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比较研究_数字化信息服务研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比较研究_数字化信息服务研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比较,对我国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开放式、数字化信息服务格局提出运作思路。如今,数字化信息服务已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信息服务的主流。数字图书馆作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未来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平台。美国数字化信息服务依然遵循传统信息服务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比较研究_数字化信息服务研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比较研究(1)

刘昆雄1 杨文奎2(2)

(1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2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411105)

[摘 要]数字化信息服务作为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产生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比较,对我国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开放式、数字化信息服务格局提出运作思路。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数字化信息服务(www.guayunfan.com)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Liu kunxiong1 Yang wenkui2

(1 Center for Studi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2 Publ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

[Abstract]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as a new kind of information service styl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has a great meaning on pu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This article,by comparing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systemically analysed our country,inform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and brought out the operating ideas of how to construct the opening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Keywords]China America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形式,不仅能够以更加快捷、生动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的需要,而且凭借诸多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数字化信息服务已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信息服务的主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正处于初级阶段,怎样对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进行战略定位,如何从整体层面推进我国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已成为我国信息服务界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发展过程、服务理念、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将我国与美国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开放式、数字化信息服务格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1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过程

1.1 美国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Ⅱ的机读目录,图书馆服务进入了自动化服务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已比较成熟,各种不同类型、规模和管理形态的图书馆网络遍布全美各地,并形成了OCLC、RLIN、WLN三大书目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迈出了关键步伐。但美国真正实现全国联网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开始大规模兴建信息高速公路,各种图书馆网络开始与Internet连接。各个图书馆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实现世界范围的资源共享,并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20世纪末开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将数字化信息服务推向了高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用户可以在电子世界里遨游,不但在本地图书馆,而且在“虚拟图书馆”中都能寻找到自己所需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1.2 中国

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进程也是从图书馆的内部业务管理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部分图书情报单位开始了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试用工作,图书馆内部业务处理逐步演变为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进入了网络化发展和资源共建共享阶段,出现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图书馆联合编目和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例如,1998年教育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实施“CALIS”工程,建立起广域网环境下的整体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体系。2000年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和浙江省科技情报所签订了数字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书,并开通了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的联合目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的大背景下,2000年4月文化部主持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第一次联席会议”,标志着筹备多年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启动,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数字图书馆作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未来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平台。

2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理念

2.1 美国

美国人把服务本身看做是一种无限的快乐、一种无上的荣幸。图书馆信息服务也不例外。美国数字化信息服务依然遵循传统信息服务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这一服务理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服务的主动灵活性。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料对象除了一些罕见的专业书刊外,很大一部分属于公共性信息资源。很多公共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邮件接收,随机访问、专题调研等途径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结合其城市、人口特点进行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为创新性利用资源提供了信息保障。第二,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将这一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得益于它们先进的管理思想、自动化设备和共享度极高的资源共享体系,更得益于它们拥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这些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信息服务中担当起信息向导的角色,使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成为可能。第三,方便、快捷是信息服务的另一特点。信息咨询服务历来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和优势。数字化环境下的电子参考馆藏既包括主要目录、期刊索引,又包括年鉴、百科全书、统计数据和通用网站。美国公共图书馆在网站主页上提供了馆员和用户交流的入口,有效保证了快捷方便的数字化服务。

2.2 中国

我国以图书情报机构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机构固然也把“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口号喊得冠冕堂皇,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我国的图书情报服务机构长期实行条块分割、纵向管理的体制,缺乏主动服务、持续创新的积极精神。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全方位综合化的形成,条块分割、被动式信息服务状况正在改变,以资源共享、面向用户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理念正在形成。

从微观层面看,我国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在内的信息服务机构开始注重社会需求调查、服务方式创新和用户信息反馈。从中观层面看,基于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服务平台的区域性、系统性信息服务网络开始运行。上海在1996年实现了“一网联五网”模式运作,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交互式数字化信息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1998年开始建设的CALIS,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ALIS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从宏观层面看,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各资源系统部门的协同管理。2000年6月由科技部会同经贸委、农业部等部委组建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组建的面向多系统、多部门用户的信息服务“虚拟”联合体。这足以说明,我国以资源共享、面向用户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理念正得以形成和付诸实施。

3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环境

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开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来支撑。针对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特性,笔者在此着重从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的角度,对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环境进行比较。

3.1 美国

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对必要的支出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美国联邦政府从1981年到1998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共支付了约4 000亿美元。据统计,联邦政府目前每年的资金投入为230亿~250亿美元,加上州政府和各种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开支,美国政府的年信息化投入总额为1 200多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依据双赢原则,积极吸纳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美国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在对服务业的政策干预中,充分应用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美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和政府计划的方式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植保护政策和健全的法律体系,创造信息共享环境,促进了信息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在立法方面,美国国会制定了政府公开法、信息自由法、电子信息自由法修正案、政府纸张消灭法等。简而言之,美国信息服务业的宏观环境就是经济支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再加上政策法规的有效保障。

3.2 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据2006年的《中国信息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行业信息化IT投入额已经达到了2 829.5亿元,比2004年增长11%,2006年将增长14.1%,达到3 227.1亿元”。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目前的资金支持效力有限。为此,政府要在稳步增加政府投入确保国家信息化发展急需的各类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所需资金的同时,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融资机制,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关于政策法规方面,迄今我国政府为发展信息服务业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及2000年9月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决定》与《办法》),它们是现阶段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指南。可以说,《办法》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对网络信息服务业有着明确的专指性的政策。鉴于目前我国科技资源未能充分共享制约着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的现实,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明确了公开和共享的科技信息资源的范围,规定了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渠道,明确了推进资源共享的职能部门。另外,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些也为数字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法规保障。

4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信息资源建设

4.1 美国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是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在20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数据库由美国政府生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开始注重发挥私营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数据库生产者转变为以企业和商业界居多。美国政府在实施《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即NII计划)的同时,确立了今后以“重点建设数据库,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发展战略重点,为美国数字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据美国教育中心2002年2月的统计数字,全美50个州及华盛顿特区共有公共图书馆9 046个,还有学术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收藏着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到目前为止,美国基本上所有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都通过OCLC和RLIN两大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全国性的网络共享。各馆馆藏都以数字化记录组织进入网络,信息资源的馆际共建共享和虚拟馆藏已完全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界限,构成了一个基于合作和协调的,覆盖全美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文献数字化的重复开发和大型数据库的重复引进,使信息资源建设组织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4.2 中国

就我国信息资源的总体状况而言,以图书情报机构为代表的信息机构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与地区性信息资源中心和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类型与内容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信息网络建设迈开关键步伐,并且很快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2000年以来,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2002年5月,首届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在北京通过的《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北京宣言》,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新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图书馆建设进入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时期。目前,各种类型的大型信息服务机构正在进行以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设、虚拟馆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但是,受条块分割和信息垄断的影响,协调力度不够、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5 中美数字化信息服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5.1 美国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后盾和基础保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2月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计划,NII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一个覆盖全美的宽带高速信息网;开发和制造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设备;开发电信与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研究各类技术标准。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重大建设项目有:美国国家生物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美国政府最大的门户网站、美国科技信息门户网站、国家农业信息网(AgNIC)、数字化图书馆(NSDL)等。更显著的一点是,美国政府积极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税收等措施确保私营机构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突出地位。如总投资4 000亿美元的NII跨世纪工程中,其中的3 700亿美元的投资额将全靠私营机构或民间企业投资解决。另外,仅从网民总数占各自国家人口总数的比例也能清晰地看出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之我国的普及程度。比如,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居世界第一位,但普及程度不如美国。

5.2 中国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曾形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单一、垄断经营的局面,阻碍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近几年,在投资体制和经营体制多项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来源地方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等新的特点,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对2002年企业信息化的调查统计,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环境进一步改善,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管理人员达到了人均0.77台,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已占总数的68.4%。同样,从网民数量和比例来看,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2.53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但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北美地区最高达70%,其次为澳洲55%。而由于我国地区间的极度不平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2.3%,不仅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仍然是增强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基点。

6 有关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几点启示

经过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已粗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体系。但是,通过上文的比较可看出,我国信息服务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针对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现实和世界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

6.1 立足当前实际,构建信息服务发展战略

鉴于数字化信息服务涉及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等多个部门这一事实,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应该由国家级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如图1所示)。这比较符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而且可以实现各部门、各地区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结构中,管理协调机构与信息服务各有关部门是一种建立在控制与反馈基础上的互动关系,而且各部门主体之间也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信息服务共同目标的双向联系。每一个部分有各自的承担者,他们通力合作,共同构筑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

图1 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战略结构示意图

6.2 秉持服务理念,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以人为本”的口号提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服务意识是否有了本质的改变?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不仅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更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化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业务。胡昌平教授《面向自主创新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推进》一文探讨了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业务内容深化框架(如图2所示)。这一框架为我们秉持服务理念,满足信息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胡昌平指出,在服务业务深化中,要着力在知识整合、个性化订制、技术开发、网络支撑的基础上提供知识参考咨询、知识决策支持、个性化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网络知识搜索,等等。

图2 面向自主创新的信息服务业务内容深化框架

6.3 完善政策法规、厘清信息服务运行机制

从美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资源收集、资源开发、业务组织和服务提供)的顺利进行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做保障。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促进信息服务业的法规、条例。但这些仍然不能满足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应抓紧制定有关信息服务市场的单行法规和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与此同时,还应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放宽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增加市场主体,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使信息服务业在法律的保护下迅速发展。在运行机制方面,国家级的协调机构应联合国内从事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主要力量,制订全国性的数字化服务建设规划,推进数字化信息服务开放机制、协作协调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制定我国信息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使服务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必要的制度。

6.4 坚持“两手抓”,为数字化信息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数字化信息服务需要信息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数字化信息服务机构应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协调下,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一个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具有可扩展性的、开放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促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数字化信息服务也需要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目前,信息服务机构既需要有一批深谙市场需求的开拓型人才,也需要具备专业背景的专家型人才从事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为此,信息服务机构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根据组织业务发展需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积极组织现有人员外出进修。还要根据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在组织内部营造一个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环境,促进人员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提高所有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6.5 加强中外合作、拓宽信息服务业务范围

通过与美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比较,我们发现加强中外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可以考虑的合作服务模式有:①外方原有业务的市场拓展模式。其特点是:外方以自己的网络化数据库、网络服务的整套运作模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大陆兴办数字信息服务公司,将原有的信息服务业务拓展到大陆地区。②中方信息资源+外方网络软件模式。其特点是:中方建立基于Internet的、拥有雄厚信息资源支持的网上站点,外方把它作为网络软件的预置频道“打包”在软件中。用户购买、安装该软件后,通过与Internet的连接,可以访问该网站的信息资源。③中方信息源+外方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其特点是中方以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外方的ISP合作,主要为境外用户提供服务。

7 结束语

数字化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建成一个门类齐全、完整高效,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紧跟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成功经验,科学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发展战略。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迪娜.图书馆馆际间的合作:全球性的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5-12

[2]张珍连,齐向华.中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比较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1):74-77

[3]李农.美国纽约昆斯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1):80-84

[4]杨艺.美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科学,2007(10):1591-1595

[5]杨子竞,杨秀丹.中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10-13

[6]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7-82

[7]钱智勇.美国图书馆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J].图书馆,2003(5):39-41

[8]胡昌平,向菲.面向自主创新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推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 57-62

[9]Inkeri Salonharju.Electronic Licensing-The Consortium Model of the Finnish Research Libraries[EB/OL].http://www.lib.helsinki.fi/tietolinja/0199/electron.html.(Accessed 2008-05-24)

[10]Neil Jarv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conomy[EB/OL].http://www.eds.com.(Accessed2008-03-25)

[11]Noble,Steve.Using Digital Talking Books in Schools.RFR&DS Top Project[J].Library Hi Tech News.19,2001(1)

[12]Michael Seadle.Copyright in the Networked World:Digital Legal Deposit[J].Library Hi Tech News.Bradford:2001(19):299

[13]Simon Tanner,Marilyn Deegan.Economics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Digtal Content and Digital Libraries[J].Library Hi Tech News.Bradford:Apr.2002

[14]http://www.tdcrade.com/report/indprof/Chinese/indprof-c20803.htm.(Accessed2008-05-06)

【注释】

(1)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服务研究”(编号: 06JJD870006)成果之一。

(2)作者简介:刘昆雄,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杨文奎,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