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职能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职能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型本科课程决策同样也是课程管理的首要工作,它贯穿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各项具体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肇始于设定课程评价尺度和指标,在课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职能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职能

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职能以“控制”为主要宗旨,其“控制”职能面临着多元文化、教育民主化和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严峻挑战,与现代课程管理体制形成尖锐的矛盾。由于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型,其主要表现为课程管理权力重心的下移,因此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走向“指导”与“服务”职能。

一、课程管理决策职能

决策是现代管理的首要职能,决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管理过程的核心。所谓的决策,是指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课程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应用型本科课程决策同样也是课程管理的首要工作,它贯穿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课程管理的决策职能的主体应该是多层级的,既有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和组织,又有学校层面。

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决策职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课程目标的决策,即对课程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决策;②课程文件的决策,即对制订什么样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作出决策;③课程内容的决策,即判断编订哪些内容的教材才能实现课程目标;④课程实验或试教的决策,即对实验学校的选择和对实验(试教)方案的编订提出原则性的要求;⑤课程评价的决策,即判断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9)。(www.guayunfan.com)

二、课程管理计划职能

计划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将要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等问题进行系统规划,从而制定出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案以及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的实施步骤、方法、途径及行动策略。在强调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的时候,要注重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有效落实。

课程实施的计划职能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指明了方向,当教师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时,他们就能开始协调各自的活动,将各人的力量朝向目标前进。同时,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能够将课程现实与课程未来联系起来,让课程管理的主体预测未来,预见变化。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会降低管理工作的灵活性。相反,高质量的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和对计划的良好执行能产生较好的组织绩效。课程管理的计划职能为全部的组织活动确立必要的目标。课程管理的主体必须先制订好计划,才能确定按照什么方式领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去实施课程计划,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等。

三、课程管理组织职能

组织是人们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群体,是确保人们社会活动正常协调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目标、计划制订出来以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他们变为现实。这就要求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所提出的要求,设计出合理、高效、能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结构和体制,合理配置组织的各种资源,以保证计划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课程管理活动中,组织的职能就是围绕课程建设的目标,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各种课程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课程目标的活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可以设置课程委员会、教材审查委员会、课程实验和课程实施等组织机构,然后对参与课程管理的全体成员进行职位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课程管理的不同组织机构,最后在各级课程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形成有序的课程建设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以较高的效率实现课程建设的目标。

四、课程管理领导职能

领导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在一定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有指向的人际影响。领导是管理中的高层活动,它以法定的权力决定和影响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在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主要有五个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职权、客观环境和领导的行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职权,领导是这些因素构成的综合体。领导是一个持续的团体过程,在一团体中,任何一个成员通过对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都能实现动态的变化和目的的达到。对于课程管理来说,再好的课程计划也需要实施,只有通过领导把课程资源调动起来,有效地按照课程计划来实施,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现代课程管理的领导职能主要是通过塑造校园文化、制定院校发展战略、创新院校管理机制等来实现。

具体来看,课程管理的领导职能表现在:组织制定或修订、审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计划;颁布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的意见;确定课程评价制度;颁布课程管理指南;制定教材或教材开发与管理政策;监控课程改革的整体运行质量。通过这些领导活动,可以严格控制学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时间和基本学业负担,确保统一的学业要求,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总之,课程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使整个管理过程中其他职能得以实现的起主导作用的推动力量。

五、课程管理控制职能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控制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效果进行权衡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实行有效的控制,必须提高预见性,要在重大偏差出现之前预见将会发生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预测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控制要有全面观点,要从长远利益来实现控制。控制要迅速及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在管理实践中,人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没有控制就很难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如果各个计划都不能顺利执行,组织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控制工作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管理的控制职能是与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相互联系的。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的各项具体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肇始于设定课程评价尺度和指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及课程实施结束后,根据设定的测评尺度对计划执行、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及时沟通,以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实施进行工作改进。然而,控制虽然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实施统一标准的限定,但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特色的形成构成一种约束。

六、课程管理指导功能

改变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者的角色,变“课程控制”为“课程指导”。我国传统课程管理模式非常单一,主要是领导和控制,更多地表现为实施中央集权式的课程计划,学生按统一的课表上课。而在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全人的时代,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科目和课程模块,学生的学习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每一个学生有着自己的“课程计划”,有着自己的“课表”。现代学校将是一个有选择性的校园,显然,这对传统学校课程管理方式和课程管理制度是一场革命性的冲击。课程管理部门亟待建立起具有灵活性的课程管理制度,而且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过多地体现为“指导”和“服务”。

改变课程管理者的角色,变“课程领导”为“课程指导”,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南或课程审议,实现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双向课程管理机制。实施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机制,宏观指导我国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政策和国家应用型本科课程框架。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有必要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备案与审议,有权利和责任对在实施上一级规定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课程管理服务职能

改变课程管理者的角色,变“课程控制”为“课程服务”。建国以来,与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的课程管理一直以“控制”为基本旨趣。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不仅控制着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审定与开发,而且通过教学评价与督导,支配着课程的实施。课程管理的控制职能虽然有助于上级对下级的限制,却无益于课程的地方化和民主化。以“控制”为中心的课程管理,还表现在课程管理向教学领域渗透。

以“控制”为核心的课程管理职能已面临着来自多方的严峻挑战。强化课程管理的服务职能是课程实践的现实要求,我国正在兴起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迫切要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课程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控制”,而是“服务”,即教育部门在资料、信息、技术和人员培训上为地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的开发提供帮助。强化课程管理的服务职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日益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结果,一个民主的社会则将教育的民主视为保证公民的权益、扩大社会正义的基石。总之,以课程控制为中心的课程管理明显与时代发展相悖,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10)。因此,课程管理的控制职能必将走向课程管理的服务职能。

课程管理由控制职能走向课程管理的服务职能,意味着课程管理的重心下移,中央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地方服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最终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服务。以服务为核心的课程管理,将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视为课程变革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以服务为核心,大大消减了课程管理的控制职能,但保留课程管理对地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实践的引导仍然是必要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大的方针和课程发展政策上,而不是具体到某门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上;引导应在服务中达成,而不能在行政强制中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