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导习作_“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

指导习作_“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导习作_“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_反思型语文教学课文引路 指导习作——“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清溪镇中心小学 谢永华在风生水起的习作教学改革大潮中,我听到了很多这样的呼声:“小学生作文贵在童真童趣,童心妙笔”“把自由的表达权、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实话实说,想说就说,这才是儿童作文的本色天然”……现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

指导习作_“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_反思型语文教学

课文引路 指导习作——“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

清溪镇中心小学 谢永华

在风生水起的习作教学改革大潮中,我听到了很多这样的呼声:

“小学生作文贵在童真童趣,童心妙笔”

“把自由的表达权、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孩子”(www.guayunfan.com)

“实话实说,想说就说,这才是儿童作文的本色天然”

……

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新习作、新理念又强调: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

凡此种种,我们不难意识到,说的其实是一个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教会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习作。将课文这个例子充分用好用巧用足,找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在读写结合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一直是我多年来进行教学研究的方向。

现结合具体课例谈谈“课文就是例子”习作教学反思。

一、反思课文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教学

读中学写,早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仿写篇章结构,给课文空白处补白……这是读写结合的常见方式,也是语文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做的事。可是,我通过调查发现,有的班级整体读写能力飞速发展,有的班级读写的“脚步”显得颇为缓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呢?我经过深入探究、思考后发现:凡是能够细读文本并进行有效拓展的,学生写作的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读,历来有快慢和粗细之分。对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文本是一种专业性的学习,而不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必须严肃对待。我们的文本细读应该区别于一般读者。打个比喻,这就好比专业解说员同球迷的区别。不要企图读一两遍就能进入文本,我们必须把文本读熟了。读透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向导,在前边引领着,点拨着。

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

因此,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语文老师们就要细读文本,心系“读写”,既注重感悟积累,又注重实践运用。这样的话,细读文本,既是利用文本进行有效拓展的基础,也是个性习作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学会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文本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组织,学生才会在读通、读熟、读透,和有所感悟、有所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文本呈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内容略)

我对此文本拓展点的思考:

⑴苦海无边(可以以“挨打”、“挨饿”、“挨冻”、“不得休息”等为小标题,写一写凡卡在莫斯科受的苦。)

⑵月下老人(以月夜为背景,刻画凡卡的爷爷守夜的情景。)

⑶苦中作乐(扩写本文第十三自然段——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⑷梦醒时分(想象凡卡“美梦”醒来后,老板、老板娘如何对待他。)

⑸给爷爷的第二封信(苦等无果,请同学们以凡卡的身份再写一封信给乡下的爷爷。)

⑹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象凡卡如何坚强的面对凄苦的学徒生活,最终也成了鞋铺老板。)

⑺读《凡卡》有感(写一篇读后感。)

⑻给亲人一封信(仿本文将作者叙述与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写一封信。)

……

由此可以看出:

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阅读与学习的策略,也从中获取了求知的快乐。“大语文教学”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就这样,如果我们能深入挖掘每一篇文本的拓展点,踏入课堂时我们自然就能如鱼得水的应对文本,学生的读写水平也不愁提高不了。

教材是教与学的凭借。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的挖掘、生成、提炼教材中的有效资源,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素材,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反思整合阅读教材,打开习作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但对大多数老师而言,习作教学的状况仍然不是很理想,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习作状况仍然不是很乐观。

表现在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是:把习作知识的讲授当习作指导,忽视了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心灵的启迪;用成人的眼光关照学生习作,忽视了学生习作的心理;注重教材的统一要求和规范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精神创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习作教学中整合课文素材,“整合有力”是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之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组教材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教师要重视这一编写特点,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习作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整合的效果。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主题“热爱生命”,围绕主题我这样编排习作内容,我把这次习作确定为:选择本单元《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课文来写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妨可这样做:(1)开头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以设问的方式引入,如“假如你身患重病或失去双手,你会怎么做,是整日消沉不语,还是乐观地活下去,我从《触摸春天》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2)结合前面同学的交流,引用1-2个正面事例,亮明你的观点,如要热爱生命。(3)用反面的事例或植物、动物对生命的追求与前面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清观点。(4)在小结中引用名言或直接表达进一步总结自己的观点。

从整组教材阅读思考,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整组教材在习作中的有利因素,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开启思路使习作内容具体化。

三、反思解读整组教材,梳理行文思路

以往的教材,往往只依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以习作知识与方法为序,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从侧重写物过渡到写事、写人。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依据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建议:“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纵观整套教科书,习作文体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各种教材,在习作提示上倡导帮助学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常常有多个话题供学生选择。

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和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看图作文——胜似亲人”,这两次习作有一个共同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什么是“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恐怕许多老师心里都没有底,老师都如此,更何况学生呢?再如“看图作文”,图中内容为一位少数民族的老妇人把一个汉族小姑娘搂在怀里,我们的学生地处东莞,周边很少有少数民族居住,更谈不上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于是,我把这两个单元的习作作了调整。

第五单元改为:“我做小导游——向你介绍颐和园或长城……”因为这一单元的课文是《颐和园》《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学生只须把课文略作改编,有条件的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补充一些关于这些景点的传说、故事就可,学生们兴趣盎然,马上动笔写作。

第六单元改为:围绕“反映人间真情”这一主题写一件事。并引导学生关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当地群众、警察、民警、医护人员、志愿者拯救灾民,与灾民重建家园的事迹,以及在我们生活中邻里之间的真情。而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是学生们所了解、熟悉的,他们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阅读与写作之间可以实现无痕的交融。如果能从整组教材的视角加以解读,将这些“不经意间”发生的模仿,变成有意识的扎扎实实的习作指导,那么,提速形成学生的习作能力,恐怕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沈大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习作编排特色探讨,2009(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