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回族之光——燕园深深忆马宗融先生

回族之光——燕园深深忆马宗融先生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之光——燕园深深忆马宗融先生马宗融,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回族翻译家、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和回族文学研究的倡导者、先驱者。1949年4月10日,在动荡的时局中,因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马宗融先生不幸去世,终年57岁,而这时正是上海即将迎来黎明的解放前夕。凡是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马宗融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回族之光——燕园深深忆马宗融先生

马宗融,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回族翻译家、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和回族文学研究的倡导者、先驱者。

1992年秋,由复旦大学、宁夏大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联合发起的纪念马宗融百岁诞辰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各地近百位来宾莅临大会,阳翰笙、曹禺、萧乾、叶君健、吴祖光、胡絜青等名家出席,充分表明了马宗融先生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

鸿雁传情结连理

早在1919年,为了寻求新思想、吸取新文化,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青年马宗融与他的同学罗世安一起瞒着家庭,离开成都皇城坝,赴法勤工俭学。

初到法国,留学生住小阁楼、吃干面包。因为想家,大家往往公开阅读家信。罗世安的父亲给儿子的信通常由其妹妹罗世弥代笔,来信字迹娟秀、文笔优美,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马宗融。当时,罗世安沉迷于社交舞会,无暇顾及家乡的来信,马宗融便自告奋勇代他回信,从而获得与罗世弥通信的机会。在两人不断的书信交往中,马宗融进一步了解了罗世弥,并深深爱上了这位受“五四”运动洗礼的新女性。经过八年的不懈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马宗融婚后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罗世弥便是数年后名震文坛的小说《生人妻》的作者罗淑。

1938年,罗世弥在战乱中因产褥热逝去,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爱妻的早逝从此成为马宗融心中永远的痛。

兄弟之交同肝胆

1929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巴金邂逅了被他视为“大方好客、爱书如命、脾气大、爱打抱不平”的马宗融,彼此一见如故。马宗融请巴金看电影,看完电影又请喝咖啡,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咖啡店关门。在咖啡店里,马宗融将他与罗淑的恋情和盘托出,并兴奋地告诉巴金他热恋的罗淑一天前给他写了一封充满希望的信。

从此,有着真性情、相同志趣和艺术修养的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而不怕有人打小报告。那时,巴金成了马宗融在上海敦和里家中的常客,两人也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当马宗融去世的时候,巴金不仅号召复旦大学82名教授联名为他的子女募捐,而且还承担起抚养老友遗孤的重任。

在巴金的《随想录》中,有一篇题为《怀念马宗融大哥》的文章,里面亲切地称马宗融为“马大哥”。文章虽然是在马宗融逝世33年后写成的,但巴金依然深深怀念这位兄长。马宗融待人真诚,讲话不转弯抹角,为了朋友不怕得罪任何人,为了维护真理顾不得个人安危。在他心中,永远没有明哲保身的信条,有的只是在是非曲直面前的慷慨直言、拍案怒斥。文章最后,巴金深情地写道,“我看见中国知识分子的正气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

回汉团结抗日寇

出生回民家庭的马宗融,热爱回族同胞,热心于伊斯兰事业,是发起和倡导研究中国回族文学和文化的先驱者之一,更是促进和推动研究抗战时期回族文艺的第一人。

抗战期间,马宗融先后写了《理解回教人的必要》、《我为什么要提倡研究回教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等文,呼吁加强回汉人民团结,一致抗日。他认为回族人民是中华民族抗击日寇不可或缺的一环,回汉人民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就必须相互理解,消除隔阂。1939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回教文化研究会”。在他的积极敦促下,会员老舍、宋之的、马彦祥、张瑞芳等倾力打造了一台表现回汉团结抗战的话剧《国家至上》。该剧尝试将回族人民生活斗争的情景搬上舞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

此后,在他的推动下,《抗战文艺》、《文艺月刊》两家重要的文艺刊物先后推出《回民生活文艺特辑》、《抗战四年来的文艺特辑》。其中他写的《抗战四年来的回教文艺》一文材料翔实,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概述回族文学的文章,表达了回族人民坚决抵抗日寇侵略的决心。

神州无处不青山

1947年,马宗融因积极支持、掩护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的复旦师生被解聘,被迫去台湾大学任教。同年秋天,巴金等扛着箱子,将马宗融一家送上了开往台湾的客船。

在台湾,马宗融教授生活安逸舒适,但亲历了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先生被暗杀事件后,面对大陆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他变得焦躁不安,像一个囚笼中的战士,渴望着金戈铁马的战场。加之与继室感情不和,他借酒消愁,终于罹患重病。在他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他拖着病体,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让人抬上了由基隆返沪的最后一班货船,坚决地回到了上海。

1949年4月10日,在动荡的时局中,因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马宗融先生不幸去世,终年57岁,而这时正是上海即将迎来黎明的解放前夕。上海的亲朋好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葬于回民公墓。

凡是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马宗融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鄂之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