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左传》)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左传》)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楚归晋知罃_古文观止全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1〕,以求知罃〔2〕。美文共赏本文记述的是晋和楚邲之战的余波,具体记述了知罃被俘几年,因为晋楚两国和解,交换俘虏,在回国之前和楚王的一段对话。知罃的父亲做了晋国中军的副帅,楚王很想借此机会拉拢他。知罃却完全撇开个人恩怨,公事公办,既以本国利益为重,又不使楚王难堪。这样坚决地维护国格和人格,使楚王大为礼重,并且由此得出“晋未可与争”的结论。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1〕,以求知罃〔2〕。于是,荀首佐中军矣〔3〕,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4〕。执事不以衅鼓〔5〕,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6〕。两释累囚〔7〕,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8〕,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9〕,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10〕,虽遇执事〔11〕,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1〕谷臣:楚庄王的儿子,邲之战被晋军俘虏。连尹:楚官名。襄老:楚臣,邲之战被晋射死。

〔2〕知罃:邲之战被楚军俘虏。

〔3〕荀首:晋国执政的卿,知罃的父亲。佐中军:中军的副职。

〔4〕馘:割取敌人的耳朵。俘馘:俘虏。

〔5〕衅鼓:古代杀牲(牛、羊、猪)将其血涂在鼓上,也有杀人(包括俘虏)涂鼓的。

〔6〕惩:抑止。忿:怒气,怨恨。宥:宽恕。

〔7〕累囚:被捆绑起来的俘虏。

〔8〕外臣:一国的臣子对他国国君自称外臣。戮于宗:执行家法,族内处死。

〔9〕宗职:家族世袭的官职。

〔10〕帅:同“率”。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话。修:治理。封疆:边界。修疆,指保卫边疆

〔11〕执事:办事人员。这也是客气话,实指楚王。

美文共赏

本文记述的是晋和楚邲之战的余波,具体记述了知罃被俘几年,因为晋楚两国和解,交换俘虏,在回国之前和楚王的一段对话。知罃的父亲做了晋国中军的副帅,楚王很想借此机会拉拢他。全文从楚王的“怨我”“德我”“报我”的三句问话中层层展开。知罃却完全撇开个人恩怨,公事公办,既以本国利益为重,又不使楚王难堪。最后一问,逼他非报恩不可,他出于礼貌,先说两句“死且不朽”,但是报答的方式仍是公事公办,“无有二心,以尽臣礼”。这样坚决地维护国格和人格,使楚王大为礼重,并且由此得出“晋未可与争”的结论。

本篇名句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我既没有怨恨谁,君王也没有给谁恩德,无恩无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