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一2007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农业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主要农产品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渔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新变化。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2007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农业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主要农产品供应趋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渔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新变化。主要特点是:

1.渔业生产规模有新突破,在“四水”产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区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5万亩,比上年增加6.5万亩,增长22.4%,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7万吨,比上年增加1万吨,增长14.9%;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从渔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2.渔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养殖结构明显改善,草鱼鲫鱼、团头鲂、河蟹等名优水产品比重不断上升,达到15.4万亩,占养殖面积44%。引进的乌克兰鲮鲤,经石嘴山、银川等地试养,表现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青铜峡、平罗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5000亩,填补了宁夏虾类规模化养殖的空白,标志着宁夏渔业品种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生产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渔业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四水”产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成为渔业经济的新亮点,新增“四水”产业面积6.5万亩,休闲渔业场点70多个。

3.渔业质量安全工作有新突破。在巩固提高平罗、贺兰、青铜峡、中卫、前进农场5个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创建了灵武、中宁、西湖农场等5个健康养殖示范场,使全区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10个,面积11.8万亩,占养殖面积的35%,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和规范了渔业投入品管理,特别是对主要养殖品种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渔药的检测和使用管理。全区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69个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全部建立了生产纪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基本形成了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了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工作。全年共检测饲料30批次、水样70批次、水产品25批次,全部达到无公害养殖要求。目前,全区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22万亩,31个养殖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养殖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4.渔业资源管理有新突破。开展了黄河宁夏段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黄河投放黄河鲤100万尾、大规格黄河鲶鱼50万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以及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新消息报》等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为宁夏渔业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开展了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黄河卫宁段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青石段大鼻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农业部批准,启动了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渔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5.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突破。近两年,农业部先后批复的贺兰、永宁、平罗、灵武、中宁、吴忠城区、中卫城区7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项目,2007年已陆续建设完成。一个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相对完善的渔业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开始在全区形成。实施了良种工程建设,继续推行水产良种补贴政策,通过引导和扶持,良种基础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以自治区及重点市县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良种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总体上看,2006年宁夏渔业工作的力度是多年来最大的,发展的势头是多年来最好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首先应归功于支农惠农政策及多元化投入机制。2007年,自治区投入近700万元,对“四水”产业基地、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水产良种繁育、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及重大技术推广等环节进行以奖代补和资金扶持;银川市财政安排300万元,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和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区各级政府投入渔业资金达1200多万元,吸引和驱动包括宁夏及天津、内蒙古、江苏等社会和企业投资1.2亿元,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渔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我区“四水”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渔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扶持政策。石嘴山市把渔业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银川市把渔业作为农业“两强多优”的重要产业,加快推进包括煤化工淡水鱼在内的“十大基地”建设。另外是产业大县的合力推动:青铜峡、平罗、贺兰等产业大县,在“四水”产业开发中,把部门的倡导上升为政府的决策,把行业的重点提升到全县的重点,工作有力度,机制有创新,投入有着落,发展有突破,确实发挥了对全区渔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据统计,2007年全区新增6.5万亩养殖面积中,其中五个产业大县占78.5%。过去的一年,全区渔业干部职工,围绕“四水”产业、产品质量安全、重大技术推广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场点,务实苦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值得自豪,但我们绝不能自满;变化值得回味,但我们绝不可陶醉。当前,宁夏渔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虽然投入逐年增加,但生产性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养殖池塘淤积老化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渔业经济规模和总量偏小,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现实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虽然管理力度加大,但个别地方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一些从渔农民“重产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根据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2008年及未来五年,宁夏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四水”产业为突破口,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宜渔资源,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努力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生态渔业和绿色水产品基地,推动宁夏渔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翻番、三个提升。一个核心:就是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到2012年,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0%以上,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两个翻番:就是到201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力争分别比2007年翻一番。三个提升是:提升水禽养殖规模。到2012年,全区水禽养殖达到300万只,较2007年增加280万只,水禽实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提升水生植物种植水平。加强水生植物种植管理,努力把“小草”做成一个大产业。到2012年,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提升水上旅游特色。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突出农家、渔家特色,以“特色”求发展,形成塞上旅游新景观,为“四水”产业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实现上述目标,必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宁夏特色的现代渔业之路。总体上看,宁夏渔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地区间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必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在全区构建现代渔业先导区、“四水”产业开发区、生态渔业建设区三大区域。现代渔业先导区:以银川市为重点,发挥区位、资本、市场、科技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渔业,逐步实现养殖标准化、产业园区化、产出高效化;积极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巩固提高水产苗种产业,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提高苗种质量,为宁夏渔业跨越式发展提供良种保证。“四水”产业开发区:以石嘴山市、农垦国营农场、吴忠市、中卫市等为重点,以“提质、扩量、增效”为核心,充分利用宜渔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和水禽养殖,积极探索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等种植,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多产业互动的产业体系。生态渔业建设区:以沙湖、星海湖、阅海湖、鸣翠湖、天湖、青铜峡库区及宁南山区水库塘堰为重点,利用湖泊等大中型水域,充分发挥水质好、环境优的特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渔业资源增殖养殖,科学确定养殖容量,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逐步做到养殖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稳步向现代渔业迈进。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宁夏是西北内陆小省,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短缺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出来,对渔业发展的约束会日益增强,在推进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把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摆在突出的位置。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依托现有的低洼盐碱荒地和湖泊湿地资源,把“四水”产业作为我区渔业“提质、扩量、增效”的重要手段,作为保护渔业资源、优化渔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丰富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生态渔业模式,不断拓宽渔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渔之路。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其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实施渔业品牌战略,提高水产品质量,开拓水产品市场,最终还要靠科技进步解决问题。因此,今后几年,要始终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区实际和渔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和明确渔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重点要围绕良种培育、病害防治、标准化种养殖、资源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提高渔业病害预测预报、水域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物化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到2012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比重达到70%,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渔业品牌优势更加凸显。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之路。渔业产业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必须把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大事来抓。要积极探索水产品加工渠道和方式,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组织,引导龙头企业活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与从渔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从渔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进一步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优化发展环境,扩大经营规模,加快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水产品流通格局。到2012年,争取在水禽养殖重点区域培育l~2个深加工企业;在水产养殖重点地区培育2~3个流通型龙头组织。

2008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年,做好全年的渔业工作,继续保持渔业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8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0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力争达到9万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各项支渔惠渔政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几年,中央将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我们渔业部门要抓住机遇,做好规划,积极争取,为渔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及各地对渔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对改善宁夏渔业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增加从渔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的核心工作,一是要争取,二是要落实。争取体现能力,落实体现水平。要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积极争取,完善我区渔业良种体系、渔政执法体系、疫病防治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服务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渔业资源保护、鱼类增殖放流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自治区农业产业化渔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水产养殖投饵机、增氧机、清淤机等渔业机械的购机补贴政策,明确扶持环节,扶持标准,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各市县(区)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全面把握政策内涵,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抓好政策的落实。通过有效地落实,把中央渔业基本建设、体系建设和自治区“四水”产业、良种补贴、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做到落实不偏离、不走样,让各项政策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促进宁夏渔业健康发展。

二是着力抓好“四水”产业基地建设。“四水”产业是实现渔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2007年渔业发展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四水”产业的发展;今后几年宁夏渔业能否再上新台阶,再有新突破,关键也在“四水”产业。2007年,各地在“四水”产业开发中,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胆创新,强力推进,创造出许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亮点,总结出了许多新做法、新经验,在全区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必须指出的是,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市县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建设标准、质量不高,个别市县对产业政策甚至不理解、不清楚、不落实,敷衍了事。2008年,自治区将继续加大对“四水”产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对新建“四水”产业基地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强资金扶持和引导,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各地应提早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建设地点,组织好“四水”产业基地建设。必须明确的是,发展“四水”产业,要始终突出水产养殖这一核心,这是前提,这是根本。新建基地,首先要扩大养殖水面,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初衷,才能达到“提质、扩量、增效”的目的,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2008年“四水”产业建设,规模要扩大,标准要提高,突出“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不搞平衡,不撒“胡椒面”。对工作力度大的,发展规模大的要重点支持,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项目实施水平。需要关注的是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总体上发展还比较缓慢,有些地方还有所滑坡。2008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种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全区完成新建“四水”产业示范基地5万亩以上,其中水禽养殖达到80万只,特色水生植物种植新增5000亩以上。

三是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健康,事关渔业经济发展的全局。2007年,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个别环节仍存在一些隐患,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事实一再证明,一旦思想上有麻痹,工作上有疏漏,管理上有放松,就会出问题,必须始终做到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常抓不懈。(1)坚持水产健康养殖。认真执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积极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巩固提高平罗、前进农场、贺兰、青铜峡、中卫、中宁等10个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示范区范围和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2)继续以无公害水体环境治理项目为依托,切实加强养殖水体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延伸检测环节,增加检测样本,提高检测频率,实现对饲料、水质、水产品的全程监控,逐步实行产品追索制度和出池检测合格证书签发制度,对无公害养殖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区生产的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要确保100%;对其他水域生产的水产品,检测合格率也要达到98%以上。(3)继续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力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的75%;全面推行生产日志、科学用药等登记备案制度,指导养殖场点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做到“一日一记”“一事一记”,坚决杜绝个别场点存在的事后集中记录现象。发挥各类养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推行产品标识制度,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品牌信誉进一步拓展水产品外销市场。

四是大力加强渔业基础建设。渔业基础建设包括渔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宁夏渔业基础薄弱,既有多年积淀的老问题,也有近年来凸现的新矛盾,必须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做强,努力实现渔业持续发展,从渔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推进池塘整治。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一些渔业生产基地,由于基础设施老化,池塘淤积严重,渔业生产力有所下降,各地借鉴银川市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加大整治力度,加快改造步伐,2008年改造标准化池塘1万亩。重视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种子工程”,以良种产业化政策为引导,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水平。力争生产各类苗种6亿尾,培育大规格黄河鲶鱼种100万尾,水产苗种自给率达到60%。加强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2008年全面完成平罗、贺兰、永宁、吴忠、中卫、灵武、中宁7个县级疫病防疫站建设和验收,全面启动日常病害防治和水质监测工作,在全区形成以自治区“三检”中心为龙头、以市县疫病防疫站为补充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继续争取自治区以奖代补或贴息贷款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渔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及运销大户开拓水产品市场,努力扩大水产品外销。加强渔业信息服务,各级推广服务机构要主动出击,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引导有序生产和流通。加强渔业科技和培训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科技部门立项,重点开展“四水”产业基础研究,完善“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等生态渔业技术模式。继续实施“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项目,以主推品种、主导品种为重点,组装集成标准化养殖、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配套技术。加强渔业培训工作。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渔业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

五是进一步加强渔业管理和渔政执法工作。按照全国渔政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夏工作实际,围绕养殖管理和资源管理两大任务,不断拓宽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水平。重点是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过程中渔药、渔用饲料的使用监管。在养殖生产季节,继续开展违禁药物、违禁饲料添加剂专项治理活动。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企业和养殖户,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坚决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实行专库管理,重点监控,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限期整改。对于各种案件的处理,切实做到禁用药物来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过,超标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对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的不放过。对个别地方和人员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监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并带来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加强苗种生产经营管理。根据近年来外调苗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继续开展外调苗种检验检疫,坚决杜绝没有产地检疫的苗种进入,对造成重大疫病流行和损失的,依法追究调运者的责任。完善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达不到生产条件的,限期整改;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坚决取缔,维护我区苗种生产经营正常秩序。加强渔业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证核发力度,结合渔业跨越式发展规划,完成市、县两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对没有完成的,2008年项目资金一律不予安排。开展黄河宁夏段休渔工作,规范渔政执法行为,有效查处和杜绝非法跨区域流动性的酷渔滥捕行为,保护好渔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黄河渔业种质资源。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重点在黄河及其附属水域增殖放流黄河鲶、黄河鲤、花鲢、白鲢等1000万尾。加强渔业保护区建设,组织实施好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争取启动黄河卫宁段兰州鲶、青石段大鼻吻两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以及星海湖、阅海湖渔业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树立大产业、大发展的思想,把心思放在谋划产业发展上,把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上,把重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行业宣传力度,扩大行业影响,为渔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认识新时期渔业在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渔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