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无形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依靠非物质因素所取得的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和区域利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区域竞争力是区域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和源泉;而只有取得区域竞争优势,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利益。因此,波特认为,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已从比较优势理论转向竞争优势理论。目前,区域竞争优势理论也正在发展之中。

(四)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1.区域竞争优势的概念及其表现

竞争优势是指竞争者在竞争中所具有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也即竞争者在竞争中的有利条件或强项。显然,竞争优势是一种比较优势,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呈现的,因而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就区域来说,区域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区域的优势,也即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的有利条件或强项。

区域竞争优势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区域经济实力优势、区域资源优势、区域基础设施优势、区域科技优势、区域管理优势、区域文化优势、区域对外交流优势等。对于区域竞争优势,可以做核心竞争优势与非核心竞争优势之区分。区域核心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关键性优势。对于区域竞争优势,也可以做有形竞争优势与无形竞争优势之区分。有形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依靠物质因素所取得的优势。而无形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在区域竞争中依靠非物质因素所取得的优势。

在区域竞争中,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和区域利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区域竞争力是区域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和源泉;而只有取得区域竞争优势,区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利益。

2.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区域优势从来就是区域经济研究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古典区位论侧重于从微观领域探讨一定优势区位的形成因素及其机制;而现代区域科学一方面承袭了区位论者的区域优势理论,并进一步利用科学方法如成本比较法加以完善深化;另一方面,他们又考察了区域条件优势如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致使区域优势理论的研究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展,并将区域经济优势与条件优势结合起来,拓展了后继者的研究视野。由于国际与区际的相似性,作为国际贸易核心理论之一的比较优势理论也被区域经济学家引入区域优势分析;这是因为优势依存于比较,一定区域的优势只是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的比较特征,但由于区域与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优势上的应用。随着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速率加快,传统经济理论所强调的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等是影响国家或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观点,显然已经过时;而且,区域发展与竞争的范围和概念越来越广,包括市场分割、产品多样化、技术差异和规模经济等。因此,波特认为,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已从比较优势理论转向竞争优势理论。目前,区域竞争优势理论也正在发展之中。

竞争优势理论最初是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探讨的是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后来他又撰写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探讨了国家层次的竞争优势问题,力图解释现代全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的核心理论主要有(波特,2002):

(1)钻石理论。波特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即指单位工作日所创造的新价值,或者是单位投入资本所得到的报酬)和一国所能利用的单位物质资源。由于国家或者地区竞争环境如何与其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波特用四类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组成的钻石来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这就是所谓的钻石理论。钻石理论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等。

(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是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的一种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波特认为,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小。一国的竞争力不可能由其国土的大小和军队的强弱来决定,因为这些因素与生产率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高效地使用和升级换代。在现代全球经济下,繁荣是一国自己的选择,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如果一国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比如升级本国所有国民的能力、对各种专业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使商业运行更有效率等,则它就选择了繁荣。与此相反,如果一国允许破坏生产率的政策存在,或者技能培训仅为少数人服务,或者仅靠家庭背景或者政府的妥协才能成功,则该国就限制了本国的财富增加,也即选择了贫穷。

(3)集群与竞争力。一国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要求专业化。由此,波特引入了“集群”概念。集群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与协会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文献早就认识到公司集聚现象的存在,但对集群的认知范围还比较狭窄,并没有把这种现象和国际竞争力的成长联系起来。《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力图去缩短人们对公司集群现象的认知差距。该书的分析显示,集群不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为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地点在复杂竞争情况下所扮演的强有力角色与全球化趋势是不一致的,因为全球化由于移去了人为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传统投入要素的产地变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没有必要设立在原料或者市场附近,而更应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率增长的地域。

(4)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国家竞争优势》提倡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和行动性的角色。对政府而言,旧的对无政府主义的干预的区分已经过时。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比如贸易壁垒、定价等)应该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政府不应该是钻石理论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政府对钻石理论的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理解政府与竞争关系的最佳方式。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因为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帮助”实际上只能阻碍公司创新,延缓生产率的改进,从而也影响到竞争力的提升。过去人为地分割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做法应该抛弃,因为它们二者共同决定有效的竞争环境。健康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对生产率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诸如中学、大学、标准制定机构、消费者协会、职业协会或者法律系统等,对本国的竞争力提升扮演着积极的和富有建设性的角色,因为所有这些因素都为较高生产率的增长或多或少地创造了条件。对公司而言,《国家竞争优势》传递了这样一个关键信息:一个公司的许多竞争优势不是由公司内部决定,而是来源于公司之外,也即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地域和产业集群,这方面的理论为公司提供了未来的行动指南。有关这方面的分析在过去的管理学文献中却被忽略了。私人部门应该与政府一道,在集体财富(信息、名声、专业化服务)或者是公共物品建设上,扮演积极的角色。各种产业组织协会和商会在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也应该扮演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从一个更广泛的层面来讲,政府和企业在国家生产率提升上应该相互依赖,积极对话,清除障碍,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共同创造合适的投入要素、信息和基础设施。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公司与政府间的紧张、不信任现象,以及政府的家长式作风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增长,是公司经营的一个隐含成本。

波特强调,《国家竞争优势》一书虽然定位于国家层次,但它的分析框架是完全适用于对地区、州和城市等级别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