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归晋知_汇评详注 古文观止楚归晋知《左传》《春秋左传集解·宣公下》:楚熊负羁囚知罃。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去声罃英。荀首,即知庄子,是时为晋中军佐,楚人畏其权要,故许归其子。晋国归还楚公子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赎回知罃。但楚成之送重耳,为重耳起见;楚其之送知罃,为其父荀首起见,其立意已不侔矣。

楚归晋知img15(成公三年)

《左传》

【题解】

《春秋左传集解·宣公下》:楚熊负羁囚知罃。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军之士多从之。每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去声罃英。○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楚囚知罃。知庄子射楚连尹襄老,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庄子,知罃父也,至是晋归二者于楚,以赎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荀首,即知庄子,是时为晋中军佐,楚人畏其权要,故许归其子。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指久留于楚言。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升其任,以为俘孚馘国。○俘馘,军所虏获者。系其人曰俘,截左耳曰馘。执事不以衅欣去声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以血涂鼓曰衅鼓,言楚不杀我而以其血涂鼓。即,就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作自责语,撇开“怨”字。妙。王曰:“然则德我乎?”指许归于晋言。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晋、楚皆为社稷之谋,而欲纾缓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各惩戒前日战争之忿,以相赦宥。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去声。○累,系也。晋释谷臣之囚,楚释知罃之囚,以成其和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去声及,其谁敢德?”作与己不相干语,撇开“德”字。妙。王曰:“子归,何以报我?”问得有意。对曰:“臣不任平声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言我未尝有怨于君,君亦未尝有德于我,有怨则报怨,有德则报德,我无怨而君无德,故不知所报也。○臣怨、君德,分贴得好。“不知”二字,更妙。王曰:“虽然,必告不穀。”不穀,诸侯谦称。言虽是如此,必告我以相报之事。○共王一团兴致,被知罃说得雪淡,无可奈何,又作此问。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身虽死,而楚君之私恩不朽腐也。○客意。一层。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称于异国曰外臣。首,荀首也。宗,荀氏之宗也。○客意。二层。○此虽二客意,然显见晋之国法森然,家法森然。若不获命,若君不许戮。○转入正意。而使嗣宗职,使继祖宗之职。次及于事,以次及于军旅之事。而帅率偏师以修封疆,其父为上军佐,故曰帅偏师。修,治也。虽遇执事,其弗敢违,虽遇楚之将帅,亦不敢违避。○一“敢”字,应上二“敢”字。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忠晋即以报楚。妙。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收煞得好。

晋国归还楚公子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赎回知罃。这时候知罃的父亲荀首已经做了中军副帅,所以楚国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 ”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因此做了俘虏。您的左右没有把我杀掉,用我的血来衅鼓,使我能够回国去接受杀戮,这是您的恩惠。下臣实在没有才能,还敢怨恨谁呢?”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各自克制自己的愤怒,而互相谅解。两国都释放俘虏,以结成友好。两国缔结友好关系,下臣不曾参与,感谢谁呢?”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没有什么可恨您的,您也不值得我感激,没有怨恨没有恩德,我不知道报答什么。”楚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告诉我。”知罃回答说:“靠您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到晋国去,寡君如果把我杀死,我虽然死了也是不朽的。如果由于您的恩惠,晋君赦免了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又请命于寡君,把下臣杀死在宗庙里,我虽然死了也是不朽的。如果得不到寡君杀死我的允许,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照次序轮到我担任晋国的军事职务,带领军队保卫边疆。即使碰到您的将帅,也不敢躲开,必将竭尽全力作战,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决没有别的想法,用这个来尽到我做臣子的礼节,这就是我用来报答您的。”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斗的。”于是就给他举行隆重的仪式送他回去。

【末评】

玩篇首“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二语,便见楚有不得不许之意。“德我”、“报我”,全是捉官路当私情也。楚王句句逼人,知句句撇开,末一段所对非所问,尤匪夷所思。

【汇评】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四问,便有四段妙论,一段妙是一段,读之增添意气。逐段细看其起伏转折,直是四篇文字,四篇又是四样。

谢有煇《古文赏音》:晋公子反国,君也,故得以辟君三舍为报;知罃,臣也,军国事重,非己所得行其私,故直以竭力致死为辞,然其立言之妙则一也。

林云铭《古文析义》:此篇问答当与楚成王飨重耳一段参看。但楚成之送重耳,为重耳起见;楚其之送知罃,为其父荀首起见,其立意已不侔矣。重耳归晋则为君,其治兵进退可以自主,故许以退三舍为报;知罃归晋不过为臣,若以军旅之事报私惠,是怀二心以事其君者,故不敢言报,其所处之地又不侔也。“怨我”、“德我”两句,被数语推得干干净净。迨诘之不已,始以就戮于国、就戮于宗两意跌起,盖既就戮,则国家于我已矣,而归骨之惠终不可忘。若使嗣职任事,则君命为重,私惠为轻。遇楚将而引避,是怀二心以事君矣。顾楚亦何爱此二心之臣而加惠之乎?以不报为报,正是所以报也。厥后相悼公,三驾伐郑,而楚不能争,即在此日言下决之。文之婉曲中有正大光明之气,绝不易得。

浦起龙《古文眉诠》:着些子“怨”、“德”,便是私,便是二心;只说“尽臣礼”三字,何等精白。文亦传中习境,识解特高。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每—答,紧与问意相对,却又与问意相违。字字跳脱,笔下板滞者当熟读之。

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德怨两忘是圣贤学问语,竭力致死是英雄血性语,一令人心折,一令人气馁。以礼而归,楚王其有戒心哉!

img16

◆晋文公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