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_20世纪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_20世纪中国教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发展的方向及教育学术研究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教育期刊对这些“西方现代教育方法”的大量引进,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方法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正是中国教育期刊对国内教育发展动态较为及时和准确的把握,赋予它导引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首先,中国教育期刊提高了教育界的思想智慧。

中国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_20世纪中国教育

第四章 中国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

有学者指出:“学术传媒,或称之为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载体,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学术书籍、学术报刊为主要载体,对学术发展起着主流媒介作用……作为科研成果的最后一道生产部门,出版社和期刊编辑部既是学术成果的主要出口,又是学术信息的集散地,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中国教育期刊作为教育学术活动的重要传媒,对中国教育学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教育学术发展的方向,并且在充当平台发布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扶持和培养了一批批新生的教育学术研究人才。

第一节 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方向之引领

中国教育发展是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发展的方向及教育学术研究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育期刊能够及时反映国际教育发展潮流。在中国近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书籍和报刊,而报刊较之书籍,在讯息的收集和发布方面是比较及时的。我们知道,图书的篇幅通常是期刊(某一期)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而出版时间长,反映讯息的速度也就不很及时。教育期刊则不同,如前所述,《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教育期刊,通过从国外订购多种有影响的教育专业报刊,对这些刊物上面一些能够代表当时国际教育发展前沿的各种文章、讯息进行翻译、研究、编排,然后发表出去。通过这样一个翻译—研究—发表的传播过程,外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学说著作,以及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源源不断涌入国内,并且融合、交流,成为近代教育发展必需的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当时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www.guayunfan.com)

其次,教育期刊能够及时关注国内教育发展动态,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施以积极导引。如前所述,清末教育改革中,《教育世界》关注到国内新教育发展较快,各种新式学堂林立,却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进行规范,遂大量翻译外国的学制史料和教育制度法规文件,为学制改革提供了参考蓝本,对学制建设的仿日方向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清末民初时期,国内学堂数量上升很快,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却没有多大改革,坚持中国传统个别教学的教师还大有人在。政府对此进行干涉,积极推广西方教育方法于民间。《教育杂志》关注到这一教育发展问题,遂把征集和发表教授法教案、教授资料、新式教授法等文章作为一项长期的编辑政策。这种长期性的关注,使《教育杂志》也积极地关注起国外教育方法的发展动态,为后来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教育方法”打下基础。教育期刊对这些“西方现代教育方法”的大量引进,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方法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正是中国教育期刊对国内教育发展动态较为及时和准确的把握,赋予它导引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总之,中国教育期刊,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教育专业期刊,都把引进西方教育思想、理论,扶持国内教育理论创新作为职志,利用“征文”的有力策略,积极组织教育界研究、刊发大量有价值的教育理论文章。其中,国外的包括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各种教育理论及流派的文章;国内的包括很多教育学者发表的针对时弊的理论文章,以及陶行知、黄炎培等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的文章。翻开《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新教育》等教育期刊,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教育期刊在学术方向上总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反对封建主义旧教育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其中,对西方反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大量介绍,包括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大力传播,对西方教学法的大量引荐,对以儿童本位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教育的推崇等,直接导引了中国教育理论沿着民主、自由、儿童本位的方向发展。有学者指出,这些教育理论文章的引进和刊载,“无疑使凝固了几千年的我国教育界打破坚冰,开阔视野,看到了国门之外的大千世界,逐步走上近代化的轨道。”[2]教育期刊对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积极刊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水平。

第二节 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人才之培养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发展过程中,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才(教育研究者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育理论素养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教育培训、读书自学等。在这些途径中,教育期刊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使教育人才发展受益匪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功能是大众传播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教育期刊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期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近代教育界的思想智慧。它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逐步夹带和积聚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以及直接传播这些知识与教育人才,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中国教育期刊也培植和凝聚了大批的教育发展所需之才。

首先,中国教育期刊提高了教育界的思想智慧。如前所述,诸多教育专业期刊有着明确的办刊宗旨——服务教育发展。基于这样一种良好愿望,期刊编辑们不断向广大教育科研及实践人员传播教育、科学基本知识,给教育科研和教学以启迪和思考。《教育世界》等教育期刊诞生前,国内教育界很少懂得“教育为何物”[3],随着教育期刊的大量出现,国外许多与教育相关的概念(如:教育、教授、教学等教育的基本概念等)、基本知识及思想、理论被大量内介,教育界逐渐对“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教育期刊还介绍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及社会学的知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国内教育界的视野,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含量。以教育期刊发表的文章来源说明,如《教育世界》最初,鉴于“吾国教育尚在幼年时代,罕有窥世界之真面目者。与其为武断之议论,不如直译外籍,供人采择,尚不至贻误后来”[4],采用的稿件大多是来自国外的译稿。后来,随着译介文章的大量发表,教育界对西方教育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除选译东西各书外,增入本社所自编者,以餍阅者之目焉”[5],此时的稿件为译介和评论相结合,或者是国内教育界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认为《教育世界》“从前三年的译文一统天下,转而增加了自撰编的各类作品,即使是译介外国的教育理论学说,也从过去的直译,转而增加了许多经过作者研读后编译的介绍文章,这表明我国教育界在引进、汲取外来教育理论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6]。这样一个稿件撰写路径,正好说明教育界对教育相关知识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到逐渐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教育期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教育期刊这块阵地,教育界曾展开过广泛的学术讨论,凝聚、扩大了教育知识的传播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界的智力开发和学术创造,对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教育期刊为教育发展培植和凝聚了一支教育人才队伍。大众传播学认为,报刊是培植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国教育期刊以明确为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鼓舞、培植了大批教育科研及实践人员。一些青年教育工作者因在刊物上发表了力作而崭露头角;一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因被编辑慧眼所识,使其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认可。许多教师在作品被发表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工作劲头更足了,成为教育改革的骨干力量。例如,《教育世界》最初的撰稿人大部分是罗振玉创办的上海东文学社的在读学生王国维、樊炳清、沈纮等人。这些人主要学习日本语,但是根据罗振玉和学社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教育世界》的稿件译介工作。在译介过程中他们学习到教育知识,培养了教育研究素养,并且一直坚持着教育研究工作。樊炳清等人后来成为《教育杂志》等期刊重要的撰稿人,王国维一度成为中国教育学建设的奠基人。《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还积极利用有偿征集稿件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培植新秀,大批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的稿件被征用和宣传,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科研及教学水平。

此外,大众传播学也认为,报刊还是凝聚和沟通科研力量的最佳工具。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只有通过沟通、积聚大批研究人员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期刊对于近代教育界的沟通与凝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此有深刻的见解。他指出:“中国教育在万难中奋斗:有的禁不起过分的压迫,归于破裂;有的禁不起世俗的诱惑,归于委琐;有的愈败愈战,愈见其卓越之精神。不知者以腐败两字抹杀中国一切教育,那以耳代目之教育行政亦跟在后面附和,实在有点冤屈。就我所知道的,各地教育成绩可以互供参证的正自不少,所可惜的就是缺乏充分沟通的机会。”他认为教育界缺乏沟通和凝聚力是近代教育没有生气的重要因素。对于如何解决这种状况,他认为最好的工具就是大力发展教育期刊,“我们很愿意把这个周刊(指《新教育评论》,笔者注)献给大家。如果大家不嫌他太小,肯到这里来交换经验,沟通思想,我们是很欢迎的。我们愿意大家借这个机会把各干各的教育界渐渐地化为一个通力合作的教育界……使他各部分的生命汇通起来产生一个更圆满、更和谐的新生命”,“我们少数人的贡献是很有限的。但平日研究,或有一得。此一得之见,或者是各方同志所愿闻的。且因每周出版的督促,同人益加奋勉,而不容稍有懈怠;如是即使无益于人,至少有益于己……所以,本刊的旨趣乃是贡献于研究之中。他的使命就在为教育界通通血脉,使大家呼吸些清新温润的空气,并给同志们一个努力切磋的机会。”[7]无疑,陶行知揭示了教育期刊在凝聚和沟通教育研究力量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实际上是教育期刊普遍具有的,这在前面已有阐述,不再赘述。

总之,中国教育期刊在开发教育界智力和培植教育研究人才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学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期刊与教育学术平台之构建

一般来说,教育发展不仅需要有总体方向性的战略规划,以及较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有强大的教育发展信息数据网络的支撑。我们知道,在近代社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像现代社会电脑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等先进科技媒介的支持。因此,在近代教育发展中,教育期刊网络担当了教育发展的信息平台。概括来说,中国教育期刊这个教育发展信息平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教育信息服务。

一、教育研究讯息服务

中国教育期刊发表教育研究的各种成果,在教育研究信息收集和发布方面曾提供重要的服务。通过教育期刊订购或互换的方式,期刊编辑人员或教育专家对优秀教育期刊上的各种研究文章及信息及时加工摘要、整理和编排,在教育期刊中开辟“新刊介绍”“新著介绍”“报刊摘要”等专栏,及时发布给教育界。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国内外教育期刊形成了一张“国际互联网”,教育界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及时了解国际教育研究动态,获得教育研究信息,提高教育研究效率。

二、教育政策、新闻信息服务

应该说,发表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方针、法令等政策信息,一直是教育期刊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在近代许多教育期刊栏目设置上都有所体现。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等,开辟了诸如“文牍”“法令”“规章”等专栏,把近代教育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于国内各地方教育部门或者教育机构,直接为教育界提供政策信息收集和发布服务,对全国教育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此外,中国教育期刊,尤其是一些综合型教育期刊,非常注意对教育新闻事件的收集和发布。如,《教育杂志》在教育新闻方面,分为“国内之部”和“国外之部”,专门用来发表一个月内国内外教育新闻事件。这些对国内教育界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教育发展动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教育期刊的编读往来服务

现代杂志编辑学认为,杂志编辑应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一本杂志,不论编得多好,多么富有思想力量与美感力量,如果不是有读者阅读,就无以发挥其思想力量和美感力量。”[8]没有读者,杂志编辑的一切劳动都将变成无效劳动。“没有读者,也就没有编辑。”[9]因此,中国近代许多教育期刊,如上海的《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教师之友》等都十分重视与读者的沟通。这些期刊有的设置“通信研究部”,有的设置“通讯”“编后余谈”“编者之言”“编者的几句话”等栏目,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借以征求读者意见,提高期刊编辑水平,或组织教育界广大读者探讨他们关心的重要教育问题。例如,《教育杂志》在期刊中开辟“通讯”栏目,专门公开发表读者来信和解答来信的内容,使个别典型问题公众化,以引起教育界的注意,从而引发就此问题的探讨。《中华教育界》直接在编辑部设置“通信研究部”,“本社为办学诸君便利起见,特设通信研究部,凡现任小学教员有关于教育上之疑问者,可通信本社,经本社认为有价值者随时研究披露本杂志中,以尽互相商榷之责。”[10]以此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要,并且将之体现在编辑工作之中。《教师之友》则在每一期最后有编辑撰写的“编后余谈”,对前一期读者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以及该期发表的文章内容和下一期准备发表的文章做出总结与预告。《新教育评论》为加强与广大教员的沟通专门设置“通信问答专栏”。可见,征求读者意见,及时发现教育界存在的问题,虚心接受读者建议或耐心解答,逐步改进教育期刊编辑质量,这是中国教育期刊编辑者的优良作风。他们普遍将期刊编辑与读者需求相结合,按照读者的要求改进期刊的编辑质量,“哪些地方是读者视为不妥的,哪些地方是读者觉得还好的,我们编的人不很清楚,我们愿意虚心受教,请读者不吝多多指教,裨编辑……时有所遵循。”[11]他们懂得,只有读者真正知道期刊的优劣以及改进的方法。

总之,中国教育期刊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教育期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国内及国际教育发展动态的积极关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教育发展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导引着教育发展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制度的进步,对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教育期刊产生之前,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成果及信息主要依靠个人刊布的书籍、官方报纸、信件交往的方式向外公布的。“这种传播手段不仅周期长,报道零碎、简单,其中有些信息也不具有公正性,难于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12]这样的传播技术,很难使一些好的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行为。教育期刊产生后,将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及时地传播给广大的教育实践者,使这些教育研究成果很快成为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普遍公认和关注的问题,有时还能够掀起范围极广的讨论,为快速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铺平了道路。例如,中国近代很多的教育改革实验,如五段教授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方法改革的优秀实验成果,往往被教育期刊大量刊载出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参考的重要样式,直接指导了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国内各地区的教育实践进步,为人们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可以肯定地说,假若没有教育期刊,西方现代教育或者国内一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将会以另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被教育实践应用。因此,中国教育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实践发展的水平。

【注释】

[1]姜晓辉:《学术传媒对学术发展的作用》,载《云梦学刊》2006年第4期。

[2]陈科美主编,金林祥副主编:《上海近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3]《介绍批评》,载《教育杂志》第1年第5期。

[4]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65页。

[5]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65页。

[6]周谷平著:《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7]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72、573页。

[8]徐伯容著:《杂志编辑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9页。

[9]徐伯容著:《杂志编辑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8页。

[10]《本社启事》,载《中华教育界》第5卷第7期。

[11]《编者之言》,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第1号。

[12]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