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_创造教育新论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_创造教育新论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_创造教育新论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我有一个朋友,他叫邓伟志,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1]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心胸开阔的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此,特立独行是一种创造性的品格,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才识、意志等多种素质的整体表现。冒险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特立独行的重要品格。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_创造教育新论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叫邓伟志,是上海社会科学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1994年,他赠寄一本他的文集给我,书名是《我就是我》。从书名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书,它的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它极大地吸引了我,收到书以后,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读后的确受益匪浅。在谈到争议的一篇文章中,他这样说道:“我一直认为,没有争议的著作称不上著作。要著,必然会有争议。”“争议吧,不在争议中前进,就在争议中后退。争议吧,社会永远是充满争议的,没有争议岂不是太平静了吗?争议吧,我的名字叫邓伟志,我的号就叫邓争议,至于我的书,我以它能引起争议而自豪。”[1]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心胸开阔的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可惜的是,在我们知识分子中,现在这种人实在是太少了。

特立独行是汉语中的一个俗语,现在知道它的含义的人可能不多,能够按照它的意思去做的人,恐怕就更少了。在谈到特立独行这个品格时,我想到了英国的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他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冲破了盖伦的唯心主义理论的统治。塞尔维特的学说,宣传了科学真理,打击了宗教的势力,因而使得教会恼羞成怒。面对教会的审判,他坚定地回答:“我知道我将为自己的学说,为真理而死,但这并不会减少我的勇气。”听听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这就是对什么是特立独行最好的回答,也使我们对塞尔维持为真理而殉道的伟大精神更加敬仰。

在人类的历史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否则他们就不会成为伟大的人物。在创立伟业的过程中,他们要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么敢于向占据主流的传统(或权威)挑战,要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因此,特立独行是一种创造性的品格,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才识、意志等多种素质的整体表现。具体地说,具有特立独行的人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设计,走自己的路。自我设计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选择自己的职业,选定自己的道路,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很显然,这是与那些有依附性的人和由他人来安排自己命运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世界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和科普作家,至今尚无人能够超过他。那么,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于1920年出生于俄罗斯,1923年移居美国,1928年加入美国籍。他于194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任教于波斯顿大学医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一般知识分子来说,这种工作应当是心满意足了,但是阿西莫夫却陷入了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与科普写作之间的矛盾之中。面对着这种两难的境地,他对自己的情况做了冷静的分析,得出了结论:“我不大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幻小说家和科普作家。”于是,他毅然告别了大学的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的书房,专门从事写作。这是他自己设计的一条道路,并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www.guayunfan.com)

那么,他设计的这条道路怎么样呢?事实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是给他带来无数荣誉之路。直到1992年去世为止,他一共写了480本著作,几乎涵盖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的每一个部分。如果说“著作等身”对于普通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形容词而已,但是对于阿西莫夫来说,却是再恰切不过了。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在更广泛的题材上写出比我更多的书。请相信我是很谦虚的,我这么讲自己都觉得很尴尬,可我不能说谎。”听起来,似乎他很自负,这又和一般的所谓“谦谦君子”是不同的。但是,这正是他特立独行的性格的表现,他敢于说自己“行”。对于“自负”的说法,他的回答是:“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2]

(2)敢于冒险,志在求索。冒险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特立独行的重要品格。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的冒险,至今可能还不会发现美洲大陆,或者要推迟几个世纪才能发现;没有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冒险,就不会有今天的载人宇宙飞船,更不可能在月球上建立定居点;没有诺贝尔的冒险,就不可能发明安全炸药;没有居里夫人的冒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因此,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每一个重大的科技发明,都是冒险家们付出代价换来的。

罗杰·恩里科(Roger Enrico)是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他一向爱冒险,他的冒险精神是出了名的。他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靠一笔奖学金才得以完成大学的学业。大学毕业以后,他到通用食品公司任职,但他很快感到厌烦了,他要求参加越南战争。他的箴言是:“要完成任务,就不能循规蹈矩。”后来,他到百事可乐公司下属的一家公司,他总是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完成任务,无论在哪个部门他都干得很出色。于是,他的冒险精神很快出了名,他不断地得到提升。1996年他被任命为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年薪为100万美元。但是,他把全部工资捐献出去,帮助普通工人子女上大学,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的个性

据报道,1998年7月18日是约翰·格林(John Glenn)77岁生日,就在这一天他成功地重返太空,一时轰动了全美国。他自信地说:“为了研究太空对衰老的影响,如果应当由某人去从事这项活动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我。”他的一生是冒险的一生,是充满奇迹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执行了15次的飞行任务,荣获了6枚飞行勋章。他是驾驶墨丘利单人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宇宙飞行员之一。1962年2月20日,他乘坐友谊7号密封舱整整作了3次绕地球飞行,他是美国绕地球飞行的第一人。他连续4次当选美国参议员。美国人评论说:“他是美国现存的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为国献身,成绩卓著而且忠诚一生。”[3]

(3)标新立异,自成一家。顾名思义标新就是提出新奇的主张,立异就是创立与众不同的新理论、新学说。纵观科学发明的历史,那些敢于标新立异者,他们不仅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而且还有能够从事创造的才华。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1915—2001)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一个被认为是“世界期待已久的天才”。他4岁就学会了乘法表。不久以后,他就向传统的教育制度宣战,他认为:“坐在教室里,由别人告诉自己学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他躲到当地电影院里,一边看电影一边通过字幕认字。就这样,他学会了阅读,获得了知识。18岁他进入了英国伊曼纽尔大学,学习数学,以最好的成绩毕业。如果说霍伊尔在学习上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法,那么他在科学研究中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他的这一性格,使他走上了最伟大的发现道路。

在几十年的研究中,霍伊尔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解决宇宙起源之谜上,他提出了离经叛道的“稳态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他认为宇宙从来就是存在的。他还探讨了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并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他发现超新星中的温度达到数十亿度。这一重要发现表明,恒星能够成为锻造出化学元素的熔炉。他的理论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在恒星上有足够的温度和时间使创造化学元素所需要的一些特殊反应发生。霍伊尔不相信权威、直言不讳和不遵守科学的门户之见,这使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并最终与诺贝尔奖无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诺贝尔奖评委会却把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戴在了福勒的头上。但是,就是这个福勒当初还认为霍伊尔是个疯子,可是他后来却证明了霍伊尔的理论是正确的。难怪霍伊尔后来批评诺贝尔奖评委会:“没有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剑桥的一位女生,性别当然是主要的原因。”[4]

(4)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古人的训诫,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够战胜困难,那么就能获得成功。如何对待困难,这不仅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而且也是特立独行品格的一种表现。在这一方面,典型的例子很多,他们的事迹是人生的活教材。例如,前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就是一个从囚徒走向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功者。他于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同年应征入伍。1945年,他因在通信中表达了对斯大林的不满,被判刑8年,1953年改为流放,1974年被驱逐出境,强行被送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活。他别无选择,被迫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的著作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癌病房》,并因《癌病房》的创作而获得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不言而喻,他在逆境中创作,其囚徒生活对他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技巧是流放的技巧,劳改营的技巧……我在流放中受到教育,并且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 )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因为反对白人统治者的种族隔离政策,被判刑坐牢,在监狱里度过了27年的岁月。但是,他不畏强权,不怕困难,他的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他从囚徒到总统,从总统到平民,又从平民到世界伟人,走出了一条非凡的成功之路。鉴于他对实现南非的民族和解所做的贡献,他和南非前总统德·克洛克、大主教图图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有崇高的理想,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正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一位西方领导人对他的评价是:“曼德拉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5]

目前,曼德拉是已退出政治舞台的政治家中最忙碌的人,为了遏制艾滋病,为了使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化干戈为玉帛,为了实现非洲某些地区的民族和解,他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四处奔走,进行苦口婆心的调解。这正如他所说:“现在除了睡觉和做梦的时间属于自己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属于世界和平正义事业。”

(5)金无足赤,瑕不掩瑜。人无完人,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用人单位还是不喜欢有缺点或有争议的人,特别是在中国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由于这种思想作怪,往往一些有才华的人被扼杀了;一些有成就的人也得不到认可,以至于造成了人才上的极大浪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有创造性的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他一方面因为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工程,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从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另一方面,他又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剥夺了安全特许证,蒙受不白之冤。他从小就被教导要生活在一个公正的、和平的社会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个人从事的职业只是他服务社会的一个工具,而决不能成为他晋升之阶。一个物理学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物理学家。一些历史学家研究了他的个性特征,认为他有着双重性格:他家庭富有,但他却是穷人的代言人;他虽然受的是犹太教育,但他拒绝接受犹太教教义;他极端聪明,但个性奇特;他热情似火,极具有说服力,有时甚至让人着迷,但又极度傲慢,为人尖刻,让人畏惧,不能容忍哪怕一点委屈。[6]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大师应当如何看呢?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肯定他在科学上的巨大的贡献,承认他在科学上的地位,决不能因为他的个性上的缺点而否认他的成就。

你听说一个被称为“坏小子”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吗?确有其人,他就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卡里·穆利斯(Kary B.Mullis)博士。1987年,他发明了聚合酶反应技术以及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任何生物的DNA的方法。PCR是聚合酶链反应的缩写。因为这项重大的发明,他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明已经在生物工程领域里获得了普遍的应用,据估计他的发明价值不少于200亿美元。

穆利斯为什么被称为“坏小子”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呢?原来,他的言谈举止和衣着与传统科学家不同,他从不放弃自己的癖好,如吸毒、酗酒冲浪、在酒吧追逐女孩子等。但是,这些瑕疵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也未能阻碍他问鼎诺贝尔奖。他又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呢?说来也很奇怪,一个初夏的傍晚,他和女友驾驶一辆银色的本田汽车飞驰在加利福尼亚乡间的高速公路上,他感到从没有过的畅快。就在这一瞬间,脑子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读出DNA分子的序列呢?突然,他找到了答案,一个完整的解决的方案已经形成了。他欣喜若狂,他似乎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关心DNA技术的人都会使用这个技术,它会传遍世界上每一个生物实验室。于是,他惊呼:“我将一举成名,我将获得诺贝尔奖!”[7]他没有失望,6年以后,他如愿以偿得到了这一荣誉。因此,对于某些有瑕疵的人,我们不应当求全责备,而是应当看到他们的优点,特别是要肯定他们的成就。

以上我们列举了特立独行的人的一些主要表现,当然不可能包罗万象。事实上,每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性格。这正如画家不可能画出两幅完全相同的画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特立独行的人。知道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正确地对待他们,从而保护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们所举证的例子多为西方人士,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特立独行的成功人,但相对地说要少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台湾作家李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缺少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特立独行’。”“所以,从理论上,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很难存在,存在也很难长大,长大也很难茁壮,茁壮也很难持久,持久也很难善终。”[8]李敖本人不仅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而且他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只有他敢于说出这样的独白。

为什么中国缺少特立独行的人呢?这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又有现实的原因。从历史上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一套伦理观念影响太深,例如忠君思想、家长制作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传统观念,它们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留传了下来。在历史上,有不少具有特立独行品格的人,但是他们都遭到残酷的迫害。例如,中国第一部正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入狱并受腐刑;《汉书》的作者班固曾两次入狱,最后死在狱中;《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以叛乱罪下狱,他与其弟弟和四个侄儿一起横尸法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真是不胜枚举。这些都是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所遭受到的不幸,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民族的悲哀。范晔看出了特立独行的人受到的迫害,于是在他的书里,特别为特立独行的人立了传,这就是《后汉书》中的《独行传》和《逸民传》。二是儒家的思想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起着主导作用,就连一位研究“人的全面自由”的外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认为,儒家思想中包括了很多“不自由的成分”。从教育方面讲,我一向崇敬孔子的教育思想,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开明的主张,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乐教、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也有一些保守的东西,如“法先王”、“吾从周”、“信而好古”等,一味强调维护古代传统的东西,忽视人们的创造性。有人说,中国人缺少创造性是受孔子思想影响太深,因为他从不提倡创造。我虽然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但在孔子的洋洋万言《论语》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提到创造或创新却是事实。因此,无论是封建思想或是儒家思想,它们有些方面是相同的,如限制人的自由,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窒息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从现实因素来看,在解放以后的几十年内,“左”的思想路线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那时提出的一些口号,如“驯服工具”、“一切行动听指挥”、“无条件绝对服从”、“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些都是一些“紧箍咒”,它们严重地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剥夺了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决不可能经过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消除其影响。因此,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肃清封建思想和过去“左”的思想的影响,开创一种民主、自由的好风尚,真正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尊重人的兴趣、爱好、个性、隐私、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国国民的个性才会像一棵繁茂多枝的大树那样生长,他们的创造性也才会像喷泉那样涌现出来!

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我国的知识分子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塑造自己的优秀的品格,克服“庸德之行”、“庸言之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和“读书不化”的“小儒人”习气,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人”。

【注释】

[1]邓伟志.我就是我[M].上海:三联书店,1993:220.

[2]武汉晚报,2002-11-19.

[3]参考消息,1998-04-04.

[4]参考消息,2001-02-23.

[5]参考消息,2001-03-29.

[6]科学时报,2001-03-16.

[7]中国图书商报,2002-11-15:11.

[8]李敖.独白下的传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