有人决心和被告官员势不两立。要知道,毕士安要调查的可不仅仅是申宗古一人,在他的身后,天知道有多大的势力在暗中涌动。此次风波过去之后,王钦若主动辞去

君子与小人_大宋名相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辽两国分别进入和平时期,寇准也走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然而,山顶的风景固然美妙,接下来却要走下坡路了,寇准也不例外。在外人看来,此时的寇准可谓荣耀至极,皇帝的宠信,同僚的羡慕,以及后辈的崇拜。然而,寇准的日子却并不好过,除了每天繁重的公务,他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与他为敌。当强大的外敌入侵,国家需要一个人来坐镇大局的时候,每个人都想着倚重寇准,即便是那些对他恨之入骨的人也不例外。可是现在外敌走了,所有对寇准不利的势力又开始活跃起来,寇准感觉到的压力甚至比战时更加沉重。

一天,有个叫申宗古的老百姓忽然来到登闻院——这里相当于宋朝的“信访办”,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告状。这里的官员像往常一样接待了他,但是当申宗古说到自己要状告的人时,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他要告的正是寇准,另外还要加上一位当朝的王爷赵元杰。然而,让人震惊的消息还没有完,这个申宗古递上诉状,大家一看,居然是告寇准和赵元杰阴谋造反。我们前面提到过,寇准虽然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但骨子里还有文人的一面,他本身所奉行的理想主义者,也和他是一位诗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至于这位赵元杰,也正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他不仅藏书万卷,而且诗词、书法、绘画无一不精,这就让他和寇准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往。当然,我们凭借寇准的性格来推测,他们之间的交往应该仅限于文艺层面,否则寇准也不会去接近他。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足以证明此次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之阴险,那就是在申宗古发起状告之前,赵元杰实际上已经过世了。换句话说,只要有证据表明赵元杰谋反,那么寇准至少会受到牵连,罢相将会是最轻的处罚。而既然幕后黑手已经授意申宗古行动,说明他已经找到了一些有力的证据,可以达到证据预期的目的。

那么,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裁决者赵恒,他又会怎么做呢?(www.guayunfan.com)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点,就是但凡有人状告某位大臣谋反,皇帝一定不敢掉以轻心,通常情况下还会罢免被告的官员。那么,虽然说谋反是重罪,皇帝就真的相信被告官员有心谋反吗?其实不然,自古以来能够登上皇位者多为聪明人,至少判别被告大臣是否真心谋反的能力还是有的。他们之所以不敢掉以轻心,甚而罢免被告官员,是因为他们要维持政局的稳定。尤其是像宰相这样的重要职位,如果总是有人向他发难,说明他待人处世的方式一定存在问题,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政局不稳。如果情况严重,就算皇帝有心留任被告官员,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用谋反重罪发起状告,说明已经有人决心和被告官员势不两立。作为皇帝来讲,只有将原告或者一方压下去,才能彻底平息风波。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会面临两种必然选择,一种是查出并铲除发起告状的人及其势力,另外一种就是罢免被告的官员。可想而知,如果皇帝想要留用被告官员,那么他会想尽各种办法进行保护,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将他罢免。但是,如果皇帝根本就不想留用被告官员,那么被告官员的处境就不妙了。在我国历史上,皇帝亲自导演官员被告,然后将其罢免的事情,也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赵恒之所以起用寇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受到时局所迫。如今,辽国大军已退,又签订了足够约束力的盟约,国家恢复了太平盛世局面,寇准对于他来说也就可有可无了。另外,从私人感情方面来讲,赵恒对寇准也是没什么好感,因为像寇准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没有足够胸襟的人是无法接纳他的。难能可贵的是,赵恒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找到了毕士安商议。当时的毕士安已经年迈体衰,又因为澶州作战期间全面主持后勤工作而积劳成疾,已经多次上书求退。

但越是如此,越是能够体现出他的德行高远,毕士安以老迈多病之躯,毅然决定亲自调查此事。要知道,毕士安要调查的可不仅仅是申宗古一人,在他的身后,天知道有多大的势力在暗中涌动。由于毕士安亲自出面,申宗古很快就成了“弃卒保车”的对象,他承认此事纯属自己个人的诬告行为,然后就被按律斩首了。申宗古虽死,隐藏在他背后的势力却得以保全,想要置寇准于死地的人甚至都没有浮出水面,但毕士安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此次事件中还有一个最为反常的现象,那就是寇准本人的反应,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

要知道,按照寇准的脾气,在明知自己被诬告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呢?当毕士安宣布草草结案的时候,寇准应该像往常一样揪住不放,把案情一查到底才对,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在此,我们考虑的方向不应是申宗古背后的势力有多大,因为寇准认定的事情,就是皇上他也不会放在眼里的。而且据后世史家分析,这个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寇准的副手王钦若,包括寇准在内,大多数人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寇准会有如此反应,更大的原因来自他自身想法的改变。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寇准拼尽全力,不顾个人利益,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一力促成皇帝亲征,从而促成“澶渊之盟”,为国家社稷和天下苍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在回朝之后,却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冷遇和为难,甚至遭到小人的仇视和诬告,寇准又有什么心思去和他们周旋呢?另外一个原因和毕士安有关,如果说寇准这一生还曾敬佩过什么人,那么这个人就是毕士安。应该说,毕士安就像寇准的老师和父亲,总是扮演一个维护他、支持他和教导他的角色。

为了维护政局稳定,寇准必须在这个时候保持缄默,如果继续追查下去,北宋政坛将又是一次腥风血雨,而这显然是赵恒所不愿看到的。至于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王钦若,不仅和赵恒私交甚密,而且活动能量很强,真要和他撕破脸,最终会是什么结果还未可知。寇准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保持缄默,虽然等于是在王钦若面前服软了,但更重要的是也会向所有人传递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寇准开始接受官场规则了,这无疑将有助于他在接下来的官场中生存,毕士安的做法不可谓不高明。而当他把这些含义传递给寇准时,以寇准对他的敬重和信任,也就选择默许了。

应该说,毕士安不仅帮寇准挡了一次祸端,同时也压下了宋朝的一场政治风波,其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当然,毕士安之所以能够在政治风雨中久立不倒,也不可能完全靠着妥协退让,适当的时候他也会予以还击。此次风波过去之后,王钦若主动辞去了参知政事,转而出任资政殿学士。按照一贯的传统,官员在上朝的时候会有宰相安排位置,身为宰相的寇准和毕士安自然站在最前面,而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则被安排在队尾。那么,这个王钦若入资政殿学士后,被毕士安安排在了哪里呢?基本上再往后退一步就出殿门了。

毕士安的意思很简单,首先我知道这件事是你搞的鬼,其次你也要长点教训,不要随便耍这些小伎俩。王钦若可能不怕寇准,但是他不可能不怕毕士安,原因很简单,他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诬陷寇准,就在于他和赵恒的私交笃厚,就算事情败露了赵恒也会维护他。但是他和赵恒的关系再笃厚,也不可能超过毕士安和赵恒的私交。换句话说,如果毕士安想置王钦若于死地,那是十拿九稳的。于是,因为有毕士安的存在,王钦若对寇准的威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哪怕他再怎么恨寇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时的朝中,像王钦若一样存在的人绝不在少数,但都因为毕士安而暂时没有对寇准发起攻击。宋景德二年(1005)十月十二日,一代耆宿毕士安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寇准面无表情,心如死灰。那么,寇准对毕士安的敬重到了什么程度呢?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如今能够找到的佐证,只有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毕士安的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