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皇帝的背叛_大宋名相

皇帝的背叛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皇帝的背叛_大宋名相什么是小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宋朝的万千臣民来说,最具权威的发布方式不再是皇帝诏书,而是皇帝发布的“天书”。更重要的是,天书不仅具有权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惠,也就是皇帝随着天书发布的大赦令。实际上,寇准的想法很明显,就是将所有可能左右皇位继承问题的势力托付太子。为了一举掌握主动权,寇准果断决定不再等待,立即对自己潜在的敌人发起反击。

皇帝的背叛_大宋名相

什么是小人?他们没有是非观,没有大局观,没有底线,变幻无常,只知为了一己之私利蝇营狗苟,并且敢于以命相拼。而君子是讲原则的,至少也是有底线的,在他们眼中,总有些东西是高于生命的,所谓私利更是从来不放在眼中。故而在君子与小人的对战中,君子大多会败于小人,而君子与小人的斗争,自古以来从未终止过。因此,如果君子不了解小人的做事方法,甚至没有意识到小人的存在,又没有了解小人的帮手从旁助阵,从一开局就会注定失败。寇准不了解小人的行事规则,甚至分不清谁是小人,但毕士安却刚好弥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而就在寇准积极作为的时候,赵恒的身体状况也在急剧恶化,他整天居于寝宫无法上朝频率越来越高。每当这个时候,赵恒就只能在寝宫办公,而由于刘氏已经基本控制了寝宫,她能够用来作为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首先,刘氏在禁军中提拔了大批亲信将领,同时将自己的哥哥刘美安插进了禁军的要害部门;其次,刘氏也在不断加强对赵恒的意志和人身控制,从而加强自己的主动权,而赵恒在这个时候已经接近神志不清了;最后,刘氏也在积极拉拢朝廷大臣,并且已经把寇准当成了主要提防对象,随时准备对他展开致命打击。

这个时候,寇准可谓已经陷入了危机四伏当中,但是他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仍然只是带着盲目的自信悠然行事。此时,寇准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太子赵祯的合法性,以便让他在将来顺利登上皇位。不过,还没等寇准行动,赵恒在亲信宦官周怀政的帮助下,便率先出手了。这一次,他们用的还是老伎俩,也就是“天书”。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如出一辙,赵恒派人将天书隆重地接回开封,然后将天书的内容昭告万民,同时大赦天下。但是这一次,天书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中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宣布了太子赵祯的继承权

赵恒的这一做法,如今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在当时社会却有着极其非凡的效力。原因很简单,在赵恒发起的连续多年的“天书”运动下,当时的中国民众开始大举信奉道教,甚至整个国家都已经成了道教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宋朝的万千臣民来说,最具权威的发布方式不再是皇帝诏书,而是皇帝发布的“天书”。更重要的是,天书不仅具有权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惠,也就是皇帝随着天书发布的大赦令。赵恒用这样的方式让天下人感谢太子,拥护太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寇准把这件事看在眼里,虽然觉得有点儿戏,但是从事实角度考虑,也并没有表示反对。(www.guayunfan.com)当然,仅仅这样做还不够,在寇准的建议下,赵恒开始以太子的名义举行各种公开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宴请重要的皇亲国戚,也就是皇帝本族的势力;其次是宴请重要的大臣,也就是国家的政治势力;最后是宴请武将,也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寇准的想法很明显,就是将所有可能左右皇位继承问题的势力托付太子。由于赵恒和寇准在太子继承问题上的想法高度一致,因而在寇准提出这个建议后,赵恒很快就予以了采纳,并且积极推动此事。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寇准在工作方面的努力,赵恒予以了全力支持。在得知寇准和丁谓之间的矛盾后,赵恒果断调离了丁谓,但是却把他安排到了枢密使的职位上。我们前面说过,枢密院中书省独立存在的,在行政编制上属于同一级别,都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丁谓从中书省副职调任枢密院正职,实际上是升迁了,赵恒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为寇准的工作扫清障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丁谓感念皇恩,从而更加努力地为国效力。但小人的局限性在此便体现出来,丁谓被调任枢密使,非但没有感谢任何人,反而在内心当中积聚了更深的怨气,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被寇准挤出中书省的,如何扳倒寇准成了他散不去的心头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寇准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于是他开始对于整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首先,寇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恢复农业生产,并且派出中央巡查组到各地监督进展情况,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道观里走出来,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其次,寇准开始扶正民风,对全国的黑恶势力进行集中整治,在铲除了一些影响最坏和最大的黑恶势力后,其他中小黑恶势力望风而散,整个宋朝国家的风气因此得到净化;最后,寇准还做了一件上次离任时未做成的事情,那就是亲自主持了一次全国官员的考察和任免工作,从而大举肃清了官场的不正之风。

这个时候的寇准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是他却变得如同少年般意气风发,当年那个在澶渊之战中力挽狂澜的寇准,再次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应该说,寇准的人生由此进入了又一个巅峰,而赵宋王朝也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当然,寇准在马不停蹄地整肃朝纲,他的主要敌人之一刘氏也不会坐以待毙,眼见寇准在赵恒的支持下权势大涨,她也加紧了自己的势力扩张。利用一次代理朝政的机会,刘氏终于把亲信推到了皇城司和四方馆公事的位置上。这两个机构一个主管皇帝的安全工作,一个主管皇帝的宣传工作,从此只要刘氏愿意,随时可以束赵恒的手,封赵恒的口。

正是刘氏的这次人事安排,终于引起了寇准的足够注意,这也让他开始正视这位强权女性了。为了一举掌握主动权,寇准果断决定不再等待,立即对自己潜在的敌人发起反击。一次,赵恒少有地以精神抖擞的姿态出现在朝堂上,寇准在退朝之后便要求单独会见,并顺利得到了批准。很快,寇准单独见到了赵恒,君臣二人屏退左右,进行了一次决定大宋帝国未来命运的密谈。简单来说,寇准给赵恒提了两点建议,望着这两点建议,赵恒的内心当中既欢欣鼓舞又感慨不已。寇准到底是寇准,寇准也还是当年那个寇准,只要出手就是雷霆万钧之势,就是特大手笔。

赵恒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寇准的两条建议太大胆了,第一条:储君提前即位,赵恒做太上皇;第二条:将丁谓撤职查办,由自己全面主持朝政,或者说自己一力辅佐幼主。应该说,寇准的想法不仅大胆,而且已经到了冒险的程度。让赵祯提前即位,显然可以从根本上铲除刘氏的势力,而彻查丁谓就更明显了,如果这两股势力被消灭,寇准将会成为整个国家最具权势的人。因此,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皇权意识极为敏感的赵恒怎么会同意呢?但是他同意了,而且是当场就同意了寇准的请求,并且授意他回去后可以立即行动。应该说,在赵恒的内心当中,让赵宋政权变得强大起来,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这个时候,当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寇准,就会欣慰地发现,他已经成熟多了。不难想象,他的两条建议必定经过深思熟虑。先说第一条建议,寇准很清楚,赵恒此时的最大愿望,就是赵祯顺利地登上皇位,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排在其次,任何可能威胁到这一点的势力,也都会被他视为自己的敌人。因此,寇准的第一条建议完全具有可行性,只是一般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做。

至于第二条建议,寇准是在丁谓被调任事件上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枢密院虽然和中书省同等重要,但此时国家无事,整个国家的权力重心向中书省倾斜。尤其是在如此风起云涌之时,任何一次政治事件的发生,都可以导致国家权力的大洗牌,而如此政治事务,枢密院是被排除在外的。换句话说,赵恒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实际上是偏袒了寇准的,因为丁谓得到的只是一个“安慰奖”,而寇准得到的才是真真正正的权力。当寇准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可以对丁谓发起进攻了,因为不管赵恒是为了皇权问题也好,还是为了国家社稷也好,只要他心里偏袒自己,就要趁热打铁,一举铲除丁谓。果不其然,一切都如寇准预料的那样,赵恒完全遵从了他的建议,这在之前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回到家中之后,寇准首先谋划第一件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策动群臣上书,要求太子登基,然后得到赵恒的批准,大事可成。这个时候,寇准已经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眼前的乱局就要结束,一个美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而促成这一切的人都将是自己,历史将因为自己而在此发生变化,当然这是再好不过的变化。然而,寇准毕竟还是太大意了,就在他要求单独觐见赵恒的那一刻,刘皇后安插在赵恒身边的人,就已经及时把消息报告给她了,而且很快经她的手传到了丁谓耳朵里。

刘氏和丁谓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绝地反击的大幕立即就拉开了。寇准刚刚从赵恒那里领命离开禁宫,丁谓就求见赵恒,并且在刘氏的帮助下得到了同意。君臣二人见面之后,丁谓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也讲了很多,那就是让赵恒罢免寇准的相权。这个时候的赵恒也是看明白了,寇准和丁谓、刘氏不可能和谐共存,只要失去自己的压制,三方势力必定陷入一片混战。而寇准虽然暂时得势,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支持,如果有朝一日自己驾崩了,寇准能够战胜刘氏和丁谓,从而保住赵祯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必要把江山和幼子托付给他吗?

第二天早朝,寇准和一干亲信胸有成竹地赶到,在遇到丁谓和刘氏的亲信宦官时,他甚至已经摆出了胜利者的姿态。早朝开始后,寇准还没来得及发力,赵恒就让宦官宣读了罢免他宰相之职的圣旨,寇准瞬间呆了,他的脑中一片空白,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应该说,这是寇准一生当中最黑暗、最屈辱和最惊诧的时刻,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朝赵恒叩拜谢恩,然后去吏部办理各种交接手续,再然后回到家中等待赵恒下一步的安排,久久无法回到现实当中。

事实上,在皇权高度集中且至高无上的古代社会,大臣之间的斗争孰胜孰负,皇帝本人的意愿才是至关重要的。赵恒之所以要把寇准召回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扼制刘氏,之所以是扼制而不是铲除,是因为赵恒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明确立场的。而寇准从骨子里来讲是一位“战士”,他只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对于官场上的平衡术一概不理,也不屑于去理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寇准的最大敌人不是刘氏和丁谓等人,而是赵恒心中的那份摇摆不定。可以说,在赵恒的内心深处,并不相信刘氏会背叛他,也不相信丁谓等小人臣子,会一举葬送他的大好江山。

因此,寇准拼尽老命取得的一点战斗成果,只需刘氏的枕边风一吹,或者丁谓等一干小人用尽智慧的一次摇尾乞怜,就化为乌有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赵恒这样做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原因就是他是皇帝。众所周知,统治者最高超的艺术就是权力平衡,或者说是让全国上下的所有权力都处于相互制约中。唯有如此,皇帝才能杜绝所有权力拥有者都不会过分膨胀,从而让他们对皇权有所忌惮,同时不敢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当刘氏的权势如日中天时,赵恒会担心刘氏做大,威胁自己的皇权。但是,如果他利用寇准铲除刘氏,寇准的权力同样会变得强大甚至无法制约,到那个时候,他还要去寻找另外一股势力来打击和扼制寇准,如此哪还有个尽头。

由此可见,赵恒心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寇准和刘氏相互制衡,最好让两方的势力旗鼓相当,甚至让他们斗个死去活来,这样他才能确保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本来,赵恒还可以慢慢培养寇准的势力,并且等着他一点点变成熟,当然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自己的时日无多,而必须尽早作出决断了。赵祯是他最后的牵挂,把他托付给刘氏和丁谓,显然比托付给寇准更安全。就这样,赵恒背叛了赵宋江山,背叛了一生正直、一心为国为民的寇准,甚至背叛了他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